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課-【歷史故事】牛、窮人

二、牛的故事
 

佛陀在印度之時,周圍住著兩群牛,這兩群牛有各自的領袖。有一天,這兩頭牛打架,其中一隻被另一隻的牛角刺破肚子,跌倒在地,連腸子都跑出來了。受傷的牛非常生氣,痛恨另外那頭牛。佛陀以神通力看見了這個情況,他知道如果這頭牛在盛怒中死亡,將會投生地獄。所以,佛陀來到這頭牛旁邊,把牠的腸子裝回肚子裡、細心地縫合,又餵這頭牛吃草喝水。這頭牛非常歡喜,佛陀對這頭牛開示四法印「諸行無常,有漏皆苦,諸法空無我,涅槃寂靜」。雖然這頭牛最後還是死了,但牠是在喜歡佛陀、對佛陀充滿信心的狀況下死亡,接著就投生到天界去了。

利根的天人知道自己為何會投生天界。這頭牛投生為利根的天人後,觀看自己投生天界的因緣,知道自己原來是靠著佛恩而投生天界後,馬上帶著供養物去拜見佛陀,佛陀為他說法後,他便現證無我。

這位天人問佛陀,他當年投生為牛、值遇佛陀、而後投生天人又現證空性的因緣是什麼。佛陀告訴他,在迦葉佛教法的時代,有一位負責為僧眾提水的小沙彌。有一天在提水回家的途中,遇到一位走在前面的老比丘。這位老比丘年紀大了走不快,他的身材很胖,走在路中間幾乎就把路給擋住了。這位小沙彌抬著水跟在後面,愈走愈不耐煩就生氣了,就對老比丘說:「跟牛一樣,動也不會動!」這個粗惡語感得的異熟果,就是投生成為一頭牛,而當時他有持守出家戒律、學習無我義、背誦無我的經典、思惟相關法義,使得現在成為天人的他在聽聞佛陀開示後現證空性。

如果沒有管好自己這張嘴,後果很可怕。尤其是在生氣的狀況下說粗惡語,惡業特別重;若是平常口頭上隨意說的粗惡語,雖然也是惡業,但比較沒那麼嚴重。有些人粗話講習慣了,變成一種口頭禪,所以有時會聽到「這窮鬼還真有錢」之類的看起來很矛盾的句子。窮鬼是他的口頭禪,而被他叫窮鬼的人其實很有錢。在這種情況下說出「窮鬼」這個粗惡語,雖然也算是惡業,但因為並不是在生氣的狀態下說,只是口頭上的習慣,所以惡業應該會小一點。

如果那時佛陀沒有幫助他,別說是現證空性,連下一生要投生天道也很困難,在憤怒的情況下死去,來生一定會墮入惡道,所以佛陀的確幫助到他了。再以醜乞丐的例子來說,如果佛陀沒有幫他,他這一輩子就只能待在森林受苦,死後也不知會投生何處,不知何時才能解脫。由此可知,佛陀的確會幫助我們。

然而,佛陀並沒有幫助每一頭牛,可憐的人很多,不只醜乞丐一個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得到同樣的幫助。難道是佛陀對眾生有親疏差別,所以有的幫、有的不幫?並不是。雖然佛陀對一切眾生沒有親疏之別,但眾生自己必須要有種子,無論在前世或今生,必須要先有能獲得這些幫助的種子才行。從這些事情也可以看出來,「果由眾多因緣聚合而生」的緣起觀點,確實是佛法最初的起點。

 

三、窮人供養布的故事


有個很窮的窮人,靠著去別人家幫傭、做一點工作勉強維生。有一天,他聽到一位比丘說了很多佛陀的功德,因此對佛陀生起信心。他很想供養,但因為太窮了,根本拿不出任何可以供養的東西,只能把這個念頭放在心裡。後來他去幫人織布,得到了一塊品質很好、小小的方形布做為報酬。由於他平常心裡一直掛念著要供養佛,一拿到布,他馬上想要供養。為了讓他累積善根,所以當他走在森林裡的一條小路時,佛陀剛好從小路的另一頭走來。這個窮人拜見佛陀時,看見佛的袈裟破了一個小洞。能見到佛陀已經很歡喜了,又看見佛陀的袈裟破了,手上這塊小小的布正好可以派上用場,他覺得好高興,便把布供養給佛。佛陀坐下來,讓窮人在他面前為他縫衣服。

縫好的袈裟看起來很莊嚴,窮人歡喜極了。他心裡已經知道佛的功德,此時他想:「這供養物雖然很小,但動機並不小,因為我是為了成為能利益眾生的佛而做供養,而且我供養的對象是佛。由於供養的動機和對境都很大,所以我做的是很大的供養。依靠著這供養的善根,願我能成佛,成辦一切眾生的義利。」他非常專一虔敬地做了祈願後,佛陀為他授記說:「你將在未來某一時刻成佛,成佛後的佛號是某某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