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13課-《中觀寶鬘論》偈頌解釋-1
遠處所見色,近見更明了,陽焰設是水,云何近不見。
猶如諸遠者,見世間實有,近者則不見,無相如陽焰。
接著,對於這樣的無自性,祖師們是怎麼說的?龍樹菩薩在《中觀寶鬘論》、《中觀根本慧論》等論著裡又是怎麼說的?能夠仔細讀的人,應該要去閱讀這些論著的解釋,例如宗大師造的釋論等。現在,我打算從這些論典挑選一些偈頌,做一點解釋。但解釋時,我沒有重新調整順序。聖座講法時會調整順序,把這些偈頌匯整起來,首先講到煩惱的根本是我執時,會把《中觀寶鬘論》、《中觀四百論》、《中觀根本慧論》相關的偈頌整理在一起;解釋無自性時,又會再把這些論典的相關偈頌整理出來。聖座是如此根據意義去整理這些偈頌;但目前我只想很簡要地解釋,沒打算廣說,所以並未把它們整合後重新整理順序。我會先把《中觀寶鬘論》相關的偈頌解釋完後,接著再解釋其他論典的相關偈頌。。
在《中觀寶鬘論》中,解釋空性的篇幅約有一到兩品,其他的部份則屬於方便分。解釋空性的這些偈頌中,說了什麼呢?我們所見、所聞的諸物都如同陽焰,同樣地,在《三摩地王經》也以偈頌為文體,說明我們見聞的一切物都如同陽焰。「猶如春季日午時,行走士夫為渴逼,於諸陽燄見水聚,當知一切法如是。如於陽燄全無水,有情愚蒙欲飲彼,終不能飲無實水,當知一切法如是。」在春日太陽非常強的時候,在外行走而且口非常渴,走在山林,尤其是沙漠時,看到遠方的景象,那其實是陽焰,但他看到了水。他看到的不是真的,同樣地,我們看到的一切物也只是我們這樣看到了而已,並不是真的。
現代人也許不知什麼是陽焰,因為大多都待在都市裡。在印度南部,天氣很熱時會看見陽焰,會覺得遠處有像水般的東西在流動,在沙漠等處大多會看見陽焰。不只是看見,佛經說「行走士夫為渴逼」,特別說到在口很渴時看到,是有其理由的。
我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消息,有人因為道路崩坍而迷了路,他自述經歷時說,他一直走,水都喝完了,走到一片沙漠時,看到遠處有水,不只看到,而且心裡想著「的確有水」而高興地跑過去,但到了那裡發現根本沒有水。所以,不只是看到,在口很渴的時候,內心也應該有弄錯而覺得的確有水;若口不渴,可能會好一點,會想「有個很像水的東西」,不會馬上生起強烈的「的確有水」的執取。
龍樹菩薩在《中觀寶鬘論》說:「遠處所見色,近見更明了,陽焰設是水,云何近不見。猶如諸遠者,見世間實有,近者則不見,無相如陽焰。」一般是這樣的,遠遠地看到的色,由於距離遠而無法清楚辨識,但靠近時就能清楚辨識,一般的情況是這樣的。同樣地,以陽焰的情況來說,看到遠方有水,有些人會想「的確有水」。若那是真的水,在它旁邊的人就應該要看到水,但為何在它旁邊的人沒有看到水?自己遠遠地看,看到了水,若那真的是水,則走到它旁邊時應該也要看到水。若沒有看到,表示什麼?表示自己看到的不是真的水。只是陽焰,不是水。此即「遠處所見色,近見更明了,陽焰設是水,云何近不見。」
同樣地,「猶如諸遠者,見世間實有,近者則不見,無相如陽焰。」無論什麼物,這樣看過去,可以辨識出這是這、那是那,例如這是人、那是狗、這是房子、那是桌子……但如果這些都是真的,那麼「近者」的意思是「在他本身上去看」,應該要能很清楚地辨識出來才對,但沒有辦法,例如,到桌子本身上去看,無法辨識出桌子;對於被說「這是人」的那人本身上去找,找不到可以指出「這是人」的指陳處,由於找不到它,看不到它,所以非量、無諦實,如陽焰。
這兩首偈頌不一定要背,但因為它很重要,了解偈頌的意思是很重要的事。
猶如諸遠者,見世間實有,近者則不見,無相如陽焰。
接著,對於這樣的無自性,祖師們是怎麼說的?龍樹菩薩在《中觀寶鬘論》、《中觀根本慧論》等論著裡又是怎麼說的?能夠仔細讀的人,應該要去閱讀這些論著的解釋,例如宗大師造的釋論等。現在,我打算從這些論典挑選一些偈頌,做一點解釋。但解釋時,我沒有重新調整順序。聖座講法時會調整順序,把這些偈頌匯整起來,首先講到煩惱的根本是我執時,會把《中觀寶鬘論》、《中觀四百論》、《中觀根本慧論》相關的偈頌整理在一起;解釋無自性時,又會再把這些論典的相關偈頌整理出來。聖座是如此根據意義去整理這些偈頌;但目前我只想很簡要地解釋,沒打算廣說,所以並未把它們整合後重新整理順序。我會先把《中觀寶鬘論》相關的偈頌解釋完後,接著再解釋其他論典的相關偈頌。。
在《中觀寶鬘論》中,解釋空性的篇幅約有一到兩品,其他的部份則屬於方便分。解釋空性的這些偈頌中,說了什麼呢?我們所見、所聞的諸物都如同陽焰,同樣地,在《三摩地王經》也以偈頌為文體,說明我們見聞的一切物都如同陽焰。「猶如春季日午時,行走士夫為渴逼,於諸陽燄見水聚,當知一切法如是。如於陽燄全無水,有情愚蒙欲飲彼,終不能飲無實水,當知一切法如是。」在春日太陽非常強的時候,在外行走而且口非常渴,走在山林,尤其是沙漠時,看到遠方的景象,那其實是陽焰,但他看到了水。他看到的不是真的,同樣地,我們看到的一切物也只是我們這樣看到了而已,並不是真的。
現代人也許不知什麼是陽焰,因為大多都待在都市裡。在印度南部,天氣很熱時會看見陽焰,會覺得遠處有像水般的東西在流動,在沙漠等處大多會看見陽焰。不只是看見,佛經說「行走士夫為渴逼」,特別說到在口很渴時看到,是有其理由的。
我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消息,有人因為道路崩坍而迷了路,他自述經歷時說,他一直走,水都喝完了,走到一片沙漠時,看到遠處有水,不只看到,而且心裡想著「的確有水」而高興地跑過去,但到了那裡發現根本沒有水。所以,不只是看到,在口很渴的時候,內心也應該有弄錯而覺得的確有水;若口不渴,可能會好一點,會想「有個很像水的東西」,不會馬上生起強烈的「的確有水」的執取。
龍樹菩薩在《中觀寶鬘論》說:「遠處所見色,近見更明了,陽焰設是水,云何近不見。猶如諸遠者,見世間實有,近者則不見,無相如陽焰。」一般是這樣的,遠遠地看到的色,由於距離遠而無法清楚辨識,但靠近時就能清楚辨識,一般的情況是這樣的。同樣地,以陽焰的情況來說,看到遠方有水,有些人會想「的確有水」。若那是真的水,在它旁邊的人就應該要看到水,但為何在它旁邊的人沒有看到水?自己遠遠地看,看到了水,若那真的是水,則走到它旁邊時應該也要看到水。若沒有看到,表示什麼?表示自己看到的不是真的水。只是陽焰,不是水。此即「遠處所見色,近見更明了,陽焰設是水,云何近不見。」
同樣地,「猶如諸遠者,見世間實有,近者則不見,無相如陽焰。」無論什麼物,這樣看過去,可以辨識出這是這、那是那,例如這是人、那是狗、這是房子、那是桌子……但如果這些都是真的,那麼「近者」的意思是「在他本身上去看」,應該要能很清楚地辨識出來才對,但沒有辦法,例如,到桌子本身上去看,無法辨識出桌子;對於被說「這是人」的那人本身上去找,找不到可以指出「這是人」的指陳處,由於找不到它,看不到它,所以非量、無諦實,如陽焰。
這兩首偈頌不一定要背,但因為它很重要,了解偈頌的意思是很重要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