賣布人的故事

很久以前,有個印度人讀了佛經裡說的慈悲後深受感動,實修一段時間後,產生了穩定的慈悲心。他的工作是賣布,到鄉下找人織布,然後再拿到城裡去賣。大家都知道他的脾氣好,甚至有人說他是個根本不會生氣的人。

有個目中無人的富家子弟,既傲慢又很有力氣,經常結伴去欺負別人。有一天,他的朋友跟他挑釁說:「就算你再厲害,也沒辦法讓那個賣布的人生氣。」他說:「惹人生氣有什麼難的?看我的。」於是就去賣布人的店裡假裝要買布。

年輕人選了一塊方形的布,問道:「多少錢?」賣布人說:「兩塊錢。」年輕人說:「這塊布大太了。」說完直接把布撕成兩半說:「我只要一半就好,多少錢?」賣布人心平氣和地說:「一塊錢。」年輕人說:「還是太大了。」說完又把布撕成兩半,再問:「多少錢?」賣布人回答完價錢後,年輕人繼續嫌布太大,再撕一半,又再問價錢,賣布人依舊心平氣和地回答他。

這時,年輕人心裡已經開始覺得有點抱歉了,他感受到賣布人的謙和,也覺得自己的行為有點不太對,於是把這些被他撕開的小布塊統統包在一起,跟賣布人說:「沒關係,我付你兩塊錢。」此時賣布人竟然說:「我不賣。」年輕人說:「為什麼?你剛才明明說兩塊錢的,為什麼又說不賣了?」賣布人說:「這些布的價值不只兩塊錢。」年輕人說:「什麼意思?不然這些布值多少錢?」

賣布人說:「這些布讓你帶走後,你會把它們丟掉,對你來說只是扔掉兩塊錢;但是,這些布如果賣給別人,或是送給別人,做成衣服穿在身上,對人產生幫助後,才能真正顯現出布的價值。這些布得來不易,它們是我太太到處請人織布、辛苦地編織,之後才拿來給我賣的。只有當它發揮對人的幫助與利益,才算完成它的價值;如果只是隨便拿去丟掉,無論你給我多少錢,都沒有發揮它的價值。」此後,這個年輕人完全變了一個人,他的人生從此改變。

這個故事讓我想到,我們都要懂得忍耐、堅持才好。想想看,如果那位賣布人沒有堅持,在布被撕第三、第四次時忍不住發了脾氣,就換不到後來的這種結果了。

一位康巴人到了美國之後,到另一位藏人開的餐廳去工作。這個康巴人身材魁梧、力氣也很大。有一天,幾個年輕人在餐廳裡打架,他去勸架時,反而被這幾個人打。因為老闆經常跟他說:「在別人的國家裡生活,要跟人和睦相處,凡事要多忍耐。」所以他就站著讓年輕人打,過一陣子之後,這個康巴人喊:「老闆啊,忍到這裡行了吧,我要還手了喔!」

我們很多時候也跟這位康巴人一樣,雖然在開始的時候想著要修忍辱,要學慈悲、要練習愛別人,但在遇到困難、覺得堅持不下去時,心裡就會想:「到這裡,行了吧!」

堅持到底並不是容易的事,因為它考驗著你內心真正的信念。

從這輩子裡的一些小事情,也可以看出我們內心裡真正的信念是什麼。例如,你會不會選擇用說謊、生氣、傷害他人的方式來達到目的?有人會,因為可以馬上看到效果,然而,用這種方法帶來的結果並不穩固,而且也不是真正的好結果。如果換另一種方法,用慈愛、符合事實的方法去做,雖然很難馬上看到效果,但如果有堅定的信心、持續做下去,一旦產生結果,就會是既精純、又真實的成果。

要看到這種成果,必須長期堅持,要堅持,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心,而且必須堅定到無論遇到多少困難,都不會動搖才行。這麼堅定的信心,必然來自一種確信,確信這個方法有效,才能讓我們變得這麼篤定,相信繼續堅持,一定看得到結果。

只要有這種信心,就一定會有結果。

…2008《道次第概說》第二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