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12課-與「無實」相關的六個名相(六)自性無
六、自性無
自性有,透過自性而有。有時,它(有沒有自性)與「是不是自性」又有一點不同,不過,所謂不同,是講得仔細時才會講到的事,現在不講應該也是可以的。不過沒關係(,還是講一下好了)。之前講到「事實」一詞,「事實上沒有」周遍於一切法;但「是不是事實」則有差別。空性是事實,事實是什麼?是空。空是事實,非空性的瓶、柱等都不是事實。事實上沒有,也不是事實。就像這樣,問「自性是什麼」,若去觀察自性,會發現事實上沒有。事實上沒有自性,這是自性;空性是自性,非空性的其他一切法全都不是自性。所以,若不講空性,只要講到其他的法,(「不是」與「沒有」的)理解是很像的,不是自性、自性無,兩者很相似。
把「以自性無」縮寫為「無自性」,經論裡經常講的用詞都是「無自性」。那麼,所謂自性,平常我們會怎麼講?其實,對這個用詞的理解有很多粗細的差別。熱水是不是熱的?是,但熱不是水的自性。水是熱的,但熱不是水的自性;火是熱的,熱是火的自性。所以,火的熱是自性,水的熱則不是自性,這些用詞我們平常也會用。
即便只是用這樣的想法做為前提來思考,(也可以這樣運用:)例如某個壞人,他的自性不是壞的,只是暫時的緣造成的。講到「自性」的相反,就會講到「緣」。例如熱不是水的自性,為什麼?是靠著燃火燒水,水才會變熱,即使不是故意煮熱,但由於被陽光照射而變熱,是因為這樣水才變熱,若沒有這些緣,水不會熱;一旦這些緣消失,水就會變冷,熱就會消失,所以熱不是水的自性。但火任何時候都是熱的,若要滅掉火的熱,就必須滅火才行。所以,我們平常會用這種方法談是不是自性。
一個人再怎麼壞,是因為從小遇到壞的環境,若講得再仔細些,過去生他也遇到惡緣,由於遇到內外很多的惡緣,他變壞了;若沒有這些緣,他不是壞的,所以他的自性不是壞的。像這樣粗分的思考,我們現在也能夠用得上。
同樣地,之前說的「不是真的」、「事實上沒有」,若只是粗略地思考,生起煩惱的對境都可以這樣用。對於傷害者,去想「他不是事實,是我弄錯了」,即使無法思考理由,至少可以基於「經論裡是這麼說的,龍樹菩薩、佛是這麼說的」,而想「他不是真的壞,是我弄錯了才會想著他是壞的,他不是壞的;是我弄錯了,所以我才會覺得他傷害我,事實上他並沒有傷害我」,是吧?生起煩惱的對境全都無諦實,由自方無;從他那方面沒有做壞事,是我弄錯了,這不是他的自性,可以這樣去思考。
若對「無自性、事實上無」有很好的理解,可以這樣去思考一切法。佛由自方無,我相信的對象由自方無,生起悲心的對象由自方無,這樣是可以的;但現在我們還沒有得到很好的理解,這樣思考會弄混。所以,雖然在觀察時無論觀察什麼都可以,但是在修心之時,可以透過信心去思考,也可以透過粗分理解去思考「生起煩惱的對象無自性、事實上無」,這樣會有幫助。
對於這六個名相的解釋,到這裡應該是可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