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43課-我要學法嗎(二)
關於「我要學法嗎?」這個問題,我曾經很深刻地思考過。
二十歲左右時,我到印度「鳳地佳」這個地方去治病,遇到一位受過教育的西藏年輕人。他在大學畢業後,又到一所基督教學校讀書。我到達的那天,他本來要離開,但因為印度當地在進行抗爭,公車停開兩三天,所以他就跟我一起在同間旅館住下來。
我們一起去散步,聊了一陣子之後,他突然說:「法師啊,佛法雖是我們藏族人的傳統,但不一定非學佛不可吧?雖然你是出家人,但不一定非出家不可吧?」又聊了一陣子之後,他說:「世人的知識水準會愈來愈高,智慧會愈來愈好。總有一天,宗教會在這個世間完全消失。」這位年輕人雖然在基督教學校受教育,但他對基督教並沒有由衷的信仰。聽他講這兩段話之後,我才知道他心裡認為:法就是迷信。
我說:「我認為,學不學法雖然是個人的選擇,但法是一定要學的。你也該學,我也該學,無論是誰都應該要學。除非要痛苦不要快樂,那又另當別論。不然的話,就一定要學法。」這些話是我真正的想法,但接下來的就不是了,當時只是為了刻意跟他唱反調而說的。我說:「當知識愈來愈發達,人的智慧愈來愈開發之後,別的宗教我不知道,但是,佛法一定會在整個世界流傳開來。」我講的論點,跟他的完全相反。從這裡開始,我們展開了一連串的討論,而討論的開端就是從「前後世」為起點。
前後世是否存在呢?這位年輕人從科學與心識的角度講了很多很精采的內容,我們沒日沒夜地討論,從早上起床開始就一直談,晚上直到同房的另一位出家人提醒我們該睡了才去睡,就這樣,整整討論了三天。其中大概有兩天的時間,都在討論「前後世」這個主題。
就這樣討論到第二天,他問:「就算有來生好了。那麼,這輩子做好事來生會有好報,這輩子做壞事來生會有惡報,這道理又是怎麼說呢?」這個問題,我在當時完全無法用道理回答,只能引用佛經的論述,但這種方法對於一個不認同佛法的人不管用。
在討論「前後世」時,我們互有高下,有時我答不出來,有時他答不出來;但講到業果之理時,我完全無法回答。這是引發我重視這個問題的一個因緣。
我從二十歲開始生病,在病中又要讀書、課誦、投入學習,整天這樣下來非常疲累,胸口很痛又發燒。雖然很辛苦,但我還是勉強自己繼續。有一天,我從心底冒出一個疑問:「如果佛法裡講的這些話,包括造善得樂、解脫成佛等都不是真的,那我豈不是傻瓜?我這樣辛苦不都是活該?」
假如學法不必付出辛苦的代價,那倒無所謂。想學時就學一下,不想學時就放著,反正沒有很辛苦,沒有收獲也不算損失。但當時我是在病中勉力地繼續堅持,如果佛法裡說的那些目標成果都不是實情,那我豈不太傻?
既然這麼辛苦,那是不是該放棄?但如果佛法說的內容都是事實,如果死後還有來生、造惡業會投生惡趣、若不解脫就會無盡地在輪迴中流轉,那麼就不能放棄,不學法就不行。
想到這裡,我知道這些問題不能就這樣算了。從此,在我心裡,才終於知道自己非弄清楚這些問題不可,不能可有可無地放著不管。從那時起,對於「前後世是否存在」、「業果之理」、「四聖諦」這些議題,我開始用非常誠實的態度,步上了探究之路。
想到肯定的答案時我會寫下來,想到否定的答案時我也寫下來。這些寫下來的答案,我會在第二天繼續思惟,有時也會帶到辯經場去。晚上,有些比較年長的出家人會到我的住處來,我就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問。例如,當我想到一個前後世不存在的理由時,我會請他們跟我辯論。我說:「我主張沒有前後世,你們來跟我辯!」他們都是理路很清楚的人,會辯到讓我啞口無言,這對我很有幫助,第二天我會再繼續思惟。有時我會跟他們說:「雖然前後世存在,但業果之理並不合理。會投生到哪裡與所造的業無關,而是用另一種道理決定來世的去處。」就像這樣,我會自己製造一些理論,跟大家討論。
我的作法,也許你們可以參考著用。如果想要探究前後世是否真的存在,可以試著自己去思惟理由。寫下來會比較好,無論你持的是正面或負面的看法,都寫下來。然後,針對你所寫的,第二、三天要繼續研究,也可以跟別人討論。總之,這些問題一定要弄清楚才行。
「前後世是否存在」是整個思惟的第一步,在思惟這個問題的同時,「生無始」這個命題也必須同時處理。當你思考前後世這個命題到一定程度後,你心裡會認為前後世應該是存在的,但對於「生,沒有開始」一事,你會覺得沒有辦法接受。當年,在非常公正誠實地進行這個問題的探索時,我曾在這裡遇到瓶頸。
不知道我現在對佛法的態度,還有沒有像當年那麼公正誠實。我覺得現在的自己,好像變成一個對佛教有點偏心的人了,哈哈。但當年,有一段時間,我是真的用非常正直誠實的態度認真探究、抉擇這些問題,直到二十七歲。
二十七歲之後,因為病得很嚴重,無法再全力以赴地研究,但直到目前為止,我仍繼續盡力地探究著前後世是否存在,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多新的理由。雖然,整個佛教的內容、特別是前後世這個主題,我都探究過了;而那些已經探究過的內容,雖然不敢說已經以量識成立這些內容,所以還沒到百分之百的確定程度,但是,真的很奇妙,無論我已經探究得多深,都還可以再找到新的支持理由。也許五、六年前還找不到支持的理由,但在五、六年後卻找到了;有些內容在初聞之時覺得不可置信,幾年後卻覺得那是有可能發生的。目前為止,會讓我覺得「這很奇怪,似乎是不太可能」的佛法內容,只剩一個了,其他的,經過幾年的思惟後,我全部都認同,並且覺得它們的確有道理!
這個經驗,使我心裡產生一種感受,我覺得佛法的內容,一定可以透過思惟去確立,從而產生百分之七、八十的信心,問題只在於我們的智力是否足夠、有沒有能力去推理、是否能繼續進步而已。聽我這麼說,不知你們會不會覺得我對佛法太偏心呢?哈哈。總之,我想說的是,觀察抉擇真的非常重要。
這樣想來,生病真是件好事,雖然生病使我成了一個傻子。如果沒有生病,由於我的師長太優秀,我會成為一個有名的大格西;但因為生病,我現在是個不懂經典的人。然而,換個角度想,如果不是因為生病,我大概不會認真看待那些問題、不會發自內心去提問。如此說來,生病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。雖然我懂得不多,但所懂得的這一兩個字,都是多虧生病幫了我大忙,才能深植於內心。
人生的事真的很難講,是吧?至此,我才終於想到:我生病,是讓你們吃虧了?還是獲益了?也許不完全是吃虧吧!
※ 摘要:
前後世與業果,是真的嗎?
二十歲左右時,我到印度「鳳地佳」這個地方去治病,遇到一位受過教育的西藏年輕人。他在大學畢業後,又到一所基督教學校讀書。我到達的那天,他本來要離開,但因為印度當地在進行抗爭,公車停開兩三天,所以他就跟我一起在同間旅館住下來。
我們一起去散步,聊了一陣子之後,他突然說:「法師啊,佛法雖是我們藏族人的傳統,但不一定非學佛不可吧?雖然你是出家人,但不一定非出家不可吧?」又聊了一陣子之後,他說:「世人的知識水準會愈來愈高,智慧會愈來愈好。總有一天,宗教會在這個世間完全消失。」這位年輕人雖然在基督教學校受教育,但他對基督教並沒有由衷的信仰。聽他講這兩段話之後,我才知道他心裡認為:法就是迷信。
我說:「我認為,學不學法雖然是個人的選擇,但法是一定要學的。你也該學,我也該學,無論是誰都應該要學。除非要痛苦不要快樂,那又另當別論。不然的話,就一定要學法。」這些話是我真正的想法,但接下來的就不是了,當時只是為了刻意跟他唱反調而說的。我說:「當知識愈來愈發達,人的智慧愈來愈開發之後,別的宗教我不知道,但是,佛法一定會在整個世界流傳開來。」我講的論點,跟他的完全相反。從這裡開始,我們展開了一連串的討論,而討論的開端就是從「前後世」為起點。
前後世是否存在呢?這位年輕人從科學與心識的角度講了很多很精采的內容,我們沒日沒夜地討論,從早上起床開始就一直談,晚上直到同房的另一位出家人提醒我們該睡了才去睡,就這樣,整整討論了三天。其中大概有兩天的時間,都在討論「前後世」這個主題。
就這樣討論到第二天,他問:「就算有來生好了。那麼,這輩子做好事來生會有好報,這輩子做壞事來生會有惡報,這道理又是怎麼說呢?」這個問題,我在當時完全無法用道理回答,只能引用佛經的論述,但這種方法對於一個不認同佛法的人不管用。
在討論「前後世」時,我們互有高下,有時我答不出來,有時他答不出來;但講到業果之理時,我完全無法回答。這是引發我重視這個問題的一個因緣。
佛法說的是真的嗎?
我從二十歲開始生病,在病中又要讀書、課誦、投入學習,整天這樣下來非常疲累,胸口很痛又發燒。雖然很辛苦,但我還是勉強自己繼續。有一天,我從心底冒出一個疑問:「如果佛法裡講的這些話,包括造善得樂、解脫成佛等都不是真的,那我豈不是傻瓜?我這樣辛苦不都是活該?」
假如學法不必付出辛苦的代價,那倒無所謂。想學時就學一下,不想學時就放著,反正沒有很辛苦,沒有收獲也不算損失。但當時我是在病中勉力地繼續堅持,如果佛法裡說的那些目標成果都不是實情,那我豈不太傻?
既然這麼辛苦,那是不是該放棄?但如果佛法說的內容都是事實,如果死後還有來生、造惡業會投生惡趣、若不解脫就會無盡地在輪迴中流轉,那麼就不能放棄,不學法就不行。
想到這裡,我知道這些問題不能就這樣算了。從此,在我心裡,才終於知道自己非弄清楚這些問題不可,不能可有可無地放著不管。從那時起,對於「前後世是否存在」、「業果之理」、「四聖諦」這些議題,我開始用非常誠實的態度,步上了探究之路。
想到肯定的答案時我會寫下來,想到否定的答案時我也寫下來。這些寫下來的答案,我會在第二天繼續思惟,有時也會帶到辯經場去。晚上,有些比較年長的出家人會到我的住處來,我就把這些問題提出來問。例如,當我想到一個前後世不存在的理由時,我會請他們跟我辯論。我說:「我主張沒有前後世,你們來跟我辯!」他們都是理路很清楚的人,會辯到讓我啞口無言,這對我很有幫助,第二天我會再繼續思惟。有時我會跟他們說:「雖然前後世存在,但業果之理並不合理。會投生到哪裡與所造的業無關,而是用另一種道理決定來世的去處。」就像這樣,我會自己製造一些理論,跟大家討論。
我的作法,也許你們可以參考著用。如果想要探究前後世是否真的存在,可以試著自己去思惟理由。寫下來會比較好,無論你持的是正面或負面的看法,都寫下來。然後,針對你所寫的,第二、三天要繼續研究,也可以跟別人討論。總之,這些問題一定要弄清楚才行。
「前後世是否存在」是整個思惟的第一步,在思惟這個問題的同時,「生無始」這個命題也必須同時處理。當你思考前後世這個命題到一定程度後,你心裡會認為前後世應該是存在的,但對於「生,沒有開始」一事,你會覺得沒有辦法接受。當年,在非常公正誠實地進行這個問題的探索時,我曾在這裡遇到瓶頸。
不知道我現在對佛法的態度,還有沒有像當年那麼公正誠實。我覺得現在的自己,好像變成一個對佛教有點偏心的人了,哈哈。但當年,有一段時間,我是真的用非常正直誠實的態度認真探究、抉擇這些問題,直到二十七歲。
感恩生命中的逆緣
二十七歲之後,因為病得很嚴重,無法再全力以赴地研究,但直到目前為止,我仍繼續盡力地探究著前後世是否存在,看看能不能得到更多新的理由。雖然,整個佛教的內容、特別是前後世這個主題,我都探究過了;而那些已經探究過的內容,雖然不敢說已經以量識成立這些內容,所以還沒到百分之百的確定程度,但是,真的很奇妙,無論我已經探究得多深,都還可以再找到新的支持理由。也許五、六年前還找不到支持的理由,但在五、六年後卻找到了;有些內容在初聞之時覺得不可置信,幾年後卻覺得那是有可能發生的。目前為止,會讓我覺得「這很奇怪,似乎是不太可能」的佛法內容,只剩一個了,其他的,經過幾年的思惟後,我全部都認同,並且覺得它們的確有道理!
這個經驗,使我心裡產生一種感受,我覺得佛法的內容,一定可以透過思惟去確立,從而產生百分之七、八十的信心,問題只在於我們的智力是否足夠、有沒有能力去推理、是否能繼續進步而已。聽我這麼說,不知你們會不會覺得我對佛法太偏心呢?哈哈。總之,我想說的是,觀察抉擇真的非常重要。
這樣想來,生病真是件好事,雖然生病使我成了一個傻子。如果沒有生病,由於我的師長太優秀,我會成為一個有名的大格西;但因為生病,我現在是個不懂經典的人。然而,換個角度想,如果不是因為生病,我大概不會認真看待那些問題、不會發自內心去提問。如此說來,生病真的幫了我很大的忙。雖然我懂得不多,但所懂得的這一兩個字,都是多虧生病幫了我大忙,才能深植於內心。
人生的事真的很難講,是吧?至此,我才終於想到:我生病,是讓你們吃虧了?還是獲益了?也許不完全是吃虧吧!
※ 摘要:
- 「前後世是否存在」是整個思惟的第一步,在思惟這個問題的同時,「生無始」這個命題也必須同時處理。
- 佛法的內容,一定可以透過思惟去確立,從而產生百分之七、八十的信心,問題只在於我們的智力是否足夠、有沒有能力去推理、是否能繼續進步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