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課-詳說補特伽羅無我(上)四部宗義與「補特伽羅無我」

略述四宗看法
 

在佛教的四部宗義中,從毗婆沙宗、經部宗、唯識宗到中觀自續派都認為,修習「補特伽羅能獨立實質有空」這種補特伽羅無我,就可以完全根除煩惱、獲得解脫;中觀應成派雖然也認為,修習補特伽羅無我可以根除煩惱、獲得解脫,但他們認為所謂的「補特伽羅無我」不只是「補特伽羅能獨立實質有空」,而且是「補特伽羅自性空」。

也就是說,佛教四部宗義對於「補特伽羅無我」,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,一種是「補特伽羅能獨立實質有空」,它的意義就是上一堂課程講的概念;另一種是「補特伽羅自性空」,這個概念比上述內容更為深細。

若不細談補特伽羅無我、煩惱障與所知障,只就一般的概念來說的話,在之前提到的「補特伽羅無我」之外,還有更深細的「法無我」。四部宗義裡論及「法無我」這個概念的宗派,就只有屬於大乘宗義的唯識宗與中觀宗。其中,中觀應成派講的概念最深細,其次是中觀自續派,再其次是唯識宗。

 

學習宗義的順序


這些不同的無我主張,並非只代表某些祖師的看法,而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學習次第。話雖如此,但有少數人因為過去生已經完整地學過了,所以單從這輩子來看,他可以在看似沒有基礎的情況下,直接學習中觀應成派的見地,並且很快就獲得證悟,甚至只靠著一、兩個字的開示,就獲得見道位。這種例子雖然存在,卻是少數的特例。大多數人如果要了解中觀應成派的見地,一定要具備中觀自續派的基礎;要了解中觀自續派的見地,就必須認識唯識宗;要了解唯識宗的見地,就必須先具備日前講的「補特伽羅無我」的見解基礎。由此可知,大多數人必須依照一定的學習次第,才能真正了解中觀應成派的見地。

在學習的順序上,雖然也可以先學中觀應成派的見地,但要真正懂得這最高層次的內容,必須先懂得日前講的補特伽羅無我的涵義,之後逐漸提高層次,最後才能真正懂得中觀應成派的見地。像我們這樣的平凡人,如果不懂得下下層次的無我,將無法真正了解上上層次的無我內涵。

過去印度的佛法修行者,都是依照內心真正的見地來宣稱自己所屬的宗派,所以,修行者若說自己是經部宗,那就表示他的內心已真正符合經部宗的想法;若說自己是唯識宗,那他就是真正的唯識宗。但在西藏,大家都說自己是層次最高的中觀應成派,但內心真的有中觀應成派的想法嗎?恐怕沒有,大概都只是嘴上會講而已。如果要打從心底成為真正的中觀應成派,就必須從最底層的基礎學起。正如聖座嘉瓦仁波切常說的:「下下宗義,是了解上上宗義的墊腳石。」日前講的補特伽羅無我的內涵,就是了解中觀應成派見解的墊腳石,

為了證得中觀應成派的見地,必須學習、思惟、修習下下宗義的內涵,這些都非常重要。再者,由於中觀應成派的觀點很深細,有些很微細的煩惱,只有他們有能力辨識,並且提出對治的方法。姑且不談如何對治,即便只是要辨識出中觀應成派說的煩惱,都必須先有下下宗義的基礎才行。

中觀應成派對煩惱的辨識非常微細,如果沒有下部宗義的基礎,就沒有能力辨識這些微細的煩惱;修行人如果先證得下部宗義主張的補特伽羅無我,再加上一定程度的串習,就有能力覺察到自己的內心產生的微細煩惱。以上這些理由,說明了下部宗義的重要性。

再者,雖然說是下部宗義,感覺上好像比較簡單,但其實要證得下部宗義的主張絕非易事。自古以來探究「我是什麼」的哲人很多,不論內道與外道徒都有,但唯有佛教徒才有能力提出下部宗義所主張的「補特伽羅無我」,其他外道都沒有能力做到。所以,認真去了解下部宗義的主張,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

※ 摘要:
  • 佛教四部宗義對於「補特伽羅無我」,基本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,一種是「補特伽羅能獨立實質有空」,另一種是「補特伽羅自性空」。
  • 對無我的不同主張,並非只代表祖師們的不同看法,而是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的學習次第。
  • 如果不懂得下下層次的無我,將無法真正了解上上層次的無我內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