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幫助家人投生淨土?
請問:我該如何幫助家人投生淨土?
對於我的父母,我設法用適合他們的方法,幫助他們在能力範圍內盡量累積能投生極樂淨土的因,其中一個方法是跟師長啟白。我與哥哥曾當面祈請聖座:「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,請您為他們祈願,幫助他們投生極樂淨土。」對我與哥哥而言,我們相信聖座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而觀世音菩薩與極樂淨土有特別的關係,所以我們就直接請求聖座。聖座說:「那當然,我會看著。不過,你們兩兄弟也要常常這樣祈求,因為你們與父母之間有親子關係,只要有關係,祈願就會特別有效果。」
有關係的人為對方祈願,會比較有效;在沒有關係的狀況下為對方祈願,你自己會因此累積福德資糧,但很難對他產生幫助。在有關係的狀況下,心的力量才能傳到對方身上。
若父母完全不知情,由於你與他們有親子關係,祈願還是有一點用。不過,在投生淨土這件事情上,雖然別人可以幫上一點忙,但最能幫助你的人是自己。
只要有關係,別人就可以幫你,但也可以害你。例如,用惡咒傷害對方,靠的是心的力量。咒師按照某些儀軌,以心的祈願力持咒後加害對方,這種例子在印度教、苯教裡都有。有時,咒師可以在完全不認識被害者、與被害者全無關係的狀況下達到目的,但是,當惡咒的效力產生不出來時,這位咒師會刻意與被害者建立關係,例如送被害者食物吃等。建立關係之後,惡咒就會有效了。
皈依佛、供養佛,其實就與佛建立了關係。有關係之後,佛陀心上的能力才到得了你這裡。否則,即使他再有慈悲心,因為沒有關係,他的能力無法到達你身上。不論是好的能力還是壞的能力,心的能力要彼此傳遞,一定要有關係。
問:所以要跟佛建立關係?
答:是的。因為要建立關係,所以皈依佛。
從某方面來說,佛法似乎很盛行,但從另一方面來講,目前為止,似乎還沒有人以科學實驗的方法,驗證佛教的論述。也許可以像科學家做研究那樣,設定大量的觀察樣本,把他們分為兩組。第一組的成員都與甲建立關係,第二組的成員都與乙建立關係。然後,第一組的人暗中不停地咀咒甲倒霉,第二組的人則在暗中不停地祝福乙幸福。一段時間後,看看這兩組人的咀咒或祝福,在甲與乙的身上有沒有產生效用。
在佛教的觀點裡,醫術相同的兩位醫生,心地善良的醫生對病人的幫助比較大,這是醫生們的經驗之談。以前有位非常厲害的醫生,他可以非常精準地判斷病情,但他對病人的幫助卻很少。聖座有兩位醫生,年紀差不多,一位對病人的幫助很大,另一位卻沒什麼幫助。由於「愈善良的醫生愈能治好病人」這種說法在藏族社會很普遍,所以大家私下會說:「那位醫生可能不太善良喔。」哈哈。我想這或許是可能的,因為心的力量確實會影響到對方能否獲益。除了醫生的例子,講經的人也會感受到相同的經驗。如果抱著善良的心講經,即使自己懂得不多,也能為對方帶來利益;若內心不善良,講經的動機錯誤,即使講得再好,除了贏得一句「你講得很好」這種讚美,無法利益到對方。
對於我的父母,我設法用適合他們的方法,幫助他們在能力範圍內盡量累積能投生極樂淨土的因,其中一個方法是跟師長啟白。我與哥哥曾當面祈請聖座:「我們的父母年紀大了,請您為他們祈願,幫助他們投生極樂淨土。」對我與哥哥而言,我們相信聖座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,而觀世音菩薩與極樂淨土有特別的關係,所以我們就直接請求聖座。聖座說:「那當然,我會看著。不過,你們兩兄弟也要常常這樣祈求,因為你們與父母之間有親子關係,只要有關係,祈願就會特別有效果。」
有關係的人為對方祈願,會比較有效;在沒有關係的狀況下為對方祈願,你自己會因此累積福德資糧,但很難對他產生幫助。在有關係的狀況下,心的力量才能傳到對方身上。
若父母完全不知情,由於你與他們有親子關係,祈願還是有一點用。不過,在投生淨土這件事情上,雖然別人可以幫上一點忙,但最能幫助你的人是自己。
只要有關係,別人就可以幫你,但也可以害你。例如,用惡咒傷害對方,靠的是心的力量。咒師按照某些儀軌,以心的祈願力持咒後加害對方,這種例子在印度教、苯教裡都有。有時,咒師可以在完全不認識被害者、與被害者全無關係的狀況下達到目的,但是,當惡咒的效力產生不出來時,這位咒師會刻意與被害者建立關係,例如送被害者食物吃等。建立關係之後,惡咒就會有效了。
皈依佛、供養佛,其實就與佛建立了關係。有關係之後,佛陀心上的能力才到得了你這裡。否則,即使他再有慈悲心,因為沒有關係,他的能力無法到達你身上。不論是好的能力還是壞的能力,心的能力要彼此傳遞,一定要有關係。
問:所以要跟佛建立關係?
答:是的。因為要建立關係,所以皈依佛。
從某方面來說,佛法似乎很盛行,但從另一方面來講,目前為止,似乎還沒有人以科學實驗的方法,驗證佛教的論述。也許可以像科學家做研究那樣,設定大量的觀察樣本,把他們分為兩組。第一組的成員都與甲建立關係,第二組的成員都與乙建立關係。然後,第一組的人暗中不停地咀咒甲倒霉,第二組的人則在暗中不停地祝福乙幸福。一段時間後,看看這兩組人的咀咒或祝福,在甲與乙的身上有沒有產生效用。
在佛教的觀點裡,醫術相同的兩位醫生,心地善良的醫生對病人的幫助比較大,這是醫生們的經驗之談。以前有位非常厲害的醫生,他可以非常精準地判斷病情,但他對病人的幫助卻很少。聖座有兩位醫生,年紀差不多,一位對病人的幫助很大,另一位卻沒什麼幫助。由於「愈善良的醫生愈能治好病人」這種說法在藏族社會很普遍,所以大家私下會說:「那位醫生可能不太善良喔。」哈哈。我想這或許是可能的,因為心的力量確實會影響到對方能否獲益。除了醫生的例子,講經的人也會感受到相同的經驗。如果抱著善良的心講經,即使自己懂得不多,也能為對方帶來利益;若內心不善良,講經的動機錯誤,即使講得再好,除了贏得一句「你講得很好」這種讚美,無法利益到對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