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最好的淨罪集資方法
有同學說,他常覺得學習時間不夠,捨不得把時間花在課誦與禮拜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淨罪集資最好的方式是什麼?
最好的方法,是一再地修正你的動機。如果你學法的動機,是為了想累積學問變成佛法學問家,或只為了追求今生一種心理的舒服感而來,這種動機無法幫助你累積資糧。
要用什麼樣的動機呢?看看從前那些祖師大德的傳記,也許我們無法完全跟他們一樣,但至少我們可以在每日晨起時、或是在每次去上課途中修正動機「我現在所做的,與今生無關,不是為了今生而做,而是為了來生能獲得圓滿的所依身;來世之所以希望能獲得圓滿的所依,也不是為了享樂,而是要用那樣的圓滿身去降低內心煩惱的勢力、消滅實執;不是為了自己,而是為了消除一切有情的煩惱。」
我們的心,很難在一開始就能夠有這樣的動機,但至少要「勉強」著去調整,無論是照著文字唸,或僅是思惟文字的內容亦可。結合了這樣的動機去做,無論 你的正行是讀經、上課也好,一定都會累積到福德資糧,不只如此,在前往上課的途中,每邁出一歩,都在累集資糧;每一個為了聽法而受的辛苦,都在累積資糧;為此而花的每一分錢,都在累積資糧。因此,是否累積資糧,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動機。所以集資淨罪最好的方式,是動機的修正。
其次,是之前曾講過的「依師軌理」。要馬上把教你經典的每個人立刻都視為善知識來依止,這是有困難的。但是,對那個教你經典的最主要的師長,一定要把他視為善知識去依止。如果能做到(依師),再加上聽聞之時能依著《廣論》裡講到聽聞軌理去做,包括聞法的方式、聞法前動機的修正等,若都能做到的話,亦是淨罪集資的很重要的方法。即使無法完全做到,至少要達到低標才行。此即宗大師說的:「凡講聞時,下至應令具足一分,講教授前第一加行,即是此故。」若能做得到,那就是有正符合講聞之理,這樣一來,其後的結果也就能夠準確地產生;反之,若聞法時的動機與聽聞軌理沒有好好做到的話,之後的果就不會真正產生。
宗大師無論在《廣論》《略論》中,對於聽聞與講說軌理都很慎重地強調,之所以這麼做,因為它是整體最初的緣起。若在起點就出錯,往後 不易產生好的結果;但若這起點能夠質量精純地做對了,往後產生的結果也會很好。所以,如果在這件事情上能夠好好去做,即便你沒有另外刻意去累積,也會得到很多的福德資糧。特別是,若你已依止了某一位師長,則你對師長所做的每一個禮拜,都能累積到非常廣大的福德資糧。
此外,若身體的狀況允許,你可以順便持六字大明咒,在持咒時,你心裡可以思惟你目前正在學習的經論。這些做法並不費力,也不會花你很多時間。所以,關於累積福德資糧,如果你沒有時間刻意去做,那麼,就可以用以上講的這些方式,順帶地去做,亦可累積到很多的福德資糧。(如果現階段以學習經典為主,因而沒有很多時間的話,你可以利用零碎的空檔、順帶地持六字大明咒,在持咒時,口中念咒,心裡思惟的是你所學習的經典內涵,這樣也可以)
走在路上,無論遇到誰,若遇到不好的人,心裡想「祝福你能變好」;遇到好的人,心裡想「你這樣真好」。若你能這樣作意思惟,就成為慈心與悲心的一種實修,如此一來,無論行住坐臥間,你都在累積資糧了。當然,你在做這些思惟時所用的力道如果太大,有時可能會累,這累,若會影響我們目前的學習正行,那就不好了。所以,在運用這些思惟時,力道要調整好。不過,個人的身體狀況優劣有別,如果身體不好、要完全以正知正念來提心,可能做一下子就會覺得疲累。雖然這樣做有很有意義,但因為會讓你的身體太累而無法做你主要要做的事情,所以,要自己衡量調整一下。
…《2006略論止》第六講
最好的方法,是一再地修正你的動機。如果你學法的動機,是為了想累積學問變成佛法學問家,或只為了追求今生一種心理的舒服感而來,這種動機無法幫助你累積資糧。
要用什麼樣的動機呢?看看從前那些祖師大德的傳記,也許我們無法完全跟他們一樣,但至少我們可以在每日晨起時、或是在每次去上課途中修正動機「我現在所做的,與今生無關,不是為了今生而做,而是為了來生能獲得圓滿的所依身;來世之所以希望能獲得圓滿的所依,也不是為了享樂,而是要用那樣的圓滿身去降低內心煩惱的勢力、消滅實執;不是為了自己,而是為了消除一切有情的煩惱。」
我們的心,很難在一開始就能夠有這樣的動機,但至少要「勉強」著去調整,無論是照著文字唸,或僅是思惟文字的內容亦可。結合了這樣的動機去做,無論 你的正行是讀經、上課也好,一定都會累積到福德資糧,不只如此,在前往上課的途中,每邁出一歩,都在累集資糧;每一個為了聽法而受的辛苦,都在累積資糧;為此而花的每一分錢,都在累積資糧。因此,是否累積資糧,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動機。所以集資淨罪最好的方式,是動機的修正。
其次,是之前曾講過的「依師軌理」。要馬上把教你經典的每個人立刻都視為善知識來依止,這是有困難的。但是,對那個教你經典的最主要的師長,一定要把他視為善知識去依止。如果能做到(依師),再加上聽聞之時能依著《廣論》裡講到聽聞軌理去做,包括聞法的方式、聞法前動機的修正等,若都能做到的話,亦是淨罪集資的很重要的方法。即使無法完全做到,至少要達到低標才行。此即宗大師說的:「凡講聞時,下至應令具足一分,講教授前第一加行,即是此故。」若能做得到,那就是有正符合講聞之理,這樣一來,其後的結果也就能夠準確地產生;反之,若聞法時的動機與聽聞軌理沒有好好做到的話,之後的果就不會真正產生。
宗大師無論在《廣論》《略論》中,對於聽聞與講說軌理都很慎重地強調,之所以這麼做,因為它是整體最初的緣起。若在起點就出錯,往後 不易產生好的結果;但若這起點能夠質量精純地做對了,往後產生的結果也會很好。所以,如果在這件事情上能夠好好去做,即便你沒有另外刻意去累積,也會得到很多的福德資糧。特別是,若你已依止了某一位師長,則你對師長所做的每一個禮拜,都能累積到非常廣大的福德資糧。
此外,若身體的狀況允許,你可以順便持六字大明咒,在持咒時,你心裡可以思惟你目前正在學習的經論。這些做法並不費力,也不會花你很多時間。所以,關於累積福德資糧,如果你沒有時間刻意去做,那麼,就可以用以上講的這些方式,順帶地去做,亦可累積到很多的福德資糧。(如果現階段以學習經典為主,因而沒有很多時間的話,你可以利用零碎的空檔、順帶地持六字大明咒,在持咒時,口中念咒,心裡思惟的是你所學習的經典內涵,這樣也可以)
走在路上,無論遇到誰,若遇到不好的人,心裡想「祝福你能變好」;遇到好的人,心裡想「你這樣真好」。若你能這樣作意思惟,就成為慈心與悲心的一種實修,如此一來,無論行住坐臥間,你都在累積資糧了。當然,你在做這些思惟時所用的力道如果太大,有時可能會累,這累,若會影響我們目前的學習正行,那就不好了。所以,在運用這些思惟時,力道要調整好。不過,個人的身體狀況優劣有別,如果身體不好、要完全以正知正念來提心,可能做一下子就會覺得疲累。雖然這樣做有很有意義,但因為會讓你的身體太累而無法做你主要要做的事情,所以,要自己衡量調整一下。
…《2006略論止》第六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