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堂-妙喜淨土的外環境

「復次舍利弗!彼佛剎中有菩提樹,成以七寶,高一由旬,樹身周圍半拘盧舍,條葉垂蔭周一由旬,下有基陛周四由旬,佛坐其上證菩提道。道樹四邊有多羅樹及蘇漫那樹周遍行列,微風吹動出和雅音,世間音樂所不能及。

「復次舍利弗!彼佛剎中無三惡趣。何等為三?所謂地獄、畜生、剡魔王界。一切眾生成就十善。」


佛陀說:「不動如來成佛處的那棵菩提樹非常高大,風吹動樹葉與枝椏時,發出的聲音非常和美悅耳,比天人最美妙的仙樂更好聽。這個聲音傳達包括五根、五力等大乘三十七道品的內容,聽到這聲音的有情可以獲得離欲隨念三摩地[註1]。」

各位下課回家後可以自己唸誦這部經,慢慢地唸,每唸完某個妙喜淨土的功德,就暫停一下、稍加思惟,思惟後若生起信心,可以口中唸誦或內心作意:「敬禮薄伽梵、如來、應供、正遍知、不動佛。」或是每讀一段經文後就口唸或心想:「皈依不動佛,敬禮不動佛。」也可以在不趕時間的情況下,緩緩地讀誦經文並慢慢地思惟,當生起信心時,心中祈願或口中也唸出聲:「願能投生妙喜淨土中。」建議大家可以用這樣的方式讀完這整部經,種下特別的習氣。

佛陀說:「妙喜淨土完全沒有地獄、餓鬼、畜生等三惡道。這裡沒有惡道的果,也沒有造十惡業的有情。」投生妙喜淨土後,一方面因為不會有任何困難的境遇,所以不會有殺生、說謊等造惡業的必要;二方面因為周圍的友伴清一色都在行十善業,跟這樣的友伴共處,自然就會造十善業。反觀在我們這個世界,就算本來想要好好地造十善業,但只要無計可施就可能會選擇說謊;雖然決心不要口出惡言,但因為一再被人欺負,最後受不了便開口罵人。但如果投生妙喜淨土,那個環境本身就會讓人自然地只造善業,沒有機會造十惡業。

佛陀對舍利弗說:「妙喜淨土的有情沒有主與僕、役使者與被役使者的區分,因為在那裡的有情,對於房子、財物等不會有『是我的』的種種執取。」

「地平如掌而作金色,無有溝坑荊棘瓦礫,其地柔軟如兜羅綿,足所履時其地即下,隨舉其足還復如初。舍利弗!彼佛剎中無三種病。云何為三?謂風、黃、痰所起之病。舍利弗!彼佛土中一切有情無虛妄語,亦無醜陋,身無臭穢,於貪瞋癡皆悉微薄,亦無牢獄囚繫眾生。舍利弗!彼佛剎中無有外道異學之眾。所生諸樹常有華果。」

佛陀又說:「腳踩上妙喜淨土的土地,感覺就像手觸兜羅綿那般舒適。土地的觸感非常柔和,顏色如金,布滿天人的如意寶與金色蓮花。妙喜淨土的地理環境,跟我們這個世界很不一樣,那裡沒有砂礫荊棘、險崖、垃圾,也沒有岩山等。行走於其間,就像踩在棉花枕頭上,腳踏下去的感覺很柔軟,腳一離開地面又恢復原狀。」講到這裡我們可能會想:「有高低起伏的地勢,不是比較美麗嗎?整片都是平原,那是什麼樣子呢?」哈哈。我想這段經文應該是說妙喜淨土沒有那種很險峻、一看就讓人害怕的高山。

佛陀說:「妙喜淨土的人完全沒有任何疾病。」藏醫醫典把疾病分為風、膽、涎、合四大類。投生妙喜淨土的有情不會染患任何疾病。佛陀對舍利弗說:「妙喜淨土沒有長相醜陋、氣味臭穢的人,因為妙喜淨土有情的三毒煩惱都很輕微。這個淨土沒有殺戮、牢獄繫縛的事情。妙喜淨土沒有外道徒,也沒有邪見者。」妙喜淨土的有情清一色都擁有純正的見地。佛陀說:「妙喜淨土沒有四季之分,任何時候樹上都開滿了花果。」

「復有奇樹時號劫波,上出名衣皆備五色,光花鮮潔異氣芬芳,於一切時常無變易。譬如天花種種芬馥,彼衣香氣亦復如是,諸服用者身所出香與衣無異。譬如此界富樂之人,名衣自豐服用如意。舍利弗!彼土眾生所須飲食,其色香味皆為天廚所不能及,如三十三天應念而至。無有便利穢惡不淨。」

「舍利弗!彼國所居宮殿樓閣,皆以七寶而嚴飾之。於其四邊多諸池沼,八功德水受用隨心。園觀又多,悉皆清淨。諸眾生輩多以法樂而居。」

「復次舍利弗!彼土眾生隨其所樂,有清淨池應念而見,八功德水充滿其中,飲漱洗沐皆適人意;有不樂者即便不見。舍利弗!彼佛剎中香風和暢悅可眾心,而彼香風為諸天人作諸香事;曲從人心,有至不至。舍利弗!此皆不動如來本願力故功德莊嚴。」


佛陀說:「妙喜淨土有情的衣服都來自如意樹,這些衣服具有五種顏色,氣味芬芳。而且,這香氣與色澤不是只有剛穿的時候有,穿上之後依舊會繼續保持。衣服很多,又有各種顏色,可以隨心所欲地換著穿。」妙喜淨土的衣服跟我們的不一樣,我們的衣服穿久了就會變舊、有臭味,但妙喜淨土的不會這樣。佛陀又說:「妙喜淨土有情的飲食就像三十三天一樣,心裡想要吃什麼,食物就會應念而至。雖然這點與三十三天類似,但就食物的品質而言,妙喜淨土的食物比三十三天好太多了。雖然有飲食,但不會有糞便等種種不淨的排泄物。」

佛陀說:「妙喜淨土有情的住處,外在有七種寶物裝飾,內在的傢俱坐墊等都很舒適美好,房子四周有許多池塘。住在裡面的有情,不會像我們這個世間的人一樣(可能會在華屋內放逸),他們都很喜歡修學正法,也用這樣的方式過生活。這些結果,來自不動如來的祈願力,以及這些眾生的福德兩者聚合而產生。」又說:「妙喜淨土的池沼並沒有固定的位置。只要有人心裡想『這裡要有個池塘』,池塘就會應念而生;若想『這裡不需要池塘』,則池塘就會自然消散。」聽到這裡,我們心裡可能會覺得奇怪、無法想像,但這其實是因為我們的狀況太差,才會有這種反應。就好比我們因為擁有的錢很少,覺得超過億以上的單位就是天文數字,不知該如何數下去;但是對富人而言,億以上的單位還有很多,他們也經常使用這些單位來計算金錢。同樣地,是因為我們的狀況與妙喜淨土差異太大,我們的福報太貧乏、未曾有過那樣的受用,所以聽到妙喜淨土的種種功德,有時會覺得很難接受。

釋迦牟尼佛在世時,有個人非常富裕,由於他有很特別的福報,所以家裡經常有各式各樣的寶物。有一天,國王看到覺得很眼紅,就把他的寶物都搶到皇宮去。但才運到皇宮,那些寶物竟然全都變成煤炭。經典上有好幾件類似這樣的記載。以下這個資料如果屬實,也許與上述記載可以連上關係。我聽說有些礦物除了天然開採,也可以用某些元素合成轉換,例如黃金也可以透過人工製造,只是成本太高,不符合經濟效益。在幾種可以轉換為黃金的元素中,煤最容易轉換。如果真的是這樣,則剛才那個歷史說,富人的金銀寶物一被國王搶回皇宮,馬上就化成煤炭,似乎是有點合理的事。

佛陀說:「妙喜淨土的有情,隨著各自的所欲,若想要有風,就會有風吹來,若不想就不會有風。這些風都非常溫和舒適、充滿香氣。」

以上內容描述的大多是妙喜淨土的財富受用。一般而言,這些內容若只是單純講財富受用,它其實並不很重要;但透過這樣仔細的描述,大家對於妙喜淨土會有比較鮮活的認識。再者,由於明白妙喜淨土的生活條件非常優沃,就會比較容易相信那裡的人完全沒必要造十惡業。一般人造惡業、與別人起爭執,起因大多與財富受用有關。投生妙喜淨土,由於可以自然受用各種來自福德的果報,很多壞的性格自然也就消失不見了。

一面讀誦經文,心裡可以想著「將來我成佛時,我也要如此」。要知道,祈願成辦一個圓滿剎土,並不是為了讓自己過得好。佛不需要淨土的這些圓滿,他努力成辦圓滿的淨土,純粹是為了眾生。就好比也許我們會想準備一個很好的環境,把房子蓋好,把飲食都準備好,把師長也準備好,然後邀請想閉關的人到這裡來,毫無後顧之憂地專心修行。同樣地,不動如來為妙喜淨土做的一切努力,都是為了有情。讀到這些內容時,我們可以這樣思惟:「我也要隨追不動如來,發起菩提心、學行菩薩行,未來我成佛,也要成辦一個像這樣的佛國剎土。」這是殊勝所化機的祈願方式。若是另一類所化機,則可以這樣思惟:「若我投生到這樣的淨土,由於完全沒有任何學法的困難,我會很自然地朝向佛法、學法修行。所以,願我能投生妙喜淨土。」

[註1] 離欲隨念三摩地:心暫時安住在沒有貪欲的狀態中,但這並不是從修定而得到的結果。…  圖滇悲桑格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