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學佛是在學什麼?
請問悲桑老師:所謂學佛,是在學什麼?
這個問題,我想分為「內容」與「方法」兩個方向回答,首先談學佛要學的內容。佛法最重要的精華是「四聖諦」,大乘佛法的精華是「大乘的基道果」,包括基的世俗諦與勝義諦、道的方便跟智慧、果的法身與色身。所以,如果你在學習四聖諦或是大乘的基道果,就是在學佛。
再談學佛的方法。學佛的方法很多,以下約略介紹三種學習方法。第一種方法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是:運用理路去學習佛法的內容,並對於佛是否存在、法的道理是否真實、學佛是否能夠真正帶來利益等問題,透過理路思考得到肯定的答案。
這種方式稱為「學性相」,南印度三大寺(甘丹、哲蚌、色拉)的僧眾都投注相當大的心力用這種方式學習,北印度辯經學院也是如此。嘉瓦仁波切尊者看到這種學習方式的重要性,所以從很早以前就呼籲所有寺廟與學校都要學習性相,這個主張近來逐漸被落實了。不只男眾僧侶,尼眾寺院也都用這種學習方式,所以若在家女眾想用這種方式學習,也有地方可以學。
學性相的方法是,首先學習理路,學習如何透過理由去成立某個結論,而後跟著師長學習經論,試著運用理路去抉擇經論的內容,抉擇之時也可以跟同學討論或辯論。這是一種非常仔細的學習方式,也可以說是最好的方式。
第二種學習方法是,不用理路辯經的方式學,而是由師長直接解釋經論內容,學習者在心中確立師長所講授的內容。
這兩種學習方法都要學習大論典,包括現觀、中觀等。如果沒有能力學習大論典,就可以用第三種方法學習,不學習大論典,而是由師長解釋「道次第」論典後,學習者依照上師的開示內容去思惟。
我個人認為,第一種學習方法與後兩種方法之間,有個很大的差別。以學開車為比喻,這三種學習方法都是在教人學會開車,而且無論用哪一種方法,只要好好學,都可以學會開車。但用第一種方法學習的人,不但要學開車,而且幾乎要學懂如何製造車子,包括車子內部各個零件的位置與功用、正常運轉需要哪些條件、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故障、故障時要如何修理…等。這樣的人,因為他不但會開車,而且也很了解車子,所以可以自己開車上路,萬一半路車子拋錨也可以自己解決;然而,用後兩種方式學習的人,出門就必須帶著修車技師隨行,否則一旦車子在荒山野嶺故障,自己又不懂得修,那就會動彈不得。
同樣地,用第一種方法學習的人,在實修遇到問題時,他懂得運用理路找出問題的根源,或是運用理路推敲另一種實修方式能否達到同樣的成果。一般來說,大概只有用第一種方法學習的人才有能力與科學家進行討論,其他兩種應該都行不通。再者,要獲得不退轉、穩固的信心,用第一種方法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。
總之,雖然學佛在內容上或有廣狹之別,但基本上都要學習經論,透過師長的解釋知道實修的方法,而且也要知道實修後內心應有何等轉變。
…2011.9.25
這個問題,我想分為「內容」與「方法」兩個方向回答,首先談學佛要學的內容。佛法最重要的精華是「四聖諦」,大乘佛法的精華是「大乘的基道果」,包括基的世俗諦與勝義諦、道的方便跟智慧、果的法身與色身。所以,如果你在學習四聖諦或是大乘的基道果,就是在學佛。
再談學佛的方法。學佛的方法很多,以下約略介紹三種學習方法。第一種方法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是:運用理路去學習佛法的內容,並對於佛是否存在、法的道理是否真實、學佛是否能夠真正帶來利益等問題,透過理路思考得到肯定的答案。
這種方式稱為「學性相」,南印度三大寺(甘丹、哲蚌、色拉)的僧眾都投注相當大的心力用這種方式學習,北印度辯經學院也是如此。嘉瓦仁波切尊者看到這種學習方式的重要性,所以從很早以前就呼籲所有寺廟與學校都要學習性相,這個主張近來逐漸被落實了。不只男眾僧侶,尼眾寺院也都用這種學習方式,所以若在家女眾想用這種方式學習,也有地方可以學。
學性相的方法是,首先學習理路,學習如何透過理由去成立某個結論,而後跟著師長學習經論,試著運用理路去抉擇經論的內容,抉擇之時也可以跟同學討論或辯論。這是一種非常仔細的學習方式,也可以說是最好的方式。
第二種學習方法是,不用理路辯經的方式學,而是由師長直接解釋經論內容,學習者在心中確立師長所講授的內容。
這兩種學習方法都要學習大論典,包括現觀、中觀等。如果沒有能力學習大論典,就可以用第三種方法學習,不學習大論典,而是由師長解釋「道次第」論典後,學習者依照上師的開示內容去思惟。
我個人認為,第一種學習方法與後兩種方法之間,有個很大的差別。以學開車為比喻,這三種學習方法都是在教人學會開車,而且無論用哪一種方法,只要好好學,都可以學會開車。但用第一種方法學習的人,不但要學開車,而且幾乎要學懂如何製造車子,包括車子內部各個零件的位置與功用、正常運轉需要哪些條件、在什麼情況下可能會故障、故障時要如何修理…等。這樣的人,因為他不但會開車,而且也很了解車子,所以可以自己開車上路,萬一半路車子拋錨也可以自己解決;然而,用後兩種方式學習的人,出門就必須帶著修車技師隨行,否則一旦車子在荒山野嶺故障,自己又不懂得修,那就會動彈不得。
同樣地,用第一種方法學習的人,在實修遇到問題時,他懂得運用理路找出問題的根源,或是運用理路推敲另一種實修方式能否達到同樣的成果。一般來說,大概只有用第一種方法學習的人才有能力與科學家進行討論,其他兩種應該都行不通。再者,要獲得不退轉、穩固的信心,用第一種方法學習會有極大的幫助。
總之,雖然學佛在內容上或有廣狹之別,但基本上都要學習經論,透過師長的解釋知道實修的方法,而且也要知道實修後內心應有何等轉變。
…2011.9.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