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養成習慣
透過修心,讓佛法的教誡變成一個人的習慣。
「觀察修」的這種修法,已經快要衰頹了,即便在藏人社會裡也是如此,對於這種情況,我也不太知道該如何描述。在兩種修行方法中,「止住修」相對而言更被大家知道,特別在國外,先不論品質如何,大多數的上師都有教人如何止修,很多外國人也都喜歡止修,但卻不太談觀修。其實不只西方社會,連藏人社會也很少講,包括如何觀察修、觀察修的益處等。而且,做的人有多少就先不講了,連做觀察修的方法也講得不清楚,更何況是外國人呢?而我們現在講的「串習」,正與觀察修有關。
西方科學知道什麼是壞習慣,而且也運用很多方法設法修正。然而,若知道如何透過觀察修去改變壞習慣,應該會有幫助。然而,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也許改變真的是件困難的事,因為它需要持之以恆才能產生效果。
問:心力的大小與觀察修有關係嗎?
答:兩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,但透過觀察修可以提昇心力,可以使得本來沒心力的變得有心力。「觀察修」是方法,願意用這個方法,本身也需要心力,若沒有心力,就不會持續想辦法、願意使用這個方法。
用相違品去對治,以無明來說,要靠證空慧對治;而強有力的智慧又必須要強大的心力,也就是菩提心。菩提心力愈強,智慧的力道就會愈大。
以「死無定期」為例子說明,可能就容易理解了。一直覺得自己不會死,這種想法是壞習慣,要對治這種壞習慣,必須要修「不知何時會死」的心。如果只是口頭上講講「何時死不知道」,這種想法不會真正入心。
如果你把沒有入心的想法養成習慣,你所養成的不過就是一種影響不了你的心的習慣,而不是一種會影響你心的習慣。口頭上講講的皮毛,不斷串習,培養出來的也不過就是皮毛的習慣,根本不會真正影響你的心。所以,要設法讓你的心受影響,讓心被入了心的想法刺到,被刺一次不夠,要繼續刺兩次、三次、持續下去,這才是真正的「修」。
所謂的修,就是「一再、不斷反覆」。在修「死無定期」時,你不斷派出理由、例子、比喻、佛與上師說過的話,口徑一致指向同一個結論「你不知自己何時會死」,或是背一些很銳利、很刺心的偈誦,不斷引導內心做出「死無定期」的結論。
經論的文詞本身就有力量,你把這個力量集中到「死無定期」上;先讓理由在你心裡產生力量,而後把力量堆積到「死無定期」上;讓例子和比喻在你心上產生力量,也把力量推積到「死無定期」上。在這個過程中,你在進行的每一個累積,如果都帶著力量,那麼,培養出「死無定期」的這個習慣就會是有力量的習慣,而且會變成你新的習慣。一旦它養成了習慣,本來的那種覺得自己不會死的壞習慣就會消失。
…2013.11.1
「觀察修」的這種修法,已經快要衰頹了,即便在藏人社會裡也是如此,對於這種情況,我也不太知道該如何描述。在兩種修行方法中,「止住修」相對而言更被大家知道,特別在國外,先不論品質如何,大多數的上師都有教人如何止修,很多外國人也都喜歡止修,但卻不太談觀修。其實不只西方社會,連藏人社會也很少講,包括如何觀察修、觀察修的益處等。而且,做的人有多少就先不講了,連做觀察修的方法也講得不清楚,更何況是外國人呢?而我們現在講的「串習」,正與觀察修有關。
西方科學知道什麼是壞習慣,而且也運用很多方法設法修正。然而,若知道如何透過觀察修去改變壞習慣,應該會有幫助。然而,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也許改變真的是件困難的事,因為它需要持之以恆才能產生效果。
問:心力的大小與觀察修有關係嗎?
答:兩者並沒有直接的關係,但透過觀察修可以提昇心力,可以使得本來沒心力的變得有心力。「觀察修」是方法,願意用這個方法,本身也需要心力,若沒有心力,就不會持續想辦法、願意使用這個方法。
用相違品去對治,以無明來說,要靠證空慧對治;而強有力的智慧又必須要強大的心力,也就是菩提心。菩提心力愈強,智慧的力道就會愈大。
以「死無定期」為例子說明,可能就容易理解了。一直覺得自己不會死,這種想法是壞習慣,要對治這種壞習慣,必須要修「不知何時會死」的心。如果只是口頭上講講「何時死不知道」,這種想法不會真正入心。
如果你把沒有入心的想法養成習慣,你所養成的不過就是一種影響不了你的心的習慣,而不是一種會影響你心的習慣。口頭上講講的皮毛,不斷串習,培養出來的也不過就是皮毛的習慣,根本不會真正影響你的心。所以,要設法讓你的心受影響,讓心被入了心的想法刺到,被刺一次不夠,要繼續刺兩次、三次、持續下去,這才是真正的「修」。
所謂的修,就是「一再、不斷反覆」。在修「死無定期」時,你不斷派出理由、例子、比喻、佛與上師說過的話,口徑一致指向同一個結論「你不知自己何時會死」,或是背一些很銳利、很刺心的偈誦,不斷引導內心做出「死無定期」的結論。
經論的文詞本身就有力量,你把這個力量集中到「死無定期」上;先讓理由在你心裡產生力量,而後把力量堆積到「死無定期」上;讓例子和比喻在你心上產生力量,也把力量推積到「死無定期」上。在這個過程中,你在進行的每一個累積,如果都帶著力量,那麼,培養出「死無定期」的這個習慣就會是有力量的習慣,而且會變成你新的習慣。一旦它養成了習慣,本來的那種覺得自己不會死的壞習慣就會消失。
…2013.11.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