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我不喜歡甚至害怕死亡?

透過佛法說的念死無常,要產生的不是一般對死亡的害怕,死後下輩子萬一投生惡趣,這才是該怕的。然而,無論有沒有學佛,對於死亡,一般人大多會感到害怕、排斥,差別只在於有沒有講出來,以及表現得明不明顯而已。雖然生病了,但若你的體力還夠,還能做一些觀擇,應該好好想一想:「為什麼我不喜歡甚至害怕死亡?」
 

因為不認識死而很怕死


不少老一輩的人很怕鬼,尤其是鄉下的老人家。問他為什麼怕鬼,他會說因為鬼會害人。但是,鬼長什麼樣子?他的身形、顏色是什麼?他會如何害人?怕鬼的人,其實並不清楚什麼是鬼,之所以怕鬼,大多是受到環境的影響,例如朋友都說有鬼,小時候不肯上床睡覺時,父母會說:「再不睡,鬼就會來把你抓走。」這些留在心裡的印象,讓我們一想到鬼就害怕,但其實鬼真的有那麼可怕嗎?很多時候,人不是比鬼更可怕嗎?大家都說鬼會害人,但是,人被鬼傷害的實例,講得出來的有幾件?被傷害理由又是什麼?再看人被人傷害的實例,可以講出的有多少?根本講不完。稍微想過就知道,我們根本沒有好好研究什麼是鬼,但一講到鬼就很怕。

老一輩的人由於不認識鬼而很怕鬼,同樣地,我們也因為不認識死而很怕死。多數人並沒有真正去研究什麼是死,只是隨著內心的印象與眾人的說法而跟著怕死。

 

認識死亡(一)就只是身心分離而已


什麼是死?一般會說,所謂死亡就是身與心分離。但再想得仔細一些,身體來自父母的身體與食物,而父母的身體來自他們的父母與食物;他們父母的身體又是來自各自父母的身體與食物……如此一直往前追溯,找不到開始點。滋養身體的食物來自種子,種子來自之前的果實,果實又來自更之前的種子……如此一直往前追溯,整個續流找不到開始點。由上可知,身體的質流往前追溯,沒有開始點。死亡之後,若是火化,乍看之下身體似乎整個消失,但其實沒有,它只是化為很多微塵,這些微塵有些進到水裡,有些累積成為石頭,或進入土裡……總之,它的續流並未中斷。由上可知,從質流的角度去看,死亡雖然是身心分離,但身體不會完全消失。

心識也是如此。這輩子的心識來自前世,從前世到現在,到今世的最後一刻,今生雖然終止,但心識的續流並未中斷。若沒有仔細想,死亡似乎表示消失,但到底是什麼消失呢?心識不會消失,身體也不會消失,身體與心識各有不同的來源,身體從父母以及食物來,心識從前世來,這兩者聚合,被安立為「投生」;這兩者分離,被安立為「死亡」,就只是這樣而已。以上內容以前曾經談過,可以說是研究死亡的第一步。

 

認識死亡(二)就只是心識變到最微細而已


如果有稍微聽過密續的內容,可以再往下研究一步。心由於業的緣故,或先不談是由於什麼緣故,當它轉為最微細的狀態時,就稱為「死亡」;之後又變得粗一些,這是中陰;再變得更粗一些,這是投生,或說就被安立上「投生」的名字;然後再變得更粗,這又是某一種狀態;而後心識又變細,等變到最細,又再被稱為死亡。心識會在粗細等不同的狀態中變化,所謂生生死死也就只是這樣而已。因此,在密續的典籍裡會說,睡眠是一種小死,做夢是小中陰,醒來則是小投生。

所謂生與死,只是心變得粗、變得細而已,從體性去看所謂的死亡,根本沒什麼好怕的。之前談淨土時講過,所謂的死亡,其實只是拋下這個世界,主要是拋下這輩子的身體、親友與財富,只是如此而已。然而,只是明不明顯的差別而已,我們對今生的身體、親友與財富都有貪著,而且我們已很習慣地貪著它們,所以一想到要分開,心裡就會感到不快樂。但是,之前也說過,拋下它們離開,到底是不是該高興的事,必須觀待於你接著會去哪裡才能做答。如果對來生做好準備,你接著要去的地方比現在更好,那就應該要高興。有更好的來生等著你,例如你已把去淨土的因都準備好了,只要去了淨土,現在的種種苦就會消失,既能快一點把法學好,又能早一點成佛,這些好事都在等著你,但又不能用自殺的方式早點去,現在生了重病,醫生治不好,表示那些好事就可以快一點發生,所以你會很高興自己快要死了。這些是以前談過的。

看到這裡,若覺得自己還沒有這樣的把握,又該怎麼想呢?一方面你要很清楚,繼續活著對自己不一定好。怎麼說呢?如果繼續活著又能好好學法,繼續活著的確比較好;但繼續活著,如果造下極大惡業,則繼續活其實你是吃了大虧。之前說過,阿底峽尊者還在世時有一位比丘,雖然他的經典學得很好,但他造成兩個僧團的對立,彼此互相攻訐,這是很大的惡業,所以死後投生地獄。阿底峽尊者有神通,他知道這件事之後說:「我的這位比丘死得太遲了,如果能早一點死掉,在沒造下這種大惡業之前就死掉,現在也不至於投生地獄。」所以,繼續活著比較好還是不好,無法下定論;同樣地,死了比較好還是不好,這也很難講;生病比較好還是不好,也沒有辦法有百分之百確定的答案。答案未定,但如果你把現況朝壞的方向運用,讓自己因此心情不好,那是活該;如果朝好的方向運用,因此而有好心情,那就賺到了。

從某方面來說,無論發生什麼事,只要肯努力,都有辦法可以朝好的方向運用,就算一般人看來是很糟的情況,也可以設法讓它對自己而言是好的情況。就像剛才說的,帶著良好的動機,設法繼續活下去,在稍微康復一點的時候,就好好使用這個身體,累積福德、淨除惡業,如果能這樣做,活著當然很好。另一方面來說,做好對死亡的準備,透過這個準備而能投生淨土,這樣一來,死掉比較好,而這個準備是我們可以做得到的。

 

認識死亡(三)就只是一個換掉身體的大手術而已


後來,對於死亡,我又有一個想法。這個想法基本上與之前說過的想法沒有很大的差別。我想到,如果肝臟生病,必須動手術換肝,雖然也是會緊張,也要受苦,但只要知道手術之後,有蠻高的成功率可以恢復健康,則我們哪裡會不願意動手術?我們會很甘願地奉上金錢、感恩醫生,會積極主動地接受這個手術。不是醫生強迫的,而是我們自願要換的。死亡與器官移植手術不同的地方在哪裡呢?一般的移植手術,只是換掉身體的某個部份,例如換肝、換心等等,但死亡手術換掉的是整個身體,不難想像它是一個大手術。

死亡可以說是一個換掉身體的大手術,對於久病或年紀大的人而言,舊的身體其實已經不太能用了,所以,進行這個手術換掉身體,如果能換到一個更好的身體,例如若能投生淨土,或是投生天道,天人是化生,化生這種投生方式是在一、兩天之內,五根就完全俱全,像個成年人一樣。在我們這裡,大概要花十到十五年才能完全成人,但化生不用拖這麼久。所以,一個生病、年紀大、身體很不堪用的人,做過這個大手術,投生淨土就不用說了,即使沒有投生淨土,而是投生天道,幾天之內就會變得非常美麗、健康、年輕。如果投生為人,就要稍微多等幾年,雖然已經換了身體,但做完這個手術之後,還要再繼續接受一些治療才能完全康復。總之,死亡其實就跟做個手術一樣,所以死亡本身其實沒有什麼好怕的。

 

認識死亡(四)就只是錯亂顯現而已


如果對空性有一些理解,還可以這樣思考:所謂死亡,其實不是真的,而是自己的分別心增益的,只是一種錯亂顯現,事實上並沒有所謂的死亡。透過這樣的思考,應該可以減低對死亡的害怕。如果你平常有在觀修空性,應該可以有這種效果。
 

臨死時,如何朝善的方向思惟


如果已經病危,恐怕沒辦法做這些思考,但周圍的人也許可以給一些很統攝的提醒。 佛陀曾說過,臨終時要把曾造過的惡業看得很小,讓它在心裡的份量變小;但要把曾造過的善業看得很大,讓它在心裡的份量變得很重。就算心裡對於曾造過的惡業感到擔心,也要相信透過一個很小的善,也能消除大惡業。即使沒辦法做其他的善,只唸一次不動如來心咒,只見一次不動如來像,就能淨除無量惡業,這種善就是有這樣的能力,必須朝這個方向思考。這是佛陀曾說過的話,我覺得這其中有很重要的關鍵。

臨死時,如果想的是曾造過的惡業,因而感到懊悔、不開心,但那時又已無法刻意對治,無法再做廣大的修行去懺悔,所以那樣想其實沒有幫助。臨死時,如果想的是曾造的善業並修隨喜,朝善的方向多思惟,內心會感到歡喜。在善心起現行的狀況下死亡,會有很大的好處,所以應該要這樣做比較好。

…2023.5.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