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22課-補充(一)依師軌理很重要
談一個有點離題的話題。雖然佛教經論很強調依師軌理的重要性,但近來有些講法的師長會說:「不能對現代人講依師軌理啊!」這種想法在傳法者之間漸漸傳開。聽法的學生有各種各樣,有些師長看在眼裡,就不願多說依師軌理的重要性;講法的師長也是各種各樣都有,弟子看在眼裡,再聽到依師軌理的內容,有些人就懷疑師長別有用心。講法的師長與聽法的弟子,失去對彼此的信賴。在這種情況下,由於講法的師長心裡已對現代人有一些成見,本來想跟學生提醒該如何做好依師軌理,例如應該要恭敬師長,但因為擔心學生誤會自己是以依師為藉口,要求大家要尊敬自己,所以乾脆不提。於是,這個非常重要的課題,便在師生彼此失去信賴的狀況下,被打包收進倉庫。
當然,對於剛開始學佛、還不確定要不要當佛教徒的人,不適合跟他談依師軌理;然而,若依師軌理真的像經論裡說得那麼重要,不依師就無法生起證量,那麼,已經是佛教徒、卻不懂依師軌理的人就會吃大虧。既然依師軌理那麼重要,身為老師的人,不管是否會被學生誤會,都應該要講依師軌理。當然,那些誤解依師軌理的人,會因為沒有正確依師而無法生起證量;但只要正確的依師概念有傳達出去,就算只有少數人得到正確的見解、少數人如理地做到,至少就幫助到這些人了。所以,到底該不該對學生講依師軌理,決定的關鍵在於依師軌理是否真的那麼重要。如果是,就算會被人討厭,該講的話還是要講。
近代,某些佛法弘揚的國家,完全不提依師軌理。但在印度與西藏弘揚佛法,非常強調依師軌理的重要。這並不是印藏兩地的祖師自創的主張,而是有清楚的經典根據,在《甘珠爾》裡寫得非常清楚,相關的內容很多已收錄在《相順廣論科判之集經彙道》一書中。依師軌理很重要,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話,是佛的本意,不是後來的印藏祖師自創的看法。
如果對你而言,學佛只是為了增加新知,就像在學校裡受教育一樣,你就完全不需要學行依師軌理,若看老師不順眼,想罵就罵,愛怎麼批評都可以,你的知識不會因此而受損,不影響你跟別人複述佛經的能力;但如果你學佛是為了要實修、要改變內心、要獲得來生甚至更大的義利,就一定要重視依師軌理。就算你的師長沒有強調,你也要非常看重這件事情,去讀經論、向師長請益。如果你真的很重視依師軌理,就會有願意跟你講的師長出現。否則,若講者不講,聽者也不重視,而依師軌理又真的那麼重要,不但佛陀親口這麼說,印度與西藏凡有修行證量的祖師都異口同聲地強調,若連我們自己也不在意,就會吃很大的虧。
近來跟人談話時,我似乎經常不由自主地會去講依師軌理,可能是因為心裡有點不舒服吧!我看到一些人,說是在學習佛法,但在依師的態度上犯了很大的錯誤。如果他學佛是為了拿博士學位、成為佛學專家,當然是另一回事;但如果犯這種錯的人,是真心想學佛、對佛法有信心的人,則開口糾正他的錯誤,就是我應該要做的事。對於依師一事我做過研究,得到的結論也很清楚,若沒有修依師軌理必然無法生起證量。我有因為修習依師軌理而受益,也由於更加理解為何要依師而受益良多。雖然我在依師軌理的證量並不高,但是,在能力範圍裡做得到的一些小事情,我有努力去做,並且因此受益。由於心裡已經相信依師軌理對於真心想學佛的人非常重要,看到別人不正確的作法,心裡常常想著他們該如何是好,便忍不住經常在言談間講這個話題了。
剛才要大家試著觀察,今生造下重大善惡業,在今生就感得異熟果的例子。例如,由於顛倒行持依師軌理或虐待父母,在今生感得生病、運氣不順等,這是我請大家試著觀察的方向。若各位觀察的方向是,例如,對上師修信與敬,只要心中生起這兩種心,內心馬上覺得很安寧,無論思惟什麼法義,內心都有獲益的感覺;反之,由於失去對師長的恭敬與信心,因此在思惟經論時覺受不生。上述這種情況,大概只要觀察一、兩個月,就可以得到清楚的結果。你也可以親自去驗證看看,用一、兩個月的時間訓練自己對師長的信與敬,看看在你身上會有什麼樣的變化。只不過,這種變化我認為應該不能算是業果關係,只能算是一般的因果關係。所以,我請各位觀察的重大善惡業的異熟,不是這個方向。
剛才說到可以試著訓練自己看看。有人說自己無法對上師生起信與敬,有人說自己無法生起悲心。然而,要生起某種心,光是等在那裡什麼都不做,是不會有結果的;否則佛法何必強調學習的重要性,又何必讀那麼多的經論呢?以慈悲心為例,包括印度教、基督教、佛教在內的很多宗教,都強調應該要有慈悲心。然而,大家都知道該做,但就是做不到;都知道應該要生起善良的心,但就是生不起來。佛法與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地方是,對於這種知道卻做不到的現況,佛法進一步深入探討,找出做不到的原因,設法消除它;找出做得到的原因,設法促成它。
以慈心為例,我們都知道應該要慈愛他人,但為何做不到?因為對他人的愛不夠;對他人生起慈愛心的方法是什麼?是念恩;念恩的方法是什麼?是修知母;如何打從心底相信他人曾經是我的母親?是思惟前後世。就像這樣,無論自己的程度如何,佛法裡都有對應的訓練方法。如果不設法用這些方法訓練自己,佛法對你而言,也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。
生起某種證量或覺受,是努力自我訓練後產生的結果。若你以為,生起證量是一種需要碰運氣的事,或者以為自己是永遠無法生起某種證量的人,表示你其實並不了解佛法的運作方式到底是什麼。
※ 摘要:
當然,對於剛開始學佛、還不確定要不要當佛教徒的人,不適合跟他談依師軌理;然而,若依師軌理真的像經論裡說得那麼重要,不依師就無法生起證量,那麼,已經是佛教徒、卻不懂依師軌理的人就會吃大虧。既然依師軌理那麼重要,身為老師的人,不管是否會被學生誤會,都應該要講依師軌理。當然,那些誤解依師軌理的人,會因為沒有正確依師而無法生起證量;但只要正確的依師概念有傳達出去,就算只有少數人得到正確的見解、少數人如理地做到,至少就幫助到這些人了。所以,到底該不該對學生講依師軌理,決定的關鍵在於依師軌理是否真的那麼重要。如果是,就算會被人討厭,該講的話還是要講。
近代,某些佛法弘揚的國家,完全不提依師軌理。但在印度與西藏弘揚佛法,非常強調依師軌理的重要。這並不是印藏兩地的祖師自創的主張,而是有清楚的經典根據,在《甘珠爾》裡寫得非常清楚,相關的內容很多已收錄在《相順廣論科判之集經彙道》一書中。依師軌理很重要,是本師釋迦牟尼佛親口說的話,是佛的本意,不是後來的印藏祖師自創的看法。
如果對你而言,學佛只是為了增加新知,就像在學校裡受教育一樣,你就完全不需要學行依師軌理,若看老師不順眼,想罵就罵,愛怎麼批評都可以,你的知識不會因此而受損,不影響你跟別人複述佛經的能力;但如果你學佛是為了要實修、要改變內心、要獲得來生甚至更大的義利,就一定要重視依師軌理。就算你的師長沒有強調,你也要非常看重這件事情,去讀經論、向師長請益。如果你真的很重視依師軌理,就會有願意跟你講的師長出現。否則,若講者不講,聽者也不重視,而依師軌理又真的那麼重要,不但佛陀親口這麼說,印度與西藏凡有修行證量的祖師都異口同聲地強調,若連我們自己也不在意,就會吃很大的虧。
近來跟人談話時,我似乎經常不由自主地會去講依師軌理,可能是因為心裡有點不舒服吧!我看到一些人,說是在學習佛法,但在依師的態度上犯了很大的錯誤。如果他學佛是為了拿博士學位、成為佛學專家,當然是另一回事;但如果犯這種錯的人,是真心想學佛、對佛法有信心的人,則開口糾正他的錯誤,就是我應該要做的事。對於依師一事我做過研究,得到的結論也很清楚,若沒有修依師軌理必然無法生起證量。我有因為修習依師軌理而受益,也由於更加理解為何要依師而受益良多。雖然我在依師軌理的證量並不高,但是,在能力範圍裡做得到的一些小事情,我有努力去做,並且因此受益。由於心裡已經相信依師軌理對於真心想學佛的人非常重要,看到別人不正確的作法,心裡常常想著他們該如何是好,便忍不住經常在言談間講這個話題了。
剛才要大家試著觀察,今生造下重大善惡業,在今生就感得異熟果的例子。例如,由於顛倒行持依師軌理或虐待父母,在今生感得生病、運氣不順等,這是我請大家試著觀察的方向。若各位觀察的方向是,例如,對上師修信與敬,只要心中生起這兩種心,內心馬上覺得很安寧,無論思惟什麼法義,內心都有獲益的感覺;反之,由於失去對師長的恭敬與信心,因此在思惟經論時覺受不生。上述這種情況,大概只要觀察一、兩個月,就可以得到清楚的結果。你也可以親自去驗證看看,用一、兩個月的時間訓練自己對師長的信與敬,看看在你身上會有什麼樣的變化。只不過,這種變化我認為應該不能算是業果關係,只能算是一般的因果關係。所以,我請各位觀察的重大善惡業的異熟,不是這個方向。
剛才說到可以試著訓練自己看看。有人說自己無法對上師生起信與敬,有人說自己無法生起悲心。然而,要生起某種心,光是等在那裡什麼都不做,是不會有結果的;否則佛法何必強調學習的重要性,又何必讀那麼多的經論呢?以慈悲心為例,包括印度教、基督教、佛教在內的很多宗教,都強調應該要有慈悲心。然而,大家都知道該做,但就是做不到;都知道應該要生起善良的心,但就是生不起來。佛法與其他宗教不一樣的地方是,對於這種知道卻做不到的現況,佛法進一步深入探討,找出做不到的原因,設法消除它;找出做得到的原因,設法促成它。
以慈心為例,我們都知道應該要慈愛他人,但為何做不到?因為對他人的愛不夠;對他人生起慈愛心的方法是什麼?是念恩;念恩的方法是什麼?是修知母;如何打從心底相信他人曾經是我的母親?是思惟前後世。就像這樣,無論自己的程度如何,佛法裡都有對應的訓練方法。如果不設法用這些方法訓練自己,佛法對你而言,也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。
生起某種證量或覺受,是努力自我訓練後產生的結果。若你以為,生起證量是一種需要碰運氣的事,或者以為自己是永遠無法生起某種證量的人,表示你其實並不了解佛法的運作方式到底是什麼。
※ 摘要:
- 既然依師軌理那麼重要,身為老師的人,不管是否會被學生誤會,都應該要講依師軌理。就算只有少數人得到正確的見解、少數人如理地做到,至少就幫助到這些人了。
- 如果你學佛是為了要實修、要改變內心、要獲得來生甚至更大的義利,就一定要重視依師軌理。就算你的師長沒有強調,你也要非常看重這件事情,去讀經論、向師長請益。
- 無論自己的程度如何,佛法裡都有對應的訓練方法。如果不設法用這些方法訓練自己,佛法對你而言,也就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了。
- 生起某種證量或覺受,是努力自我訓練後產生的結果。若以為生起證量是一種需要碰運氣的事,表示你其實並不了解佛法的運作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