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8課-用正理探尋真相
在探究真相並確立事實之前,首先必須學習探究真相的方法。
為了方便初學者了解,以下我儘量不用太多佛法名相,但這些陳述可能會因此變得不夠周延。「量」這個字是佛法裡會用到的一個專有名詞,它的意思是「正確的認知」,當你的心裡對某種事物有正確的認知,表示你已對該事物產生「量」。產生正確的認知有兩種方法,一種是自身直接的經驗,另一種是依靠正確的理由。
並非所有的事實都能依靠自身直接的經驗來認識,而那些無法運用直接經驗來認識的事實,就必須運用正確的理由。用自身直接的經驗而對某事物產生的正確認知,是「現量」;依靠正確的理由,從而對某事物產生的正確認知,是「比量」。現量與比量,是佛法裡會講到的兩種正確的認知。
佛法把存在的事物分為兩大類:現前法、隱蔽法,分類的基準是「我們了解這些事物的方式」。「現前法」指的是能夠直接經驗的事物,「隱蔽法」指的是雖然無法直接經驗,但透過正確的理由就能認知的事物。隱蔽法根據理由的種類,再區分為兩類:略隱蔽法、極隱蔽法。「略隱蔽法」是雖然無法直接經驗,但在探究事物的道理後便能認識的事物;而「極隱蔽法」,是指唯有透過研究「有神通者的陳述」才能認識的事物。
把佛法與科學認識事物的方式做比對。有些真相,我們既無法直接經驗,又無法用理由成立,要認識這一類「極隱蔽法」的存在,佛法用的方法,就相當於科學家用的「科學儀器」,也就是「神通」。雖然神通在現今這個時代非常罕見,但過去無論外道或內道,有神通並不是一件太稀奇的事。對現代人來說,「神通」似乎難以置信;相對地,古人若聽到現代科學儀器的種種,大概也不會相信吧。
對照佛法與科學探尋真相的工具,我認為「神通」相當於「科學儀器」。某一類事物,沒有神通就看不見,有神通者運用「神通望遠鏡」不但能看得到,而且所見一致。對於這一類事物,沒有神通的我們應該要持保留的態度繼續觀察,不應該全盤否定。透過持續地探究,應該可以對極隱蔽法的事物生起一些信心。
要透過理由來成立真相,所運用的理路有四種:法性之理、作用之理、觀待之理、證成之理。
一、法性之理
指的是此事物本身的特質,譬如:熱是火的法性、濕是水的法性。一塊鐵變熱了,你可以問「為什麼鐵會變熱」,熱不是鐵的法性,鐵會變熱一定有原因,答案可能是因為日光照射、被火燒等等;但如果你問「為什麼火是熱的」,答案就只有「其法性如此」,此外沒有其他的原因可以解釋。
二、作用之理
指的是事物各自的作用。包括內在的心識、煩惱、善業、慈愛,以及地水火風等外在物質各自的作用。我們所受的教育,大都屬於這一類。
三、觀待之理
法與法之間彼此依賴、觀待的關係。
四、證成之理
用上述三種理路為基礎而開展出來的推論方式。認識到事物本身的特質、作用與彼此間的關聯性後,才能進一步判斷「原因」與「結論」之間的連結是否正確。在運用證成之理時,你的思考模式會是:「因為」它有這種特質、這種作用、與另一個事物有這樣的關聯性,「所以」應該會導出某種結果。就像這樣,推斷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時所用的方法是:以前三理為基礎而推斷,藉此獲得正確的結論。
佛法的內容,有很多是隱蔽法。若想對佛法產生真正的信解,這些你無法直接經驗的隱蔽法,就必須運用證成之理去推論;而證成之理要用得正確,你又必須紮實地弄清楚法性之理等三種理路。因此,幾乎可以這樣說:沒有智慧,就無法精純地學習佛法;唯一的希望,大概只能靠著信心努力祈求:「但願來世可以有智慧。」而此生要精純地學好佛法,大概沒什麼希望了。
好好學習正理,對實修有很大的幫助。修的方法有兩種:觀察修與止住修。要了解四諦、二諦的論述,或是出離心、菩提心的內涵,都必須思惟其中的理由,所以要用「觀察修」的方法才行。如果你純粹只用「止住修」的方法修三摩地,也就是說,你只用對其他事物完全不作意,心完全專注在一個所緣上的這種方法實修,那麼學或不學正理,乍看之下對你的修行沒什麼影響;可是如果你希望三摩地的修行可以更好,就必須有念死無常、出離心等等的修行基礎,這些部份,就一定要靠觀察修。而觀察修能不能修得好,就要看你有沒有掌握好正理的運用。
剛才說過,因明理路除了運用在佛法上,也可以應用到政治、法律、醫藥等專業領域,懂得運用因明理路,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受惠;從佛法的觀點來說,要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,以及各種地道功德,都非靠觀察修不可,而要能做好觀察修,又非透過因明理路不可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因明理路確實就像文殊菩薩說的一樣,是眾生的眼睛。
以我個人為例,因明理路對我深恩重大。從昨天開始,我坐在法座上為你們講課,看起來頭頭是道的樣子,但事實上我並沒有受過現代教育,只讀過一段時間的幼稚園,學過幾個英文字母,至於藏文文法與詩詞等也沒好好學過。雖然我的一般知識非常貧乏,然而目前為止,我的腦筋還有點管用、還能跟別人講一點佛法,我認為這都是《釋量論》的恩賜。多虧了法稱論師及《釋量論》,我才能夠發揮思惟能力,進而獲得既實用、又讓我深心滿足的體會,甚至也能進一步跟別人分享我的想法。
學習因明理路時,如果能像西藏僧人一樣,用辯經的方式學習,肯定會很有幫助。因明理路非常實用,尤其是在做觀察修的時候,運用因明理路,將會感受到很特別的效果,這是百分之百確定的。
某些沒有這方面經驗的人,比如沒有學習理路,或雖然有學卻沒有真正掌握理路運用的人,他們可能會說:「不一定要學理路,尤其是學道次第的人,更不必學理路。」雖然有些人這樣說,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正確。
學法修行,不一定要學理路,但若學了,會有很大的幫助,這句話絕對沒有錯!學會辯經的理路,不只總體來說對學佛法很有幫助,特別是對於實修的幫助更大。當然,就像剛才講過,若只想修專注一境的禪定,的確不需要因明理路。
用傳統的辯經方法訓練理路,雖然比較快而且容易看到效果,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方法。各位就算沒有辦法在辯經場上擊掌辯論,也可以試著學習因明理路的思惟模式。藏傳佛法裡《釋量論》、《現觀》、《中觀》這些科目的學習,都是靠著因明理路去抉擇的。所以,即使無法上辯經場,大家仍然可以自我訓練:去學習這些論典、與他人討論、自己去思考理由,透過理由駁斥自己心中的錯誤,甚至破除他人錯誤的講法與觀點。用這種方法自我訓練,也可以培養出運用因明理路的思考能力。
※ 摘要:
正確的認知
為了方便初學者了解,以下我儘量不用太多佛法名相,但這些陳述可能會因此變得不夠周延。「量」這個字是佛法裡會用到的一個專有名詞,它的意思是「正確的認知」,當你的心裡對某種事物有正確的認知,表示你已對該事物產生「量」。產生正確的認知有兩種方法,一種是自身直接的經驗,另一種是依靠正確的理由。
並非所有的事實都能依靠自身直接的經驗來認識,而那些無法運用直接經驗來認識的事實,就必須運用正確的理由。用自身直接的經驗而對某事物產生的正確認知,是「現量」;依靠正確的理由,從而對某事物產生的正確認知,是「比量」。現量與比量,是佛法裡會講到的兩種正確的認知。
佛法把存在的事物分為兩大類:現前法、隱蔽法,分類的基準是「我們了解這些事物的方式」。「現前法」指的是能夠直接經驗的事物,「隱蔽法」指的是雖然無法直接經驗,但透過正確的理由就能認知的事物。隱蔽法根據理由的種類,再區分為兩類:略隱蔽法、極隱蔽法。「略隱蔽法」是雖然無法直接經驗,但在探究事物的道理後便能認識的事物;而「極隱蔽法」,是指唯有透過研究「有神通者的陳述」才能認識的事物。
把佛法與科學認識事物的方式做比對。有些真相,我們既無法直接經驗,又無法用理由成立,要認識這一類「極隱蔽法」的存在,佛法用的方法,就相當於科學家用的「科學儀器」,也就是「神通」。雖然神通在現今這個時代非常罕見,但過去無論外道或內道,有神通並不是一件太稀奇的事。對現代人來說,「神通」似乎難以置信;相對地,古人若聽到現代科學儀器的種種,大概也不會相信吧。
對照佛法與科學探尋真相的工具,我認為「神通」相當於「科學儀器」。某一類事物,沒有神通就看不見,有神通者運用「神通望遠鏡」不但能看得到,而且所見一致。對於這一類事物,沒有神通的我們應該要持保留的態度繼續觀察,不應該全盤否定。透過持續地探究,應該可以對極隱蔽法的事物生起一些信心。
四種理路
要透過理由來成立真相,所運用的理路有四種:法性之理、作用之理、觀待之理、證成之理。
一、法性之理
指的是此事物本身的特質,譬如:熱是火的法性、濕是水的法性。一塊鐵變熱了,你可以問「為什麼鐵會變熱」,熱不是鐵的法性,鐵會變熱一定有原因,答案可能是因為日光照射、被火燒等等;但如果你問「為什麼火是熱的」,答案就只有「其法性如此」,此外沒有其他的原因可以解釋。
二、作用之理
指的是事物各自的作用。包括內在的心識、煩惱、善業、慈愛,以及地水火風等外在物質各自的作用。我們所受的教育,大都屬於這一類。
三、觀待之理
法與法之間彼此依賴、觀待的關係。
四、證成之理
用上述三種理路為基礎而開展出來的推論方式。認識到事物本身的特質、作用與彼此間的關聯性後,才能進一步判斷「原因」與「結論」之間的連結是否正確。在運用證成之理時,你的思考模式會是:「因為」它有這種特質、這種作用、與另一個事物有這樣的關聯性,「所以」應該會導出某種結果。就像這樣,推斷自己不知道的事情時所用的方法是:以前三理為基礎而推斷,藉此獲得正確的結論。
佛法的內容,有很多是隱蔽法。若想對佛法產生真正的信解,這些你無法直接經驗的隱蔽法,就必須運用證成之理去推論;而證成之理要用得正確,你又必須紮實地弄清楚法性之理等三種理路。因此,幾乎可以這樣說:沒有智慧,就無法精純地學習佛法;唯一的希望,大概只能靠著信心努力祈求:「但願來世可以有智慧。」而此生要精純地學好佛法,大概沒什麼希望了。
學習正理的重要性
好好學習正理,對實修有很大的幫助。修的方法有兩種:觀察修與止住修。要了解四諦、二諦的論述,或是出離心、菩提心的內涵,都必須思惟其中的理由,所以要用「觀察修」的方法才行。如果你純粹只用「止住修」的方法修三摩地,也就是說,你只用對其他事物完全不作意,心完全專注在一個所緣上的這種方法實修,那麼學或不學正理,乍看之下對你的修行沒什麼影響;可是如果你希望三摩地的修行可以更好,就必須有念死無常、出離心等等的修行基礎,這些部份,就一定要靠觀察修。而觀察修能不能修得好,就要看你有沒有掌握好正理的運用。
剛才說過,因明理路除了運用在佛法上,也可以應用到政治、法律、醫藥等專業領域,懂得運用因明理路,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受惠;從佛法的觀點來說,要生起出離心與菩提心,以及各種地道功德,都非靠觀察修不可,而要能做好觀察修,又非透過因明理路不可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因明理路確實就像文殊菩薩說的一樣,是眾生的眼睛。
以我個人為例,因明理路對我深恩重大。從昨天開始,我坐在法座上為你們講課,看起來頭頭是道的樣子,但事實上我並沒有受過現代教育,只讀過一段時間的幼稚園,學過幾個英文字母,至於藏文文法與詩詞等也沒好好學過。雖然我的一般知識非常貧乏,然而目前為止,我的腦筋還有點管用、還能跟別人講一點佛法,我認為這都是《釋量論》的恩賜。多虧了法稱論師及《釋量論》,我才能夠發揮思惟能力,進而獲得既實用、又讓我深心滿足的體會,甚至也能進一步跟別人分享我的想法。
學習因明理路時,如果能像西藏僧人一樣,用辯經的方式學習,肯定會很有幫助。因明理路非常實用,尤其是在做觀察修的時候,運用因明理路,將會感受到很特別的效果,這是百分之百確定的。
某些沒有這方面經驗的人,比如沒有學習理路,或雖然有學卻沒有真正掌握理路運用的人,他們可能會說:「不一定要學理路,尤其是學道次第的人,更不必學理路。」雖然有些人這樣說,但我認為這種說法並不正確。
學法修行,不一定要學理路,但若學了,會有很大的幫助,這句話絕對沒有錯!學會辯經的理路,不只總體來說對學佛法很有幫助,特別是對於實修的幫助更大。當然,就像剛才講過,若只想修專注一境的禪定,的確不需要因明理路。
用傳統的辯經方法訓練理路,雖然比較快而且容易看到效果,但它並不是唯一的方法。各位就算沒有辦法在辯經場上擊掌辯論,也可以試著學習因明理路的思惟模式。藏傳佛法裡《釋量論》、《現觀》、《中觀》這些科目的學習,都是靠著因明理路去抉擇的。所以,即使無法上辯經場,大家仍然可以自我訓練:去學習這些論典、與他人討論、自己去思考理由,透過理由駁斥自己心中的錯誤,甚至破除他人錯誤的講法與觀點。用這種方法自我訓練,也可以培養出運用因明理路的思考能力。
※ 摘要:
- 「量」的意思是「正確的認知」。
- 產生正確的認知有兩種方法,一種是自身直接的經驗,另一種是依靠正確的理由。
- 佛法把存在的事物分為兩大類:現前法、隱蔽法,分類的基準是「我們了解這些事物的方式」。
- 要透過理由來成立真相,所運用的理路有四種:法性之理、作用之理、觀待之理、證成之理。
- 觀察修能不能修得好,就要看你有沒有掌握好正理的運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