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課-投生的因(一)不是無因

死後會繼續投生。什麼是投生?以人為例,投生的意思是來自前世的心識,進入這一世的父精母血中。然而,來自前世的心識,如何進入這一世的父精母血?進入的因與緣又是什麼?
 

一、說明分析方法


聽課的同學若已有經論基礎,我只要直接切入主題說明就可以了;但對於還沒有學過經論的同學,就必須先建立一些基本概念,無法直接切入主題。

既然要探究,就會有一個探究的對象或說探究的「基」。所知,或說一切存在的法,是佛教探究的對象。所知又分為常法與無常法兩類,無常法又分為色法、心識、不相應行法三類。以上這些分類,請還沒學過的同學先在心裡記清楚。

此處要探究的主要題目是「來自前世的心識,進入今生的父精母血一事,是否與業有關」。處理這個題目時,必須按部就班地分析,得到的結論才會完整可靠。首先要處理的第一個問題是:來自前世的心識進入今生的父精母血一事,是否有因?

討論這個題目時,要先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舉出來,之後一一分析,排除不可能的選項,最後才能得到答案。這就好比你家被小偷闖進來,打鬥的過程裡,你抓到小偷的長頭髮,但後來還是被他逃掉了。為了找到小偷,你必須先做一些過濾,縮小可疑的範圍才容易抓到人。小偷會是誰呢?他一定不是還待在寺院裡的出家人,因為小偷有頭髮,而且還有點長。確定可以排除寺院的出家人嗎?會不會是戴了假髮呢?不會,因為你剛才跟他打架時,用力拉扯了他的頭髮,所以那人的頭髮是真髮,一定不會是還待在寺院裡的出家人。接著再把頭髮的顏色弄清楚,如果是黑色的,就可以排除黑髮以外的黃紅髮色的人。接著再把焦點放在留著黑色長髮的人,如此抽絲剝繭地把範圍愈縮愈小,最後才有辦法把鎖定某個特定人士,抓到小偷。

 

二、投生不是無因


現在我們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。首先要問的是:投生這件事情,是有因,還是無因?此時要思考的是,如果主張投生沒有因,會有什麼過失?可以用某人為例去想。以我為例,前世的我死了之後,我的心識進入今生父母的父精母血中。這件事情的發生如果沒有因,也就是說,來自前世的心識,完全不必觀待任何因緣,就這樣與今生的父精母血結生相續,這種說法有什麼問題?

如果沒有因,我來自前世的心識,為何不進入其他的父精母血,而要進入此生父母的父精母血中?如果沒有因,為何我的心識要在這個時間點進入,而不是在別的時間、更早或更晚進入?由此可知,來自前世的心識,之所以會在某個特定時間、進入某個特定的父精母血,是有因的。《因類學》講到這個概念時,是用近取蘊為例子說明的。論式是:「有法近取蘊,具有自因,偶或而生故。」這個理路其實就是剛才講的意思。

偶或而生的意思是,不是一直都生,只在某些時候生,這就表示它的產生是有因的。以我們現在講的例子來說,只會在某處生,不是不分地點到處都會生,由此可見它的產生是有因的。如果是無因生,就應該在所有的地方、任何時間都會生。

※ 摘要:
  • 什麼是投生?以人為例,投生的意思是來自前世的心識,進入這一世的父精母血中。
  • 所知分為常法與無常法,無常法又分為色法、心識、不相應行法三類。
  • 如果是無因生,就應該在所有的地方、任何時間都會生。但來自前世的心識,在某個特定時間、進入某個特定的父精母血,表示投生不是無因,而是有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