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課-投生淨土之後
這兩個淨土基本上很相似,只在某些小地方上有些差異。投生淨土之後,首先,你會擁有一個狀況非常好的身體,這個身體不會生病、不會累、不會感到倦怠,因此無論你想要花多時間心力學佛,這個身體都很堪能。
極樂淨土是以化生的方式投生的,那樣的身體有沒有腦,我不清楚;但妙喜淨土有以胎生的方式投生,身體的器官也許跟我們現在的很像。假設有腦,投生在妙喜淨土的人,他的腦極為優秀,擁有非常好的記憶力與思考力。總之,投生淨土後,你會擁有一個可以好好學佛、非常優秀的所依身。
也因為不會生病,所以壽命很長。在這兩個淨土裡,壽未盡而死的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。
在我們這個世間,雖然想學佛,但經常由於順緣不足而中途作罷;就算順緣夠,但受限於這個身體的需要,還是得花時間煮飯、吃飯、洗碗,在一整天的時間裡,花在這些事情上的時間其實很多,就算一天三餐你總共只花兩小時的時間煮飯吃飯,但一年下來就是浪費掉七百三十個小時。但浪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,因為我們擁有的這種身體,就是需要這樣的照顧才能維持。
但是,投生到那兩個淨土後,就不會有這種身不由己、不得不浪費時間的事情發生。在淨土裡,一切生活所需都是任運而成的,無論食衣住行都是如此,完全不必費心張羅。
我們這個世間的環境,是一個非常容易引發煩惱的環境,我們也很容易受到邪道的影響;但在那兩個淨土裡,完全沒有邪道外道的存在,周圍清一色都是學法修行的人。生在那樣的環境裡,你很自然也會成為一個學法修行的人。
印度教徒修行的目標,也是為了求解脫,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有些印度教修行人真的非常精勤努力,但他們走的路,看在佛教徒眼裡卻是一條錯誤的道路。然而,就算選擇了佛教,在這個世界上,有能力正確開示空性道路的師長,真的很稀少。假的上師很多,會帶壞我們的朋友也很多,就算大家都是佛教徒,你還是可能會遇到各種奇怪的人。但是,在淨土裡,這種事情完全不可能發生。在淨土裡,你的友伴清一色都是清淨學法的人,教導你的善知識,清一色都是佛、菩薩與阿羅漢。
而且,在淨土裡,你可以直接跟示現殊勝化身的佛學習。殊勝化身的佛,他擁有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行好,即使還沒開始聽法,只要就這麼看一眼,你的心馬上會變得非常平靜、非常歡喜。
佛利益眾生的方法,首先是讓所化機看見他的身。光是看到佛身,所化機就被佛「整頓」到了;接著,佛開口說話,那聲音之美妙悅耳,先不談聽到了什麼內容,光是聽到聲音本身,所化機的心,就會變得又寧靜、又歡喜、又非常有精神!也就是說,當我們親見到佛,聽到佛說話的聲音,我們的心就會整個被他吸引住,完全沒有分心的餘地。
接著,佛會開始講法。佛講的法,完全配合每一個所化機的個性和程度,包括用字遣詞和譬喻的使用,那一種講法最能入心,他就用那種方法講給你聽。比如,要講解某一個意義,有八種譬喻可以使用,有人適合第一種,有人適合第二種…,面對不同的所化機,佛會非常準確地運用最適合的喻。運用理路講解時也是這樣,佛會非常精準地運用最能讓你入心的道理為你講法。
從講法的方式、運用的理路與譬喻,佛都會用最適合你的方式講給你聽。因此,就在聽法的當下,很多人紛紛獲得加行道、見道、證空性、生起菩提心。之所以會有這麼好的學習效果,正是因為親見佛的殊勝化身的緣故。
一旦投生到淨土,就不可能再投生到惡趣或其他沒有暇滿的狀態裡。如果你是小乘種性者,經文上有很清楚的記載,以妙喜淨土來說,投生到那裡的小乘種性者,在第一次聽不動如來講經時,智力最差的人也會在當下獲得見道,在第四次聽經時就會獲得解脫。一旦獲得解脫,當然就不會再投生到輪迴裡了。若是大乘種性者,投生到妙喜淨土,一定都會獲得不退轉的成就,所以別說是惡趣了,連退轉墮入小乘道都完全不可能。
對於一位大乘種性者而言,為了成佛,他要學習的東西會非常多。投生到這兩個淨土後,那怕佛講再多的法,他都能牢牢記住,直到成佛之前都絕對不會忘記。而且,投生到淨土之後,只要其他世間有佛在講經,菩薩都能自由前往聽經,也能為其他世間的眾生講經,然後再回到淨土來。
在《不動如來會》的經文裡很清楚地寫著,未來,當彌勒尊佛在這個世間成佛時,妙喜淨土的菩薩們會過來聽經,同時也為此地的眾生說法;等到彌勒尊佛的教法衰頹時,他們會再回到妙喜淨土去,當第六尊佛降世時,他們又會再來。
投生到淨土,無論你的目標是解脫還是成佛,都一定會達成。
透過以上說明,約略了解淨土是什麼、以及投生淨土之後的狀態,大家應該會覺得投生淨土的好處真的很多。接著,大家可以想想,投生淨土的壞處是什麼。
有些人覺得,投生淨土之後就沒辦法做利他的事情了,但這是一個誤會。首先,就算在淨土,也會有程度比自己低的人,他們都是你可以利益的對象;再者,投生淨土後,你可以自由往返其他世間,繼續利益眾生;最後,就算以上兩件事情都不做,應該要明白的是,真正利益眾生的正行是在成佛之後,成佛之前你用數億年時間做的利生之事,在成佛之後一天就可以完成。如果你真的想要利益眾生,就必須設法成佛才行。
對於大乘種性者而言,投生淨土,就等於拿到了成佛的保證,因此,如果你真的很想利益眾生,就應該為了成佛而設法投生淨土才對。#
極樂淨土是以化生的方式投生的,那樣的身體有沒有腦,我不清楚;但妙喜淨土有以胎生的方式投生,身體的器官也許跟我們現在的很像。假設有腦,投生在妙喜淨土的人,他的腦極為優秀,擁有非常好的記憶力與思考力。總之,投生淨土後,你會擁有一個可以好好學佛、非常優秀的所依身。
也因為不會生病,所以壽命很長。在這兩個淨土裡,壽未盡而死的這種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。
在我們這個世間,雖然想學佛,但經常由於順緣不足而中途作罷;就算順緣夠,但受限於這個身體的需要,還是得花時間煮飯、吃飯、洗碗,在一整天的時間裡,花在這些事情上的時間其實很多,就算一天三餐你總共只花兩小時的時間煮飯吃飯,但一年下來就是浪費掉七百三十個小時。但浪費也是沒有辦法的事,因為我們擁有的這種身體,就是需要這樣的照顧才能維持。
但是,投生到那兩個淨土後,就不會有這種身不由己、不得不浪費時間的事情發生。在淨土裡,一切生活所需都是任運而成的,無論食衣住行都是如此,完全不必費心張羅。
我們這個世間的環境,是一個非常容易引發煩惱的環境,我們也很容易受到邪道的影響;但在那兩個淨土裡,完全沒有邪道外道的存在,周圍清一色都是學法修行的人。生在那樣的環境裡,你很自然也會成為一個學法修行的人。
印度教徒修行的目標,也是為了求解脫,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有些印度教修行人真的非常精勤努力,但他們走的路,看在佛教徒眼裡卻是一條錯誤的道路。然而,就算選擇了佛教,在這個世界上,有能力正確開示空性道路的師長,真的很稀少。假的上師很多,會帶壞我們的朋友也很多,就算大家都是佛教徒,你還是可能會遇到各種奇怪的人。但是,在淨土裡,這種事情完全不可能發生。在淨土裡,你的友伴清一色都是清淨學法的人,教導你的善知識,清一色都是佛、菩薩與阿羅漢。
而且,在淨土裡,你可以直接跟示現殊勝化身的佛學習。殊勝化身的佛,他擁有的三十二相、八十種隨行好,即使還沒開始聽法,只要就這麼看一眼,你的心馬上會變得非常平靜、非常歡喜。
佛利益眾生的方法,首先是讓所化機看見他的身。光是看到佛身,所化機就被佛「整頓」到了;接著,佛開口說話,那聲音之美妙悅耳,先不談聽到了什麼內容,光是聽到聲音本身,所化機的心,就會變得又寧靜、又歡喜、又非常有精神!也就是說,當我們親見到佛,聽到佛說話的聲音,我們的心就會整個被他吸引住,完全沒有分心的餘地。
接著,佛會開始講法。佛講的法,完全配合每一個所化機的個性和程度,包括用字遣詞和譬喻的使用,那一種講法最能入心,他就用那種方法講給你聽。比如,要講解某一個意義,有八種譬喻可以使用,有人適合第一種,有人適合第二種…,面對不同的所化機,佛會非常準確地運用最適合的喻。運用理路講解時也是這樣,佛會非常精準地運用最能讓你入心的道理為你講法。
從講法的方式、運用的理路與譬喻,佛都會用最適合你的方式講給你聽。因此,就在聽法的當下,很多人紛紛獲得加行道、見道、證空性、生起菩提心。之所以會有這麼好的學習效果,正是因為親見佛的殊勝化身的緣故。
一旦投生到淨土,就不可能再投生到惡趣或其他沒有暇滿的狀態裡。如果你是小乘種性者,經文上有很清楚的記載,以妙喜淨土來說,投生到那裡的小乘種性者,在第一次聽不動如來講經時,智力最差的人也會在當下獲得見道,在第四次聽經時就會獲得解脫。一旦獲得解脫,當然就不會再投生到輪迴裡了。若是大乘種性者,投生到妙喜淨土,一定都會獲得不退轉的成就,所以別說是惡趣了,連退轉墮入小乘道都完全不可能。
對於一位大乘種性者而言,為了成佛,他要學習的東西會非常多。投生到這兩個淨土後,那怕佛講再多的法,他都能牢牢記住,直到成佛之前都絕對不會忘記。而且,投生到淨土之後,只要其他世間有佛在講經,菩薩都能自由前往聽經,也能為其他世間的眾生講經,然後再回到淨土來。
在《不動如來會》的經文裡很清楚地寫著,未來,當彌勒尊佛在這個世間成佛時,妙喜淨土的菩薩們會過來聽經,同時也為此地的眾生說法;等到彌勒尊佛的教法衰頹時,他們會再回到妙喜淨土去,當第六尊佛降世時,他們又會再來。
投生到淨土,無論你的目標是解脫還是成佛,都一定會達成。
透過以上說明,約略了解淨土是什麼、以及投生淨土之後的狀態,大家應該會覺得投生淨土的好處真的很多。接著,大家可以想想,投生淨土的壞處是什麼。
有些人覺得,投生淨土之後就沒辦法做利他的事情了,但這是一個誤會。首先,就算在淨土,也會有程度比自己低的人,他們都是你可以利益的對象;再者,投生淨土後,你可以自由往返其他世間,繼續利益眾生;最後,就算以上兩件事情都不做,應該要明白的是,真正利益眾生的正行是在成佛之後,成佛之前你用數億年時間做的利生之事,在成佛之後一天就可以完成。如果你真的想要利益眾生,就必須設法成佛才行。
對於大乘種性者而言,投生淨土,就等於拿到了成佛的保證,因此,如果你真的很想利益眾生,就應該為了成佛而設法投生淨土才對。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