第6課-不動比丘的誓言(四)
「『世尊!我今發此大心至無上覺,若行財法施時情有彼此,應供養所生簡異心,則為欺誑一切諸佛。世尊!我今發一切智心,乃至無上菩提,若見諸罪人將被刑罰,不捨身命而救護彼,則為欺誑一切諸佛。』舍利弗!時彼菩薩修此大行,乃至未證無上菩提,無一眾生將被刑罰不救護者。」
不動菩薩立誓:「行財布施時,我不會有親疏高下之分,不會有『我要給這個人、不給那個人』的作意,我會平等對待一切眾生。在對上供養時,我不會有『我要供養這位,不供養那位』的作意,我會不分親疏地對待一切供養的對境。行法布施時,我不會有『我要對這個人說法,不對那個人說法』等區分親疏的差別待遇。若我沒這麼做,就是欺誑一切諸佛如來。」不過,以上說的沒有區別,是在說法的動機上沒有親疏高下之分,但實際說法時,必須觀待對方是器非器而決定說與不說。
不動比丘立誓:「見到即將被殺的有情,我就算捨棄生命也會救他。若未能救護這些有情免於命難,我就不成佛。」他立誓要幫助那些即將被殺的眾生,救護他們的生命。
「舍利弗!爾時有一比丘作如是念:『如來於此行者當為作證,彼天、人、阿修羅等亦為證見。』舍利弗!時廣目如來、應、正等覺知彼比丘心之所念,告言:『如是如是。如來、應、正等覺之所證見,彼諸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等亦為證見。比丘!若復有菩薩摩訶薩被如是等大精進甲,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彼皆當成無上正覺。』」
不動菩薩立下這些誓言時,在場有一位比丘心想:「如來應該為不動菩薩作證:有朝一日,不動比丘將成佛、成為量士夫。」廣目如來知道這位比丘內心的想法,於是說:「如你所說。不動比丘立下的誓言,有如來為證。有朝一日,他將會成佛、成為量士夫。」一個對佛有百分之百信心的人,如果他立誓時的見證人是佛,他必定會盡全力實踐自己立下的誓言。由於徹底實踐自己許下的諾言,有朝一日,此人就會成佛、成為量士夫。廣目如來說:「比丘,任何一位大菩薩,只要披上這樣的甲冑,求取圓滿菩提,最後一定會成就圓滿佛果。」
在打仗前,戰士會披上盔甲,防護自己不被刀箭刺傷。同樣地,在修行時,若能先擴展心量,未來就不會被那些不相順的違緣傷害。所謂披上擐甲的意思,就是擴展心量、提振心力的意思,決心「我要這麼做!我不那麼做!」,如此為內心披上甲冑。
擐甲精進非常重要,要把自己的心量與勇氣擴展開來。以閉關為例,如果預定要閉二十天的關,心裡要在一開始就想:「就算需要閉關一個月、三個月、一年也沒關係!」這樣就會覺得二十天很短,不會有厭煩與疲倦感;相反地,若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只閉關二十天,則離出關的時間愈近,心就愈容易煩燥。
再以實修菩提心與空正見為例。在未修之前若能下定決心:「我要在這方面努力,不管要花多長的時間,無論一年、兩年、一輩子、數千輩子才能學好,我都會努力!」這樣一來,無論學得如何,都不會失去心力。但如果抱著「我在一個月、一年之內就要生起菩提心、空正見」這種想法,若能做到當然很好,但若做不到,你可能就會放棄了。
做任何事情之前,都要先為自己的心披上這樣的精進甲冑。例如你想利益有情,在還沒有正式開始前,要先跟自己講好:「我決心利益眾生,無論眾生對我好、或是對我壞,不管他們如何對待我,就算來殺我,我也不會改變心意!」這樣一來,無論過程中發生什麼事,你想要利他的心都不會受到傷害;但如果最初沒做這樣的心理建設,雖然你也付諸行動去利益對方,但只要對方做了一點讓你不順心的事,恐怕就會馬上放棄了。由此可知,在一開始時擴展心量與心力,就像為自己打預防針,未來無論遇到任何違緣,都不會傷害到你的誓願。
「舍利弗!時不動菩薩摩訶薩白佛言:『世尊!我今發此一切智心,乃至未證無上菩提,於其中間,若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有諸罪釁,若說其所犯,則為違背諸佛如來。世尊!我修是行,願成無上正等菩提,使我剎中廣大清淨,諸聲聞眾悉無過失。』」
不動菩薩立誓:「無論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任何人犯了根本墮,我絕不出口批評說:『你犯了根本墮』。若我出口批評,就是欺誑一切諸佛如來。」這裡說的批評,與懷著慈愛心糾正對方不一樣。若懷著善意提醒對方:「你這樣做不行,會犯根本墮。」是可以的。批評他人是我們犯得最多的過失[註1]。克主杰尊者立下的十誓中就有一項是:「除非能夠利益佛陀教法與眾多有情,否則我絕不指名道姓地說他人的過失。」
不動菩薩立誓:「一旦我成佛,在我的佛國剎土,所有聲聞眾都不犯根本墮。這個佛國剎土廣大清淨,沒有一處是佛法未弘揚之處。這個剎土沒有情器世間的任何過失,它圓滿具備了一切情器世間的功德。我會努力成辦這樣的清淨剎土。」不動菩薩立誓要讓他的佛國剎土非常圓滿。要得到圓滿的果,就必須成辦圓滿的因。他立定了這樣的目標、生起強大的心力,從那時開始,他就精進地成辦圓滿的因,精進地實踐六度萬行。
一般常會提到「圓滿、成熟、淨化」,其中圓滿指的是成就器世間剎土的祈願力圓滿;成熟指的是成就情世間有情清淨的祈願力圓滿;淨化則包括淨化器世間與淨化情世間這兩個部分。目前講到不動菩薩的這些修行,正是「圓滿、成熟、淨化」的實修。記得以前我的老師講到「佛陀的事業功德任運成就」這個主題時,我問老師:「佛陀事業功德任運成就的因是什麼?」老師說:「是他在因地時做的『圓滿、成熟、淨化』。」未來成佛時若要任運成就諸多佛行事業,現在在因地時就要努力實修圓滿、成熟、淨化,把目標放在成辦圓滿的情器世間,而後不斷地祈願,並且努力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。
「世尊!若我發此一切智心,若未證得無上菩提,乃至夢中若生欲想而有所泄,則為違背諸佛如來。世尊!我修是行證無上覺,使彼國中出家菩薩,彼於夢間亦無漏泄。世尊!若我發此一切智心,乃至證得無上菩提,我佛剎中若諸女人有女過失如餘土者,終不取正覺;若取正覺則為欺誑一切諸佛。』舍利弗!若菩薩以此大願種子成就者,念隨出生如是諸法,能為眾生說種種教。」
不動菩薩立誓:「在未成佛之前,我要持守清淨梵行;我要成辦善根,以使得未來我成佛後,在我佛國剎土的所有出家僧人都能梵行清淨。」
在不動菩薩發起菩提心的當時,他所在世界的女性有一些缺失。他立誓說:「我會努力,使得我成佛後,我的佛國剎土中的女性,不會有現今這個世界女性的諸多過失。」
不動菩薩立誓:「凡我所做的一切,都回向於成辦佛果。若我沒有完全照著我立下的誓言去做,就是欺誑一切諸佛如來。」佛陀說,能實修如此大願的菩薩,便是具有佛法種子的菩薩。愈讓這種心起現行,就愈能成辦佛法的功德,這些菩薩未來都會成為能開示佛法之人。
線上收聽:2010認識妙喜淨土-6
[註1] 若不把《戒律》算進去的話,《甘珠爾》中結合歷史而宣說業果之理的經文有四函。讀過之後就會知道,批評他人是很大的造罪來源。… 圖滇悲桑格西
不動菩薩立誓:「行財布施時,我不會有親疏高下之分,不會有『我要給這個人、不給那個人』的作意,我會平等對待一切眾生。在對上供養時,我不會有『我要供養這位,不供養那位』的作意,我會不分親疏地對待一切供養的對境。行法布施時,我不會有『我要對這個人說法,不對那個人說法』等區分親疏的差別待遇。若我沒這麼做,就是欺誑一切諸佛如來。」不過,以上說的沒有區別,是在說法的動機上沒有親疏高下之分,但實際說法時,必須觀待對方是器非器而決定說與不說。
不動比丘立誓:「見到即將被殺的有情,我就算捨棄生命也會救他。若未能救護這些有情免於命難,我就不成佛。」他立誓要幫助那些即將被殺的眾生,救護他們的生命。
「舍利弗!爾時有一比丘作如是念:『如來於此行者當為作證,彼天、人、阿修羅等亦為證見。』舍利弗!時廣目如來、應、正等覺知彼比丘心之所念,告言:『如是如是。如來、應、正等覺之所證見,彼諸世間天、人、阿修羅等亦為證見。比丘!若復有菩薩摩訶薩被如是等大精進甲,趣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彼皆當成無上正覺。』」
不動菩薩立下這些誓言時,在場有一位比丘心想:「如來應該為不動菩薩作證:有朝一日,不動比丘將成佛、成為量士夫。」廣目如來知道這位比丘內心的想法,於是說:「如你所說。不動比丘立下的誓言,有如來為證。有朝一日,他將會成佛、成為量士夫。」一個對佛有百分之百信心的人,如果他立誓時的見證人是佛,他必定會盡全力實踐自己立下的誓言。由於徹底實踐自己許下的諾言,有朝一日,此人就會成佛、成為量士夫。廣目如來說:「比丘,任何一位大菩薩,只要披上這樣的甲冑,求取圓滿菩提,最後一定會成就圓滿佛果。」
在打仗前,戰士會披上盔甲,防護自己不被刀箭刺傷。同樣地,在修行時,若能先擴展心量,未來就不會被那些不相順的違緣傷害。所謂披上擐甲的意思,就是擴展心量、提振心力的意思,決心「我要這麼做!我不那麼做!」,如此為內心披上甲冑。
擐甲精進非常重要,要把自己的心量與勇氣擴展開來。以閉關為例,如果預定要閉二十天的關,心裡要在一開始就想:「就算需要閉關一個月、三個月、一年也沒關係!」這樣就會覺得二十天很短,不會有厭煩與疲倦感;相反地,若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只閉關二十天,則離出關的時間愈近,心就愈容易煩燥。
再以實修菩提心與空正見為例。在未修之前若能下定決心:「我要在這方面努力,不管要花多長的時間,無論一年、兩年、一輩子、數千輩子才能學好,我都會努力!」這樣一來,無論學得如何,都不會失去心力。但如果抱著「我在一個月、一年之內就要生起菩提心、空正見」這種想法,若能做到當然很好,但若做不到,你可能就會放棄了。
做任何事情之前,都要先為自己的心披上這樣的精進甲冑。例如你想利益有情,在還沒有正式開始前,要先跟自己講好:「我決心利益眾生,無論眾生對我好、或是對我壞,不管他們如何對待我,就算來殺我,我也不會改變心意!」這樣一來,無論過程中發生什麼事,你想要利他的心都不會受到傷害;但如果最初沒做這樣的心理建設,雖然你也付諸行動去利益對方,但只要對方做了一點讓你不順心的事,恐怕就會馬上放棄了。由此可知,在一開始時擴展心量與心力,就像為自己打預防針,未來無論遇到任何違緣,都不會傷害到你的誓願。
「舍利弗!時不動菩薩摩訶薩白佛言:『世尊!我今發此一切智心,乃至未證無上菩提,於其中間,若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有諸罪釁,若說其所犯,則為違背諸佛如來。世尊!我修是行,願成無上正等菩提,使我剎中廣大清淨,諸聲聞眾悉無過失。』」
不動菩薩立誓:「無論比丘、比丘尼、優婆塞、優婆夷,任何人犯了根本墮,我絕不出口批評說:『你犯了根本墮』。若我出口批評,就是欺誑一切諸佛如來。」這裡說的批評,與懷著慈愛心糾正對方不一樣。若懷著善意提醒對方:「你這樣做不行,會犯根本墮。」是可以的。批評他人是我們犯得最多的過失[註1]。克主杰尊者立下的十誓中就有一項是:「除非能夠利益佛陀教法與眾多有情,否則我絕不指名道姓地說他人的過失。」
不動菩薩立誓:「一旦我成佛,在我的佛國剎土,所有聲聞眾都不犯根本墮。這個佛國剎土廣大清淨,沒有一處是佛法未弘揚之處。這個剎土沒有情器世間的任何過失,它圓滿具備了一切情器世間的功德。我會努力成辦這樣的清淨剎土。」不動菩薩立誓要讓他的佛國剎土非常圓滿。要得到圓滿的果,就必須成辦圓滿的因。他立定了這樣的目標、生起強大的心力,從那時開始,他就精進地成辦圓滿的因,精進地實踐六度萬行。
一般常會提到「圓滿、成熟、淨化」,其中圓滿指的是成就器世間剎土的祈願力圓滿;成熟指的是成就情世間有情清淨的祈願力圓滿;淨化則包括淨化器世間與淨化情世間這兩個部分。目前講到不動菩薩的這些修行,正是「圓滿、成熟、淨化」的實修。記得以前我的老師講到「佛陀的事業功德任運成就」這個主題時,我問老師:「佛陀事業功德任運成就的因是什麼?」老師說:「是他在因地時做的『圓滿、成熟、淨化』。」未來成佛時若要任運成就諸多佛行事業,現在在因地時就要努力實修圓滿、成熟、淨化,把目標放在成辦圓滿的情器世間,而後不斷地祈願,並且努力累積福德與智慧資糧。
「世尊!若我發此一切智心,若未證得無上菩提,乃至夢中若生欲想而有所泄,則為違背諸佛如來。世尊!我修是行證無上覺,使彼國中出家菩薩,彼於夢間亦無漏泄。世尊!若我發此一切智心,乃至證得無上菩提,我佛剎中若諸女人有女過失如餘土者,終不取正覺;若取正覺則為欺誑一切諸佛。』舍利弗!若菩薩以此大願種子成就者,念隨出生如是諸法,能為眾生說種種教。」
不動菩薩立誓:「在未成佛之前,我要持守清淨梵行;我要成辦善根,以使得未來我成佛後,在我佛國剎土的所有出家僧人都能梵行清淨。」
在不動菩薩發起菩提心的當時,他所在世界的女性有一些缺失。他立誓說:「我會努力,使得我成佛後,我的佛國剎土中的女性,不會有現今這個世界女性的諸多過失。」
不動菩薩立誓:「凡我所做的一切,都回向於成辦佛果。若我沒有完全照著我立下的誓言去做,就是欺誑一切諸佛如來。」佛陀說,能實修如此大願的菩薩,便是具有佛法種子的菩薩。愈讓這種心起現行,就愈能成辦佛法的功德,這些菩薩未來都會成為能開示佛法之人。
線上收聽:2010認識妙喜淨土-6
[註1] 若不把《戒律》算進去的話,《甘珠爾》中結合歷史而宣說業果之理的經文有四函。讀過之後就會知道,批評他人是很大的造罪來源。… 圖滇悲桑格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