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46課-【釋疑】佛是否有求必應(一)
關於皈依,我想問大家兩個問題。就像之前說過的,佛那麼有慈愛心,又恆常用神通力觀視著我們,所以我的一切情況他都很清楚。這樣一來,我們又為何要供養佛、對他啟白?時機成熟了,他自己就會來幫助我們,不是嗎?這是第一個問題。第二個問題是,如果對佛祈求啟白,會有真實的幫助嗎?我們求的,佛都會幫忙嗎?佛對我們有慈愛心,而他的能力完全無礙,既然方便與智慧都具備,那麼我們跟佛祈求的,是不是都會成真呢?
由於時間不夠讓大家討論,我就直接說答案了。關於第一個問題,佛本身具足了悲智力功德,而我們之所以需要祈求、啟白、供養,是因為要獲得加持,必須與佛建立關係。總之,不管用不用「加持進入」這個名詞,一個補特伽羅內心的力量,要能到達另一個補特伽羅的心上,兩人之間必須要有關係才行。一顆心的力量,可以傳達到另一顆心上嗎?可以,百分百可以。別的不說,心的力量也可以傳達到土地上,不論好或壞的力量都是如此。例如,在這個地方,無論是一個人或很多人,非常認真強力地修慈心的話,以後有人到這個地方來,內心就會變得很安適舒緩;如果這個地方很多人打架、殺人,發生很多這類事情的話,後人到了這個地方,自然就會覺得不舒服、不快樂。
老同學應該聽過我說這件事情。聖座曾經說過,他到烏克蘭某個地方,平常修行的體驗竟然完全無法產生;之後再去了一次,到了相同的地方,又發生了相同的情況。詢問後才知道,原來那裡發生過戰爭,是一個殺過很多人的地方。這是聖座在法會時跟大家講過的。所以,不只是好的力量,壞的力量也是如此。
一顆心的力量要進入另一顆心,需要關係才行。例如,某人幫另一人祈願,這個祈願要能成辦,兩人之間要有關係。而所謂的關係,前陣子聖座到諾布林卡時說到了三種關係。一是親友關係,若他們兩人是親戚,這祈願就會有用。二是法的關係,例如師生關係,師生為彼此祈求,會產生效果。三是受用共享關係,兩人若是苦樂與共、錢財共用的關係,其中一位過世,另一位為亡者供養錢財,把善根回向並祈願,為他做的祈願就會產生幫助。
即使不談祈願、慈悲心這些好的事,那些打算傷害別人,例如用持惡咒的方法要傷害某人,他與被害者之間也必須要有關係,否則惡咒將無法傷到對方。所以,如果下咒者發現惡咒起不了作用,他就會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跟對方建立關係,例如請對方吃東西,接著再持咒,就會有效了。總之,無論好壞,心的力量要能傳到對方身上,必須要有關係才行。
再者,透過供養、祈請可以集資淨罪,因此也會產生效果。而祈請也是一種欲求,欲求本身是有力量的,而且由於是向佛祈求,這樣做也就建立了關係。
由於時間不夠讓大家討論,我就直接說答案了。關於第一個問題,佛本身具足了悲智力功德,而我們之所以需要祈求、啟白、供養,是因為要獲得加持,必須與佛建立關係。總之,不管用不用「加持進入」這個名詞,一個補特伽羅內心的力量,要能到達另一個補特伽羅的心上,兩人之間必須要有關係才行。一顆心的力量,可以傳達到另一顆心上嗎?可以,百分百可以。別的不說,心的力量也可以傳達到土地上,不論好或壞的力量都是如此。例如,在這個地方,無論是一個人或很多人,非常認真強力地修慈心的話,以後有人到這個地方來,內心就會變得很安適舒緩;如果這個地方很多人打架、殺人,發生很多這類事情的話,後人到了這個地方,自然就會覺得不舒服、不快樂。
老同學應該聽過我說這件事情。聖座曾經說過,他到烏克蘭某個地方,平常修行的體驗竟然完全無法產生;之後再去了一次,到了相同的地方,又發生了相同的情況。詢問後才知道,原來那裡發生過戰爭,是一個殺過很多人的地方。這是聖座在法會時跟大家講過的。所以,不只是好的力量,壞的力量也是如此。
一顆心的力量要進入另一顆心,需要關係才行。例如,某人幫另一人祈願,這個祈願要能成辦,兩人之間要有關係。而所謂的關係,前陣子聖座到諾布林卡時說到了三種關係。一是親友關係,若他們兩人是親戚,這祈願就會有用。二是法的關係,例如師生關係,師生為彼此祈求,會產生效果。三是受用共享關係,兩人若是苦樂與共、錢財共用的關係,其中一位過世,另一位為亡者供養錢財,把善根回向並祈願,為他做的祈願就會產生幫助。
即使不談祈願、慈悲心這些好的事,那些打算傷害別人,例如用持惡咒的方法要傷害某人,他與被害者之間也必須要有關係,否則惡咒將無法傷到對方。所以,如果下咒者發現惡咒起不了作用,他就會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跟對方建立關係,例如請對方吃東西,接著再持咒,就會有效了。總之,無論好壞,心的力量要能傳到對方身上,必須要有關係才行。
再者,透過供養、祈請可以集資淨罪,因此也會產生效果。而祈請也是一種欲求,欲求本身是有力量的,而且由於是向佛祈求,這樣做也就建立了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