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
CATEGORIES

為何不能只靠聞思修淨罪集資

一般而言,聞思修與七支供養等法行,兩者都要兼顧。若無法兼顧,應以聞思修為主;若聞思修不得力,包括努力很久但苦無成果或很不想聞思修,就要刻意透過七支供養等方法淨罪集資。

為何要用兩者兼顧的方式淨罪集資?因為我們實在太窮、又太需要福德了。連初地、八地等菩薩都要精勤地累積福德,何況是一無所有、跟乞丐差不多的我們?雖然,從某方面來說,僅僅供養佛就能得到無量福德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我們依舊太窮了。有一次,文殊菩薩去為佛陀撐傘,有人問文殊菩薩:「您現在還需要做這種事嗎?已經這麼厲害了,還需要累積福德嗎?」文殊菩薩回答說:「因為我在追求的是大到無法衡量的佛果,所以我必須累積大到無法衡量的福德。」

目前為止,我們造的那些善雖然也很大,但光靠這些福德不足以成辦佛果位。只聽一次空性雖然可以累積無量福德,但若你想「這樣的福德就夠我成佛了,所以我不必再累積福德了」,那就錯了。雖然都用了「無量」、「無法衡量」這個詞,但其間的大小有很大的差別。佛果之大,其無法衡量的程度遠超過我們的思惟能力,完全不可思議。也因此,若你設定的目標是成佛,就必須累積大到你根本無法想像的福德才行。若用一句話簡單統攝,就是不可以少欲知足。

若你真的相信福田力的力量,相信每禮拜一次佛、供養一次佛能累積多少福德,則沒能力是一回事,若在聞思修之外仍有餘力做這些事,但你卻沒有做,你會很懊惱,覺得實在太可惜!福德就像錢一樣,你去看看那些有錢人,雖然已經很有錢了,但只要看到容易賺錢的門路,他們不會隨意放過,還是會很積極地設法賺到那筆錢。我想,我們會有這種「既然聞思修可以累積大福德,為何我還要再多做別的法行」這種問題,恐怕是對於自己的福德與佛果的功德,看得都不夠完整,若你真的有看清楚,就不可能會有「我只要這樣就夠了」的想法。

關於「可不可以只靠聞思修淨罪集資」這個問題的正答,我目前的一個想法是,雖然聞思修與禮拜供養等法行,同樣都可以累積福德,但它們又都各自不同的作用。舉例來說,只要是持戒,同樣都可以累積福德,也可以讓我們來世投生善趣,但除此之外,持不同的戒還會帶來其他不同的結果,例如斷殺生可以讓你長壽,斷偷盜可以讓你的財物不受損害,斷粗惡語可以讓你聲音悅耳。同樣地,布施、持戒等法行同樣都可以累積福德,但除此之外,它們又還有各自的作用,例如持戒能讓你投生善趣,布施能讓你財富很大,供佛與信佛能讓你多生值遇佛,敬信上師能讓你多生值遇善知識。

再例如,同樣是布施,布施錢財給病人助他遠離病痛,這會讓你來世免於病痛;布施別人房子,會讓你來世不會沒有棲身之所。就像這樣,雖然各種法行都能累積福德,但由於它們各自帶來的不同作用也是我們要的,所以必須多方面去做。宗大師在《三主要道》一開始,讚揚佛身功德時說「俱祇圓滿妙善所生身」,由於我們想要追求的,是由各種各樣不同的善共同產生的圓滿身,所以我們必須透過多門、大量地造各種各樣的善,透過這些善的匯聚,才能擁有妙善到不可思議、具備各種功德的佛果。這是緣起的道理。若你想要的,是完整具備各種功德的果,則你必須做的,就是完整累積各種各樣的善。單一的因,不可能產生具備各種功德的果。

若沒有掌握到這個認識,你可能真的會被一些號稱「悲智雙運」的法門吸引。有些人說自己主張的修行方法是密乘法,或所謂某種厲害口訣,又說這種方法兼具各種特質,光用一種方法就可以統攝方便與智慧,所以只要用這種方法就好,其他什麼事都不必做,不必布施持戒等就能成佛。不管他們嘴上有沒有這樣說,但他們心裡真的這樣想。這種想法與做法,不但違反顯乘的主張,也與密乘的主張相違。因為,無論顯密經典都一再強調,若想成佛,六度等法行都一定要做。

以上是我目前的想法。

…2020.11.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