已立誓「願吾住世間,盡除眾生苦」,還該去淨土嗎?

請問:您總帶著我們唸「乃至有虛空」這首偈頌,但是其中的第三句說「願吾住世間」,若我祈願投生淨土,會不會跟這個誓願有矛盾?

你可能誤會了,「乃至有虛空,以及眾生住,願吾住世間,盡除眾生苦」的「世間」並不僅限於我們這個世間。

先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獲得解脫。在佛教的四部宗義中,若根據小乘宗義的說法,獲得解脫(無餘涅槃)時,這個蘊體的相續就會中斷;但根據大乘宗義的說法,小乘行者在解脫之後,蘊體的相續不會中斷,但會長劫安住於緣空根本定,完全無法利他。所以,為了利他而想要成佛的人,會祈願自己既獲得解脫,又能在虛空未盡之際,持續地利益有情。所以,真正懂得什麼是「成佛」的人,會知道「願吾住世間」這種祈願與「願我成佛」是相同的意思。因為一旦成佛,雖然心永遠安住於緣空根本定,但也能依於菩提心的力量而展現色身,為眾生說法,不斷地利益一切有情。

接著再看「會不會與『願吾住世間』的誓願矛盾」這個問題。想投生淨土,如果是因為「淨土的環境很舒服,去淨土後不會生病,也不必費心張羅衣食」,以這種動機,即使造善業並祈願投生淨土,會成功嗎?雖然不能百分之百說「一定不能」,但實在無法說出「能」這種答案,因為之前說過,以貪欲為動機,很難如願投生淨土。

若想去淨土是因為「我很想解脫,去淨土就能親見佛,聽他講法,周圍的友伴都很好,又有極佳的證空性的順緣,所以一定能獲得解脫」,以這種動機成辦投生淨土的因,並祈願投生淨土,的確能順利去淨土,但會與「願吾住世間,盡除眾生苦」這個祈願相違。

但是,如果你想的是:「我要利益一切有情,要消除一切有情的苦。要做到這件事,不成佛就不行;若要成佛,就必須把菩提心與證空慧修到究竟。若繼續投生這個世間,我不確定能否得到健康的身體,即使能,並且投注全部的心力學佛,但每天能用的時間最多只有九到十小時,因為我還是必須吃與睡,否則身體會無法支撐。就算我的身體非常好,但由於這裡的壽命很短,小時候什麼都不懂,年老時又沒了體力,只有很短的時間可以用。」

「為了成佛,我必須徹底修證菩提心與證空慧,這輩子我也會非常努力;然而,若這輩子我在做到之前就死了,而來生,若我依舊回到這裡,很難找到老師、法友,學法的順緣稀少、違緣很多;但如果投生到淨土,那裡不但沒有任何學法的違緣,而且完全具備一切順緣,可以把菩提心與證空慧修到究竟,因此我必須投生淨土。」以這種動機去成辦投生淨土的因,並祈願投生淨土,不但對於能成功投生淨土有很大的幫助,而且與「願吾住世間」的心願完全不相違。

再者,世間沒有邊際,所以「乃至有虛空,以及眾生住」的「眾生」,不只限於這個世間的六道有情,而是無邊眾生;即使只考慮這個世間的眾生,先去淨土依舊是非常明智的選擇。就像你很愛自己的國家,不表示你只能在自己的國家求學。你可以留在本國讀書而後報效國家,但如果外國的學習環境更好,你很可能會選擇出國留學,把自己培養成一個更有能力的人,再回來利益同胞。投生極樂與妙喜淨土,和出國留學的概念差不多。

經過評估,若發現對你而言,極樂與妙喜淨土是更好的學習環境,你就去那裡學習,學成之後再回到這個世間,這樣不是更好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