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居士戒前行(一)以希求解脫之心,斷所應斷
有前後世,生無始
我在二十歲左右,對佛法產生懷疑,而且是打從心底生起懷疑。在這之後,我開始有「我必須以正直的心,好好地觀擇佛法」的想法。首先,我對於「前後世」好好地做了觀擇。我看到了很多能成立有前後世的理由,至於那些他人用來成立無前後世的理由,只要再做一些思惟就能知道那是錯的、並不究竟。至此,對於「有前後世」,我產生了一點信心。
相信有前後世之後,我生起第二個疑惑是:若有前世,則也有前世的前世、再前世……如此一直往前追,那個最初的起點是何時?佛教經論很清楚地說「生無始」。思惟成立有前世的理由,包括從近取因、習性等去思惟,會知道根本無從安立所謂的「最初的生」。然而,雖然透過理由知道「生有始」在道理上根本站不住腳,但內心並不接受,我的心對於「沒有開始」感到不舒服。這個狀況持續好一陣子。之後,透過思惟譬喻與理路,幾年之後,內心對於「生無始」終於能接受了。
苦根能除,所以苦能除
有一天,那時我大概二十七歲。我在瓦拉納西聖地的草坪上持誦《釋迦心咒》。我口中持咒,內心思惟經論。那時我想到:如果真的是生無始,這表示投生為人、天人、畜生……這種情況沒有開始。那麼,從無始以來直到現在,我為何會持續地留在這樣的狀況裡?從無始以來至今,我不是沒有設法除苦,我有。以這輩子來說,從我還是個小小孩開始,遇到困難時,我一直有想辦法解決,例如我會呼喊媽媽,或根據自己當時的能力去解決困難、消除痛苦。這樣的事,從無始以來到現在,我已經用過非常多的辦法了,因為我完全不想要苦。而且,我不是只這樣做過一輩子、兩輩子,而是努力了無數輩子,從無始以來到現在,我一直在這樣做,但到現在,我依舊沒有除苦。為什麼?這件事,我真的應該好好思考。
是因為根本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把苦根除嗎?難道我們本來就必須一直受苦,完全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解決?還是說,其實是我一直用錯方法了?無始至今我做的努力、我用的方法其實是錯的,所以我必須在我本來用的方法之外,另外尋找新的解決方法?只有這兩種可能。我必須好好思考清楚,在這兩種可能性中,做出選擇。那時,我有很強烈的這種想法。
在有這種想法之後,我結合四聖諦做了很多的思維,也稍微對大家說了一些我的想法。兩、三年前,那時我在馬來西亞,有一天,我想到:我執是可以消除的。一切苦的根源是投生,投生的根源與貪有關,貪的根本是對我的貪。以上,「苦的根源是投生,投生的根源是貪」可以用理路成立;「貪有多種,但其根本是對我的貪」可以用自己的體驗成立。那麼,「對我的貪」又是依於什麼而產生呢?是依於我執而產生。對於 「依於我執產生對我的貪」這句話,在多年之間,我對它的認識很概略,不夠清楚;直到後來,它才真正在我心中形成義共相。
「對我的貪」在貪的那個「我」,只是世間眾多補特伽羅中的一個,是這個世界幾十億人口中的一個。在那麼多人之中,我只對這一個人,我只把這一個人看得非常重要,對這一個人生起貪著。我並沒有刻意去觀修、學習,才使得這種貪著變得這麼強烈,我沒特別去學、去觀修,依然對這一個人生起非常強大的貪。為什麼會這樣?是透過思惟「我」的功德,覺得「我」非常好而生起的嗎?不是。那是為什麼呢?
講到「我」,便覺得是較近的此方,講到「他」,便覺得是較遠的彼方。講到「我」會覺得是中心、核心、主要,很自然就會有這樣的顯現。所謂的「我」,成為中心、主要、核心,成為此方,成為近的。我們心裡會有這樣的顯現。然而,我們內心所顯現的,是事實嗎?若知道它不是事實,就不會生起這種對我的貪。但是,我們把內心顯現的執為事實,把我視為真的我,執自己看得非常珍貴重要的那個我在事實上存在,由此而生起對我的貪。若稍微學過無我,對於上述論述,應該可以有一定的概念。
所謂我執,是把剛才說的那種我,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。沒受過任何訓練、不必學習、不是因為別人告知,而是自然而然地、從小開始就生起有這種我的執取,而且很強烈、日夜都生起這種執,它的力量一直在。這種執是怎麼來的?是我執的習氣,由於習慣,由於前世、再前世、再前前世……不停串習,由無始以來串習而來,由習氣而來。若要說一個界限,是由種子而來。
因此,我們平常在說的,把花繩錯看為蛇,執花繩為蛇而生起懼怕,只要很清楚花繩不是蛇,則所有由於執蛇而起的懼怕感就會消失。所以,只要清楚知道我在事實上是沒有的,則認為事實上理所當然有我、事實上理所當然是我的這種執取就會消失。這是透過執花繩為蛇的這個譬喻可以概略知道的事。
而且這種執取的消失,並非只是暫時的,不是只有「我非諦實」的想法在的時候,執「我是諦實」的執著才不會產生;而是連「執我是諦實」的習氣都能傷害得到。想著「我無諦實」的想法,可以連「執我為諦實」的習氣都能傷害得到。這是必須要知道的。
舉個例子來說。以前我供香時,是把香供在左邊,這種習慣維持了幾年;後來由於某種原因,我改成供在右邊。剛改的頭兩天,香才點著,我馬上又把香拿去左邊。不是眼睛看到那裡有香爐而放過去;雖然沒有很清楚,但分別心上是有「香爐在左邊」的顯現(只是覺得香爐在左邊),馬上就要放到左邊去了。為何會如此?是由於之前的習氣所致。這樣的情況發生了三、四次,但後來就沒有再發生了。為什麼?因為第一次放錯時,我跟自己說:「不是這樣,錯了。」第二次又放錯,我又想著「錯了」,第三次再放錯時我再想著「錯了」,大概經過三次之後,這些提醒傷害到了以前的習慣,傷害到了習氣,傷害了「香爐當然在左邊」的習慣,習慣消失,自然就會放對位置了。
同樣地,對於來傷害自己的有情,思惟他們是自己的父母,是自己的大恩人,以及思惟是自己弄錯了,他們其實並未傷害我,總之,透過忍辱、慈悲心的實修與思維,去想那個自己生氣的對象,在第一次思惟時可能很難有用,但多思惟幾次之後,就會有相當程度的幫助。若長時思惟,在內心有感受的情況下,思惟一週,便能大概在一個月的時間裡不對他生氣;思惟兩週,大概可以維持三、四個月不對他生氣,之後可能又會對他生氣。總之,透過這個經驗,可以很清楚看到瞋的習氣被傷害到了。由於對他思惟慈悲心而傷害到了對他的瞋的習氣。這是心的運作方式,是心的法性。就像寒與熱一樣,熱愈強,寒就會愈弱。同樣地,「我在事實上無」這種思惟,只要多串習,養成習慣,串習得愈多,力量會愈強,我執的習氣就會愈來愈小。所以,長時觀修證無我慧,而且結合止、結合觀,而後現證無我,如此長時修習便能把我執的習氣連根鏟除。可以透過上述過程成立出這個結論。
我執的習氣一旦根除,證無我慧就會代替我執自然地產生,日以繼夜。一旦我執被根除了,就不可能自然地再生起我執,因為沒有習氣了。現在我們不會自然而然地生起證無我慧、大悲心、菩提心。如果沒有習氣、沒有種子仍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的話,我們現在就應該自然而然地產生證無我慧、大悲心、菩提心才對,但是沒有。同樣地,我執的習氣一旦被清除,我執就絕對不可能自然而然地產生。這與我們沒有自然而然生起大悲心與菩提心的道理是一樣的。
如果想要生起我執,就像剛才說的,觀修證無我慧,費盡很多努力才有辦法消除我執習氣一樣,必須觀修有我才能消除證無我慧的習氣,如此才有可能生起我執,否則我執不可能再生起。但我們不可能這樣做,因為斷除我執後,就不會再有任何的困難。我們現在是因為我執而遇到困難,所以才會為了斷除我執而努力地觀修證無我慧,但我們不可能由於證無我慧而遇到任何困難,所以我們根本不可能為了消除證無我慧而去找方法;就算去找,也會因為「有我」是根本沒有理由可以成立的事,在親見無我之後,這樣的人,就算他再怎麼努力、用盡各種方法,也無法讓我執再度生起。
這是最重要的一點!觀修無我,稍微做一點努力,一旦消除我執,就不可能再產生我執,這是最重要的一點!既然不可能再生起我執,就不可能再生起對我的貪,一旦沒有對我的貪,就不可能再產生貪,沒有貪,其他的煩惱就不可能產生,沒有煩惱就不可能造業,不可能造惡業,不可能受苦,不可能投生地獄,不可能投生餓鬼,不可能領受人苦,不可能被傷害,不可能病,不可能死,不可能生,所以,完全地從苦脫離的確是可能的。
我要徹底離苦
如果真的可以如此完全從苦脫離,那就是我們一定要做的事了。我二十七歲時提出的問題,至此終於得到了答案。不是沒有方法可以完全離苦,只是目前為止我用錯方法了。所以,無始以來我用的方法,如果我再繼續用,就會繼續無邊受苦;相較於無邊領受一切苦,即使必須用好幾劫觀修無我才能成功,也沒什麼好後悔。然而,並不需要花那麼長時間,只要兩、三輩子就能消除我執。經典是這麼說的,佛是這麼說的。若是如此,則它是我們一定要考慮的事。
做以上解釋,是因為若只是單純承許五戒的內容,外道也有。但我們現在要受的居士戒是別解脫戒,因此必須生起希求解脫的心。必須以希求解脫之心,去斷除所應斷。
…2024.9.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