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四依
第一是「依法不依人」。不應該以說法者的個人狀態,例如名氣的大小做為評斷佛法的依據,應該要觀察他說的法。
第二是「依義不依語」。觀察法的時候,要看的主要是法的內容,而不是辭藻或表達方式。有些文章用詞優美、結構很好,讀起來很容易入心。此時,如果讀者的判斷能力不夠,就可能無法分辨自己是被道理打動,還是被優美的文詞打動。
當這種情況發生時,你可以先承認自己受到影響了,然後把這個被影響的感受放在一邊,接著用理智判斷書裡的內容是否符合事實。也許你會發現,書裡陳述的內容與事實並不相符,我們只是被辭藻打動,而不是被義理打動。如果我們就這樣因為辭藻而跟著走,就成了「依語不依義」。跟著不符合事實的道理走,「基」有誤,所走的「道」與所得的「果」也不會是正確的。
第三是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。對於義理,要依了義,不依不了義。根據中觀宗的看法,「了義」是空性、勝義諦,「不了義」是世俗諦。所以簡單地說,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的意思是:依勝義諦不依世俗諦。
第四是「依智不依識」。既然「了義」指的是空性,所以應該要依空性,可是,要怎麼依?僅僅稍微懂得如何解釋空性不可靠;獲得對空性清淨的理解,也不可靠;透徹地研究而獲得定解、生起比量,還是不可靠;以空性為所緣修成止觀,只是這樣依然不可靠,必須「現證空性」才可靠。「現證」是智,未現證之前的都是「識」,所以說「依智不依識」。
…《2009華人請法團析釋》第五講
第二是「依義不依語」。觀察法的時候,要看的主要是法的內容,而不是辭藻或表達方式。有些文章用詞優美、結構很好,讀起來很容易入心。此時,如果讀者的判斷能力不夠,就可能無法分辨自己是被道理打動,還是被優美的文詞打動。
當這種情況發生時,你可以先承認自己受到影響了,然後把這個被影響的感受放在一邊,接著用理智判斷書裡的內容是否符合事實。也許你會發現,書裡陳述的內容與事實並不相符,我們只是被辭藻打動,而不是被義理打動。如果我們就這樣因為辭藻而跟著走,就成了「依語不依義」。跟著不符合事實的道理走,「基」有誤,所走的「道」與所得的「果」也不會是正確的。
第三是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。對於義理,要依了義,不依不了義。根據中觀宗的看法,「了義」是空性、勝義諦,「不了義」是世俗諦。所以簡單地說,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的意思是:依勝義諦不依世俗諦。
第四是「依智不依識」。既然「了義」指的是空性,所以應該要依空性,可是,要怎麼依?僅僅稍微懂得如何解釋空性不可靠;獲得對空性清淨的理解,也不可靠;透徹地研究而獲得定解、生起比量,還是不可靠;以空性為所緣修成止觀,只是這樣依然不可靠,必須「現證空性」才可靠。「現證」是智,未現證之前的都是「識」,所以說「依智不依識」。
…《2009華人請法團析釋》第五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