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31課-消除對我的貪,就不會不快樂
無論社會的紛爭或自身的困境,一切痛苦的根本都是因為對「我」有貪,尤其是內心的不快樂,百分百都是因為對我有貪而造成的。如果沒有對我的貪著,心絕對不會不快樂,不會害怕與緊張,也不會憂愁與擔心。總之,只要對我無貪,心就不會不快樂。
為了讓大家更清楚這個概念,以下舉兩個歷史典故為例。
佛世時有一位比丘,出家前他已結婚,不過好像沒有孩子,後來他拋下一切出家。出家一、兩年後,他隨處化緣來到了俗家附近。他的妻子對他一直無法忘懷,所以看到比丘在附近化緣,就想要設法讓比丘回心轉意。然而她也知道,如果比丘已經斷除我執、證得阿羅漢,那就表示他已經完全斷除對我的貪;一旦沒有對我的貪,無論她再做什麼,都沒有機會讓他回頭了。所以這婦人決定先觀察這位比丘是否已經證得阿羅漢,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。
為了就近觀察,婦人恭敬地延請這位比丘以及其他出家人一起到家裡用餐,第二天再繼續請他來,只是這回受邀的同行少兩個,第三天再請,同行者又再少一些。某一天,婦人就只請這位比丘單獨到家裡作客,在吃飯時,婦人預先安排好另一個人從樓頂丟下一個銅盆,銅盆重重落地,發出很大的聲響。銅盆一落地,婦人看到比丘受到驚嚇的樣子,就知道他尚未獲得阿羅漢果位。
若已真正斷除對我的貪,就完全不會害怕。婦人看到比丘受到驚嚇,就知道自己還有機會讓比丘回到她身邊。她用了一些方法,比丘差點就要回頭了,後來還是靠著佛陀出面才解決了這個狀況。
舉這個例子要說明的是:如果斷除了對我的貪,就完全不會懼怕。
佛世時有一位國王叫波斯匿王,他手下有一位大臣的妻子,名叫蘇莫娜。印度當時有互相結拜成為親戚的習俗,蘇莫娜與國王結拜成為親戚,彼此關係非常好。蘇莫娜生了很多兒子,個個都長相好、氣力大,備受眾人愛慕。因為國王把她當成親戚看待,所以她可以自由出入皇宮,大家也都非常恭敬她,這讓另一位大臣很嫉妒,於是設法破壞她與國王之間的關係,製造彼此間的嫌隙。
在這種情況下,有一天,佛陀與幾位比丘到她家應供,正要吃飯時,從皇宮裡送來了一個大鐵箱。蘇莫娜想把箱子打開來看看,但佛陀叫她先不要開。吃完飯,蘇莫娜把剩下的食物收拾好,然後佛陀為她說法。佛陀開示無我的道理,蘇莫娜當下證得見道位。證得見道位的意思就是現證無我,雖然還不是阿羅漢,但已獲得了預流果。這時佛陀才說:「妳可以把箱子打開了。」
原來,在另一個大臣的挑撥之下,國王很生氣,便下令把她所有的兒子殺光,還把他們的頭顱割下來放在箱子裡,送給蘇莫娜。如果剛才佛陀沒有阻止她打開箱子,蘇莫娜將因為心痛吐血而死。但現在,因為蘇莫娜已經現證空性,看到箱子裡的人頭,只淡淡地說:「唉,在生之後,就是這麼快會死啊!」內心完全沒有慌張。
要完全斷除對我的貪,必須透過「修道」依次斷除才行,此時蘇莫娜只是現證空性而已,還沒有完全斷除對我的貪。但由於證得「見道」位,已經具備對治我執的力量,她的反應才能如此平靜。一旦沒有對我的貪,就不會再有任何的憂悲苦惱。
補充說明一點。雖然這門課不涉及前後世是否存在,但若內心認同前後世存在,思惟這些內容,感受才會比較強烈。如果前後世不存在,即使知道煩惱的過患、煩惱如何傷害我們、由不善業如何產生苦果……等,別說是你們了,連我也會考慮到底學法修行是否絕對必要。雖然應該要學佛,但是不是百分百該學呢?假如不討論前後世,只從今生的角度來談,我的答案也會是「喔?再說吧!」
※ 摘要:
為了讓大家更清楚這個概念,以下舉兩個歷史典故為例。
典故一:若沒有對我的貪,完全不會有害怕
佛世時有一位比丘,出家前他已結婚,不過好像沒有孩子,後來他拋下一切出家。出家一、兩年後,他隨處化緣來到了俗家附近。他的妻子對他一直無法忘懷,所以看到比丘在附近化緣,就想要設法讓比丘回心轉意。然而她也知道,如果比丘已經斷除我執、證得阿羅漢,那就表示他已經完全斷除對我的貪;一旦沒有對我的貪,無論她再做什麼,都沒有機會讓他回頭了。所以這婦人決定先觀察這位比丘是否已經證得阿羅漢,再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。
為了就近觀察,婦人恭敬地延請這位比丘以及其他出家人一起到家裡用餐,第二天再繼續請他來,只是這回受邀的同行少兩個,第三天再請,同行者又再少一些。某一天,婦人就只請這位比丘單獨到家裡作客,在吃飯時,婦人預先安排好另一個人從樓頂丟下一個銅盆,銅盆重重落地,發出很大的聲響。銅盆一落地,婦人看到比丘受到驚嚇的樣子,就知道他尚未獲得阿羅漢果位。
若已真正斷除對我的貪,就完全不會害怕。婦人看到比丘受到驚嚇,就知道自己還有機會讓比丘回到她身邊。她用了一些方法,比丘差點就要回頭了,後來還是靠著佛陀出面才解決了這個狀況。
舉這個例子要說明的是:如果斷除了對我的貪,就完全不會懼怕。
典故二:減少對我的貪,喪子之痛亦輕如鴻毛
佛世時有一位國王叫波斯匿王,他手下有一位大臣的妻子,名叫蘇莫娜。印度當時有互相結拜成為親戚的習俗,蘇莫娜與國王結拜成為親戚,彼此關係非常好。蘇莫娜生了很多兒子,個個都長相好、氣力大,備受眾人愛慕。因為國王把她當成親戚看待,所以她可以自由出入皇宮,大家也都非常恭敬她,這讓另一位大臣很嫉妒,於是設法破壞她與國王之間的關係,製造彼此間的嫌隙。
在這種情況下,有一天,佛陀與幾位比丘到她家應供,正要吃飯時,從皇宮裡送來了一個大鐵箱。蘇莫娜想把箱子打開來看看,但佛陀叫她先不要開。吃完飯,蘇莫娜把剩下的食物收拾好,然後佛陀為她說法。佛陀開示無我的道理,蘇莫娜當下證得見道位。證得見道位的意思就是現證無我,雖然還不是阿羅漢,但已獲得了預流果。這時佛陀才說:「妳可以把箱子打開了。」
原來,在另一個大臣的挑撥之下,國王很生氣,便下令把她所有的兒子殺光,還把他們的頭顱割下來放在箱子裡,送給蘇莫娜。如果剛才佛陀沒有阻止她打開箱子,蘇莫娜將因為心痛吐血而死。但現在,因為蘇莫娜已經現證空性,看到箱子裡的人頭,只淡淡地說:「唉,在生之後,就是這麼快會死啊!」內心完全沒有慌張。
要完全斷除對我的貪,必須透過「修道」依次斷除才行,此時蘇莫娜只是現證空性而已,還沒有完全斷除對我的貪。但由於證得「見道」位,已經具備對治我執的力量,她的反應才能如此平靜。一旦沒有對我的貪,就不會再有任何的憂悲苦惱。
補充說明一點。雖然這門課不涉及前後世是否存在,但若內心認同前後世存在,思惟這些內容,感受才會比較強烈。如果前後世不存在,即使知道煩惱的過患、煩惱如何傷害我們、由不善業如何產生苦果……等,別說是你們了,連我也會考慮到底學法修行是否絕對必要。雖然應該要學佛,但是不是百分百該學呢?假如不討論前後世,只從今生的角度來談,我的答案也會是「喔?再說吧!」
※ 摘要:
- 如果斷除了對我的貪,就完全不會懼怕。
- 一旦沒有對我的貪,就不會再有任何的憂悲苦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