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母恩

《安樂道論》中關於「念恩」這部份的文字相當淺顯易懂,應該不需要一一解釋,只要依照文字的陳述應該就能思惟了。以下補充《般若八千頌》與《般若二萬頌》裡講母親對我們的四大恩:給予身體、養育辛勞、守護生命、示世間道。
 

一、給予身體之恩


我們的身體並不是一開始就像現在這樣,能自由行動、有能力工作、有力氣的狀態。從最初像種子般的受精卵開始、在母胎中九個月、出生後在父母親的撫育下持續長大,才漸漸成為能夠享受快樂、領受痛苦、甚至做出一番事業的人。賜予我們這個身體的人,是我們的父母。

我們來自前世的心識,當初如果是與貓狗的基因結合,現在我們除了吃喝之外,什麼事都做不了,就算遇到了佛與菩薩,佛菩薩頂多只能設法讓我們聽到佛語、餵我們吃東西、對我們好而已;但現在我們能夠享受許多勝於畜牲的安樂,而且只要我們願意,可以做的事情很多,包括在今生證得空性、生起菩提心。為什麼我們擁有這樣的機會而畜牲沒有?是因為人與畜牲的腦非常不同,而我們之所以擁有與畜牲不同的腦,關鍵在於我們從過去生延續到今生的心識,進入的是人身的種子,而不是畜牲身的種子。

此生的種種好機會,是來自此生一開始時,前世的心識與人身種子結合上的緣故。如果懂得運用,這個人身種子其實價值連城、無比珍貴。而這個人身種子是誰提供的?是我們的父母賜予的。

而且,雖然人身種子很珍貴,但我們是否一拿到這個種子就什麼都會、不需要依賴別人的協助?當然不是。在心識剛進入父精母血時,我們的狀態其實跟蟲差不多,甚至比蟲更無助。靠著母胎的保護、歷經九個月的時間,眼睛、手腳等漸漸成型,才終於長成人形。這樣說來,我們的生命在最初形成時,其實跟畜牲差不多,靠著父母親,我們才終於有了人的樣子。

 

二、養育辛勞之恩


從娘胎出生時,雖然我們有人的外形,但卻什麼都不會,有手不會用,有腳不會走,有嘴不會說、不會吃,要任何東西都用哭的,靠著母親悉心觀察照顧、辛苦養撫,我們才能長大成人。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會跑會跳、能夠自立,都是靠母親辛苦拉拔,我們才能夠成為現在的樣子。

自從我們生下來後,媽媽幾乎到哪裡都把我們帶著,要不背在背上,要不抱在胸前,坐著時摟在懷裡,躺著時放在身側。在我們還很小時,媽媽每個晚上都不能一覺到天亮,因為小嬰兒胃很小,吃得不多,很快就餓了,所以媽媽每個晚上都要醒來三、四次。餵完奶,我們也不見得乖乖睡覺,只要有一點不舒服就會哭,媽媽就會繼續設法了解我們的需要、再想該怎麼解決。不只如此,媽媽還要把屎把尿,非常辛苦。我們人生最開始的頭幾年,媽媽把我們生存的責任一肩扛起,把全副心力都投注在我們身上。

為了要給我們吃喝,所以母親去工作賺錢,這些錢如果直接拿給我們,我們也不懂得買,所以母親要自己去買,買完菜我們也不懂得煮,母親得把食物煮好,煮好了我們不會自己吃,得靠母親餵我們吃,而且我們不懂得清理大小便,要靠母親把屎把尿。在我們生命最初的好多年間,為了把我們養大,母親真的很辛苦。

孩子所有的吃喝、穿衣、教育需要的花費都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,都是父母辛苦賺來的,甚至在窮困人家,父母必須自己不吃不喝,省吃儉用才夠攢給孩子。

如果別人對我們說:「我的孩子寄養在你家一年,好不好?」我們會馬上斷然拒絕。而媽媽卻護養我們如此多年,主要是因為她對我們的愛,而且她一點也不覺得疲累,只要能為孩子多做一點事情,她都很開心。從某個角度來看,這位尚未發起菩提心的凡人在為有情做的事,與一位發起菩提心的菩薩在為有情做的事,真的很接近。

一個信仰佛教的人,即知很清楚把錢拿去供養三寶可以累積福德資糧、自己來生會過得很好,然而,為了把錢給孩子用,他會捨不得把錢用在供養三寶上;有心學法的人,知道該花時間學佛,可是如果和照顧孩子時間有衝突,很多父母都會放棄佛法學習,轉而投入照顧孩子。由此可知,為了利益孩子,父母可以把自己今生和來生的安樂都拋諸腦後,什麼都願意放棄。

 

三、守護生命之恩


我們的生命是父母賜給的,而且在出生之後,母親每天都必須跟會傷害我們生命的種種違緣奮戰,包括水、火、電、人、路上的車子、懸崖…等等。那時的我們什麼都不懂,包括錢幣甚至地上的灰,隨手不管拿到什麼就往嘴裡塞。那時,母親只要一個不留神,我們很容易就死掉,因此她必須總是繃緊神經、小心翼翼保護我們,當我們靠近懸崖時趕緊把我們拉回來,當我們伸手抓電線時趕緊制止我們,小時候,母親每天都救我們的命好多次。如果現在有人救我們一條命,我們會把他視為很重要的救命恩人,卻忘了母親在每一天都曾救我們好多次。
 

四、示世間道之恩


我們可能覺得開車、騎腳踏車這些技能才需要學,而走路則是天生自然就會的事;同樣地,我們覺得英文等外語是必須去學才會,而自己的母語則是天生就會的,但其實不是,我們以為天生就會的這些能力,每一項都是母親一點一滴教出來的。

母親是我們人生最初的啟蒙老師,從一個字都不會說開始,耐心地教我們說「媽媽」、「爸爸」等,說話是母親教會我們的,走路也是。從慢慢會爬開始,慢慢學會站,母親牽著我們的雙手一步步學會走,她總是慈顏微笑著為我們鼓掌說:「好棒噢!」我們現在能夠站立、懂得走路,都是因為母親的教導。從站立走路到吃飯穿衣,這些都靠著母親的教導而打下基礎的。之後,為了讓我們學到更多,母親把我們送到學校受教育、花錢請老師教導我們。

更重要的是,慈愛這個非常重要的能力,也是媽媽教我們的。別人喜愛我,我就會喜愛別人,這是很自然的天性,由於母親非常喜愛我們,於是我們也很自然會喜愛母親,母親是第一個教我們感受、回應愛的人,從和母親互動的經驗開始,我們慢慢擴展愛的對象。在前幾天的課程中,講了很多慈愛的價值,而最初在我們心田裡播下愛的種子的人,正是我們的母親。

以上說的是七因果教授中,「念恩」這一項的思惟內容。我和年紀大我一歲的姐姐,經常會聊到佛法,大多數的時候都是我說給她聽,但是關於念恩,由於我已經忘了小時候母親是怎麼照顧我的,但透過姊姊告訴我她怎麼照顧孩子,而且她說的這些事情有很多我也看在眼裡,所以在這個部份,我姐姐教我很多。

在座的同學,如果自己有孩子,想想自己怎麼疼愛小孩,曾經如何為他們辛苦過,就會知道父母也曾經這樣對待你,你可以從自己親身的經驗,類推父母對自己的愛,然而,有些人連這種類推的能力都沒有!我曾聽到身邊一個不認識的年輕人對朋友說:「我不喜歡我的父母,他們哪裡給過我什麼?」我當時心裡很想回應:「問這是什麼話?你的身體就是父母給的!」但是我並沒有開口,因為如果我直接這樣講,這年輕人恐怕會很生氣。

好好憶念母親對自己的恩情,而且要不只一次地去憶念,只想一遍不叫修,頂多只能算是知道而已。透過一而再、再而三思惟所知道的內容,思惟次數越多,在你內心裡會感覺與母親越親近,產生「母親對自己有極大深恩」的體驗。當這種體驗產生之後,再向外類推到其他人,包括兄弟姊妹、朋友等,如此想著:「他們曾經很多生當過我的母親,在那時,他們就跟今生的母親一樣地保護我,為我辛勞付出、給予我許多的愛、非常關心我。」總之,在思惟今生母親對我們的恩德時的每一種情境,一一類推到這些手足與朋友上,之後再類推到今生的敵人。

只要一想到就覺得討厭的敵人,其實在某一輩子、許多輩子當過我的母親,那時,他就像今生母親一樣恩養我。如果之前修「念恩」時思惟得很深刻,此時只要想到「就像今生母親一樣」,念恩感覺會油然而生,但是如果不夠深刻,此時就必須把念母恩時的思惟項目,在此處一一再度思惟。

總之,今生的敵人,在過去許多輩子曾經像今生母親一樣恩養我,不只如此,而且我們的感情曾經好到他沒有我不行,我沒有他也不行,我們兩顆心曾經不只一次地非常靠近。現在我們的關係變成彼此都這麼討厭對方,其實我們兩個都身不由己,是為受到業與煩惱的控制、在生生死死的輪迴中不斷流轉,所以現在認不出對方曾經是我們最親愛的人,但事實上,他的確是恩養我的母親。只要能夠常常這樣思惟,即使是敵人,也會對他有親近的感覺。

…摘自:《2013慈愛的實修》第十三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