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好的人也造過惡業,所以也會投生地獄受苦嗎?

我這輩子造了非常多惡業,也很難從今天開始不再造惡業、只造善業。就算是對佛法有信心、這輩子只造善業的人,他過去也曾經造過很多惡業。因此,就算是再好的人、造再多善業,來世也會不斷地投生惡趣受苦。該怎麼辦?

造惡業的結果是受苦,這是確定的事。但是,以我為例,我現在雖然有遭受一些困境,此外,還有很多過去世造下、等著感果的大惡業,但它們現在無法發揮作用。因為現在佔上風、擁有執政權的,是我以前造過的投生為人的業。在它還沒下台之前,其他的業暫時無法發揮效力。

一般來說,業與煩惱都是苦因。要除苦,佛教認為應該把努力的重點放在對治煩惱,而不是淨除曾造的業。因為曾造的業非常多,怎麼也清除不完;再者,就算清得完,只要煩惱還在,就會再度造業。因此,重點不在對治曾造的業,而是對治煩惱。一旦完全淨除煩惱,一方面不會再造新業,再者,由於投生必須具備業與煩惱這兩個緣,若沒有煩惱,就算過去曾經造過再多的業,它們就像壞掉的種子般無法發揮作用。所以佛法才說應該把重點放在對治煩惱。

但是,像我們這樣的人,很難在這輩子就獲得解脫,因此,來世如何不投生惡趣、獲得善的所依身,以便可以繼續努力獲得解脫,是我們必須認真規劃的事。在曾造過的很多善業與惡業中,我們要努力設法讓善業獲得出頭的機會。

該怎麼做呢?經論裡說,死後投生何處就看哪個業先成熟,愈重的業會愈先成熟。因此,具體的作法是,只要有機會造善業,就要讓它變成很重的善業。不要用毫不在意的心態去做,要很殷重,未做之前努力調整動機,正做之時要猛利專一,做完之後要隨喜祈願。用這種方式造善業,會讓善業變成力道強大的重業。對於已造的惡業若能生起悔意去懺悔,惡業的力量就會變小。就算無法從此再也不造惡業,至少在造惡業時,不要帶著高興、喜歡的心情做。正做時百般不願意,做完之後無比後悔,若能如此,雖然還是有造惡業,但惡業小而善業大,則感果的機會便能落在善業手中。

不過,如果只在業上努力,無法做得再多再久都無法真正解套。我們的策略是,透過在業上努力,為自己爭取到一、兩次好的投生,趁著生在善趣時把握良機,盡力消除煩惱,運氣好的話,可以在幾生之間就獲得解脫,此時,就算剩下的惡業再多,它們也不會再讓我們受苦了。

再者,若能踏實修行、打從心底生起慈悲心,真心希望一切有情可以離苦得樂,這樣的善業,沒有任何惡業能夠與之抗衡。我們再怎麼起瞋心,對象也很有限,也許生一、兩個人的氣,頂多生某個國家的氣,想把對方全都殺死。在這種心思中,瞋心的對象頂多就是幾十萬人,再多就幾億人。但是,慈悲心所緣的對象不只如此,而是遍滿虛空的一切有情。先不管事實的狀況如何,光是能真心這樣想:凡是虛空遍及之處,一切人、一切天人、一切畜牲、一切有情,願一切有情擁有一切安樂、脫離一切痛苦。光是這樣的心力,沒有任何惡業能抵得過了。

除了注意造業之外,另一個必須注意的環節是謹慎面對臨終。臨終前,心若能安住在善的方面,則善業也可以暫時獲得執政的機會。這方面可以做的準備有很多,你也可以交待認識的朋友,請他們在臨終前幫忙提醒你。此外,無論是工作、敵人或親人,雖然在今生無法完全如理取捨,但要時時提醒自己「這些,都只在未死之前有用而已啊!」未死之前,它們是我的親友、財物,我的確需要它們;但死了之後,誰都不再是我的敵人,也不再是親人,不再是父母,不再是子女,那時,自己與他們完全分開,財物受用也是如此,所以他與它們其實沒那麼重要。更何況,若下輩子投生到敵人家,則這輩子的敵人就成了你下輩子的親人,這輩子又何必恨之入骨、想盡辦法傷害他呢?總之,要經常提醒自己「一切都只是未死之前有用而已!」這種想法有助於臨終時不會對這些無用之事生起各種妄念。


再者,若你特別習慣或喜歡做某種善業,要長期持續去修持它。一旦養成習慣,臨終時就能很容易地緣在這個善法上。我的母親經常拿著唸珠唸六字大明咒,有一次她住院開刀,麻藥開始起作用時,她的手擺出的姿勢,就是平常拿唸珠的樣子。同樣地,若能恆常修悲心,而且平常在遇到困難、在非常害怕時,練習去想著有情,一心祈願「願其他有情不要遇到跟我一樣的困難」。若能養成習慣,除非意外猝死,臨終前來不及做任何思惟,否則,由於已經養成遇到困難就轉修悲心的習慣,臨終時刻,在深感痛苦之時,自然會轉念希望這種大苦不要發生在有情身上。一旦生起這種心,就是生起極大的善心。

《大涅槃經》說了一個喻,一對母女在渡河時被水沖走。兩個人在臨終前都在關心對方,希望對方能夠平安,這對母女死後都投生為天。說實在的,這種慈愛心其實很粗淺,但若連生起這樣的心都能投生天道,生起以一切有情為所緣的慈愛心能帶來多大的好處,當然不在話下。

再者,我們在遇到困難時都有找人幫忙的習慣,所以,若能養成習慣向佛求助,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皈依佛,則臨終前也很容易想起佛。在座很多同學都是外國人,你們似乎沒有拜託世間天神的習慣,真是值得慶幸!有些藏人一遇到困難就向護法求救,萬一養成習慣,臨終前憶念世間護法而不是佛,那就糟了。

…《2017如意牟尼夢語》第三講 2017.11.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