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於必須獲得暇滿身,所以應該投生淨土

學佛的目標,今生能不能達成?因為每個人的智力、體力、壽命等各種情況不一樣,也許能,也許不能。總之,在今生盡力,能做多少就做多少,但今生之後呢?輪迴無始,我們若不設法,則它也將不會結束。今生盡力,今生做不完的,來生繼續努力。如此一來,我們要有一個怎樣可繼續努力的來生,就成了必須考慮、必須準備的事情了。因此,我們才會說,來生要再得暇滿身。
 

一、略說暇滿身


暇滿,包括離無暇、具圓滿。圓滿又分為自圓滿與他圓滿。其中「他圓滿」包括:(一)佛陀出世。這個條件的意思是,佛要示現成佛事業,否則,雖然佛有出世於這個世界,但卻未示現成佛,那幫助很有限。(二)佛陀說正法。若我們在佛出世與說正法之間死去,沒機會聽聞教法,那也無從獲益。(三)能見到具證量者。若能親見那些聽了法、做了實修、在心續中真正生起證量者的話,會增強我們的心力。你親自見到某人,能清楚指認:「啊!他是見道位者,他是修道位者,他是菩薩,他已獲得不還果,他剛入初地…」於是你會生起「我也要這樣去修」的心。可以見到實例的環境,會給你很大的鼓舞。(四)有隨學者。由於親見有證量者,有很多人去效法隨學。若要真正符合以上這四個條件,就必須投生於佛國剎土中。

那我們呢?算不上是擁有以上條件?不算。只能算是「隨順」而已。(一)佛陀所開示的教法尚未衰退。(二)如果你有值遇一位真正如實開示佛陀教言的上師,算是替代佛陀說正法。(三)這個時代,已沒有廣為大眾公認的初地、二地菩薩等,但的確仍有生起菩提心、證空性的修行人,如聖座嘉瓦仁波切。不過,這跟可以清楚指認出修行到獲得什麼成就,還是不太一樣。

 

二、投生淨土即是獲得最好的暇滿身


總之,投生佛國剎土中,才算是真正具備「他圓滿」的條件「佛降、說正法、教住、隨教轉、有他具非愍」。而極樂淨土、妙喜淨土則是諸多佛國剎土中之一。有關於「淨土」的教示,就是在符合「暇滿」中「他圓滿」的情況下開展出來的。

雖然經典中提及的淨土很多,但在《甘珠爾》中講得最廣的,就屬極樂淨土與妙喜淨土了。若能投生到那裡,不但完整具備「十圓滿」,且對於修習大乘道有著非常重要功用的「八異熟功德與異熟果報」也全部齊備。

想要去淨土的人當中,有人認為淨土就是佛土,只要投生佛土就是成佛;有人認為所謂解脫就是去到某個地方,投生淨土就是獲得解脫。這些人是因為不認識解脫與成佛,才會有這種想法。事實上,若你要獲得大乘的果位,一定要經過大乘資糧道、加行道、見道等五道十地;若想要獲得小乘果位,也一定要經過小乘資糧道、加行道、見道等。即使談投生淨土,同樣也必須經過這些地道的進程。若以為到淨土就是解脫成佛,這個想法是錯的。

投生淨土,算不算在輪迴投生?我認為是,但有些人認為不是。有些人認為,一旦投生淨土,就會得到加持,也不必再去聞思修,就會解脫成佛。這種想法也是錯的。去淨土之後,跟在這裡一樣,都必須要聞思修才能解脫成佛,但不同處在於,在淨土有好老師、好友伴、身體狀況也很好,具備一切順緣又沒有絲毫違緣。

我們想要好好學佛修行,最重要的一個順緣是「遇到好老師」。在淨土,你的老師是佛的殊勝化身~示現成佛行相的老師。還有比這更好的嗎?

另一個重要的順緣是「好環境」。也許你們跟我一樣吧,身處的環境,會對我造成頗明顯的影響。別的不談,即便周圍都很安靜,但身處的地方是不是寺院,即便只有一牆之隔,但就是有差別,會影響著課誦時內心的寧和狀態。我認為,環境對人的影響很大。淨土那個環境,你周圍全部都是學法修行人,都是心續中有著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正見之人,身處其中,你很自然就會也想要學佛修行。

還有一個差別,是「身心堪能」的狀態。以我來說,我實在好想讀書,讀的時候也有些許領解,正當愈讀愈開心、愈投入之時,一小時到了,非暫時放下不可。對我來說,這真是個難忍的虐待與處罰!但因為身體病的緣故,不得不放下,要不然明天就無法繼續讀書了。這,是這種身體的「材質」對我造成的限制,但若投生淨土,所得到的是完全無病的身體,就不會遇到這種想讀書卻無法繼續的違緣了。現在這個所依身,即便無病,也會偶爾有煩躁、瞌睡、不想動的時候,簡單講,就是「不堪能」的狀態。但是,在妙喜淨土與極樂淨土,完全不會有這方面的困難。

再者,有些人很想學也學得很好,但二、三十歲就短壽死了。死後,就算還是投生到這世間,但他得先投對胎,生在一個能支持他繼續全心學佛的好環境才行,然後一切又得從頭學起,這也很麻煩,不是嗎?以前,我在病得很重之時曾這樣想過:「現在這個身體這麼破爛,根本無法支援我的學習。如果死掉,換一個身體再來,也許不錯。」但接著再想清楚些,就覺得這想法不好。因為「如果我已經做好能投生淨土的準備,那還行。否則,就算我沒生於三惡道、沒生於無暇處,就算我投生的條件跟今生一模一樣,父母學佛、讓我從小出家、去三大寺、遇到好老師,就算能這樣,但是,我得花時間又從頭學習,包括藏文基礎的三十個字母…」,想到這裡,我的結論是:繼續活比較好,即便一天只有一個鐘頭可以讀書,也行啦!

再想想,《現觀》《中觀》《釋量論》等我已經讀完了,終於稍有一些基礎,但我的老師們都已經圓寂,沒辦法繼續在他們面前受教。如果,我身處淨土,不只我自己的壽命很長,師長(佛)的壽命也很長。多長?經典裡有明確的數字,但那個單位太少用,而「億」以上的單位我就數不出來了。極樂淨土阿彌陀佛的另一個名號是「無量壽佛」,因為他的壽命之長,很難度量。若你投生到妙喜淨土、獲得神通之後,當南贍部洲的下一尊佛「彌勒尊佛」出世,你可以回來這裡聽法,等他示現涅槃之後,你就回去妙喜淨土,等再下一尊佛陀出世時你又來,當他示寂時你又回去…,如此這般繼續下去,賢劫千佛你都可以謁見,都可以在他們面前聽經聞法。如果你想這樣做,那就應該要投生去妙喜淨土。妙喜淨土有情壽命之長,即便賢劫千佛一一圓寂,他們仍繼續活著。

淨土應該有很多,但是,佛經中講得較清楚、凡夫可以投生的,是極樂淨土與妙喜淨土。佛經中雖有講過藥師佛的淨土,但那個淨土太好標準很高,而且能投生之因並沒有說得很清楚,我想應該是凡夫無法投生之處。

還有一個差別。若身在釋迦牟尼佛在世之時,此生獲得見道位後,有即生便獲阿羅漢果位者,但也有還要再經過三次、五次的投生,或在欲界投生十四次,或在色界十七處天投生等例子。但若是在極樂淨土或妙喜淨土中,若是小乘行者,今生獲得見道位者,一定會在今生就證阿羅漢果位,不必再經過其他的投生。若是大乘行者,投生到那裡後,必定會獲得佛陀的授記,在某某時間之前一定會成佛。佛陀之所以會授記,是因為此人已達一定程度,依照他修道的進程來看,未來一定會成佛,所以佛陀會如此授記。得到佛的授記,就好比是拿到了「成佛保證書」一般,肯定會成佛。

就像《極樂淨土指要》第121頁引用的宗大師說的一段話「若未獲得圓具德相身,修習勝道進程極緩慢,故應修學此之圓滿因」,意思是若沒有獲得具足定義的暇滿身,很難修得好並很快地在佛道上前進,所以要去學習能獲得真正暇身之因。而現在我們能確定的是,只要能投生到極樂或妙喜淨土,就是完全具足學法順緣、完全脫離學法違緣。

班禪善慧法幢大師在《上師供養法》中,依次說了顯密乘的學道次第,若在這樣學習後,若尚未入道死期就到了,則「正道未入即至命終時,強力成佛上師之遷識,即此清淨五力之教授,往生清淨剎土求加持」,意思是靠著上師的遷識與五力教授,願能投生淨土祈加持。以上示範的是規劃未來的方式。這輩子努力設法進入資糧道,也把目標放在獲得金剛持果位,但若沒有成功,連資糧道也進不去,為了來世能繼續努力,所以就計劃要投生淨土,祈求三寶加持,他自己也會設法努力。班禪善慧法幢大師是所有格魯派公認的大上師,格魯派的五大上師,在宗大師父子三尊之後的,是班禪善慧法幢大師與僧成大師。

奇怪的是,以前我曾覺得凡夫應該無法投生淨土,在三十歲前我都是這樣想的。但那時我每天都有唸《上師供養法》的偈頌,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。在這句《上師供養法》的偈頌說的「正道未入」,有人解釋為這比還沒入道者的程度更低,即使是這樣的人,若靠著投生淨土的方法,在死後可以投生淨土。那時我在唸這偈頌時,有時可能完全沒思惟,有時可能雖有思惟但沒有好好研究,否則,讀到這裡時,由於我那時心裡覺得凡夫不能投生淨土,心裡應該要覺得不舒服才對。

若未得資糧道也能投生淨土,則入了資糧道、加行道等就更不說了,淨土有凡夫是很清楚的事。談論這些事情時,不要只就表面談一般情況,也要看看自己的情況如何,根據自己的現況,評估自己該投生哪裡、能投生哪裡,這是很重要的事。

 

三、結論


就像剛才講過的,若投生淨土,那裡完整具備一切學佛順緣,就像一份完整的套餐一樣,認識這件事情很重要。在共下士道的階段,若把投生淨土設定成你的選項,心裡很清楚的原因應該是「這輩子,我要成辦解脫與佛果位。如果這個目標還沒達成我就死了,來世我需要投生到一個能幫助我達到目標、具足順緣的地方,所以我要投生淨土。」

雖然道次第論典並沒有清楚闡述淨土,但它是在下士道階段裡必須知道的內容,我們應該要知道,透過投生淨土可以成辦殊勝的所依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