淨土有凡夫

佛經清楚講到,極樂與妙喜淨土都有凡夫。《不動如來會》第四品中說:「彼國中聲聞菩薩及凡夫眾,皆由彼佛往昔精勤弘誓威力得安樂住。舍利弗!此亦不動佛剎殊勝莊嚴。」《不動如來會》第三品中說:「若有於不動如來初說法時獲預流果,第二說法證斯陀含,第三說法證阿那含,第四說法證阿羅漢者,此諸人等非一坐定得盡諸漏,名懶惰人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,妙喜淨土最利根的小乘有情,第一次聞法就會獲得解脫;最鈍根的小乘有情,在第一次聞法獲得見道位,到第四次聞法時才得到阿羅漢果、獲得解脫。獲得見道位之前是凡夫,既然經典說「最鈍根者,在聞法之初獲見道位」,就表示這個最鈍根者投生妙喜淨土時是凡夫。

再者,《不動如來會》說:「彼佛剎丈夫任生欲念之際,乃赴女處,即由欲念而視女子唯須臾頃,彼欲念即善趨平息。
[註1]」妙喜淨土有胎生,這段文是在描述那裡的有情會產生男女的貪欲,但聖者不可能有男女的貪欲,由此也可以證明妙喜淨土有凡夫。

同樣地,極樂淨土也有凡夫。《無量壽如來會》說:「聞無量壽如來名號,乃至能發一念淨信,歡喜愛樂,所有善根回向,願生無量壽國者,隨願皆生,得不退轉,乃至無上正等菩提。除五無間、誹毀正法及謗聖者。」這段文的意思是,培養想去極樂淨土的欲求,也把善根回向能投生極樂淨土,有這樣做的人,除非造下五無間罪與毀謗正法,都可以投生極樂淨土。既然刻意列舉了不能投生的例外狀況,如果凡夫不能投生淨土,這裡就應該直接寫「除了造下五無間罪、毀謗正法與凡夫之外」,但這裡並沒有這樣寫。

此外,《無量壽如來會》說:「若有墮於疑悔,種諸善根,希求佛智乃至廣大智,於自善根不能生信,由聞佛名起信心故,雖生彼國,於蓮華中不得出現。」有些人對極樂淨土心存懷疑,但也想著「說不定真的有極樂淨土」。雖然內心不確定,但還是去成辦投生極樂淨土的因,也把善根回向投生極樂淨土,這種人也可以投生極樂淨土。

看了經典,知道佛陀講了極樂淨土的種種後,心裡仍想:「不知佛講的是真的嗎?」這種人是程度很高的人?還是一般的平凡人?應該是後者。因為,稍微有一點程度的修行人,不會對佛語生起這種懷疑。例如,若有下士道的修行證量,表示他對佛有一定程度的認識與信心,這種人不會對佛陀的教言感到懷疑。所以,剛才我講的那種人,百分之九十九是平凡人。經典說,即便是這樣的平凡人,也能投生淨土,只是會先在蓮花苞裡待一段很長的時間,雖然不能馬上見佛、聞法,但也完全沒有苦受。

再者,極樂淨土的阿彌陀佛與妙喜淨土的不動如來,這兩尊佛都是殊勝化身,這表示他們的所化機必定有凡夫。講到佛的化身、報身等,不要想成相續不同的補特伽羅,他們是同一尊佛,只是在清一色都是聖者菩薩的密嚴淨土展現報身,對業淨凡夫以上的所化機展現殊勝化身,對業未淨的凡夫則展現一般化身。總之,阿彌陀佛與不動如來的所化機,必定有凡夫。以上內容,在《金光明經》與《三身經》都有提到。

有人說:「阿彌陀佛與不動如來不是殊勝化身,而是報身。」然而,若是報身,就不會示現涅槃,但這兩尊佛都會示現涅槃。《不動如來會》第五品,內容就在描述不動如來示現涅槃的情況;佛經也提到阿彌陀佛將在多久後示現涅槃,在這之後多少年,觀世音菩薩將示現成佛。

由上可知,淨土有凡夫,這當然表示凡夫能投生淨土,否則這些在淨土的凡夫又是怎麼來的?

[註1] 這段經文在藏版的《不動如來會》有,但漢譯的沒有。不過,在漢譯的《悲華經》則有清楚說到:「若諸男子發婬欲心。至女人所以愛心視。須臾之間便離欲心。自生厭離即便還去。尋得清淨無垢三昧。以三昧力故於諸魔縛而得解脫。更不復生惡欲之心。如是女人若見男子有愛欲心便得妊身。亦得離於婬欲之想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