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課-《中觀寶鬘論》偈頌解釋-2(上)

士夫非地水,非火風及空,非識非一切,何者是士夫。
士夫六界合,故非是實有;如是一一界,合故亦非實。


上一堂課提到「如陽焰」,而所謂「如陽焰」的意思是,雖然遠遠地看到了,但若走到它的旁邊,到它本身上,或說去到所謂看到它在的那個地方卻看不到它,表示那不是真的。同樣地,補特伽羅等任何法,說「從遠處看」也是可以的,從遠處看雖然看到了,但不以遠遠地看到為滿足,而是到它本身上尋找,可是卻看不到。由於看不到,表示之前看到的並不是真的。

那麼,要如何在它本身上尋找呢?《中觀寶鬘論》說:「士夫非地水,非火風及空,非識非一切,何者是士夫。士夫六界合,故非是實有;如是一一界,合故亦非實。」先在補特伽羅上去看、去尋找。「士夫」指的是補特伽羅,天人、人、畜生、六道有情、聖者、凡夫……這些都是補特伽羅。這些所謂的「士夫」,所謂「這是一位士夫」,想著「這是一位補特伽羅」,說著「這是一位補特伽羅」、「看到補特伽羅」、「這位補特伽羅做了這個」,我們會這樣說與這樣想。這樣的補特伽羅,(事實上到底是什麼?)以下結合個別的例子來說,會比較容易理解。

看到那裡有一個人,想著「那裡有一個人」、「那裡有一位補特伽羅」,我們會有這樣的看見。若不以這樣的看見為滿足,不以看到的為準,想知道事實到底如何而到他上面去找,會發現「士夫非地水,非火風及空,非識非一切」。看到一個人而說「這是一個人」,(但事實呢?)就在你說「是人」的那裡去看一看,從頭頂到腳底都看一看。怎麼看?要不就從頭頂看到腳底;要不然,各位也可以看看自己;或者從最外層開始看,應該不會有人懷疑衣服是不是人,毫無爭議,不是,這很容易;衣服下一層是皮膚,皮膚下一層是肉,肉底下是骨頭。講這些時,各位要一一在心裡把它們顯現出來。以身體的上半部來說,在骨頭後面的是各種內臟,包括肺、肝、心臟;以頭部來說,在骨頭的後面是腦,以臉的下半部來說,在臉部骨頭的後面是舌頭,再往下的內臟是心臟等,再往下是腸,腸子裡面是穢物,這些都是地塵的聚集,算是地界、地大種。那麼,這些是人嗎?這些是這個人嗎?不是。要說出「不是」這句話,從某方面來說,可以說是很容易,這些並不是這個人。

除了上述列舉出來的這些,還有什麼?還有眼淚、口水、血液、紅白體液、尿液……等水界,還有屬於水大種的這一類。這些是這個人嗎?也不是。如果這些不是這個人,在這個人所在之處,還有什麼?有溫度,從頭頂到腳底屬於溫度的部份,是由火界所攝,這些是這個人嗎?不是。除此之外,還有什麼?有風,包括在口鼻之間出入的風息,若講得再仔細一點,在整個身體的脈中流動的氣,這些屬於風的部分是這個人嗎?是人嗎?不是。如果這些不是人,其他還有什麼?還有一些空間,例如口腔中的空間、身體裡的空間,這些都屬於空界,這些空界是這個人嗎?不是。若不是,其他還有什麼?還有心識。想著各種各樣的事情,有時生起貪心,有時生起嫉妒,有時生起慢心,有時生起善心,有時在觀察,這些心識都屬於識界。這些心識是這個人嗎?不是。

若確定這些都不是這個人,其他還有什麼?此即龍樹菩薩接著提出的問題「何者是士夫」。之前說了「非地水,非火風及空,非識」,那麼,這些的聚合是不是這個人?不是。若這些的聚合也不是這個人,不是補特伽羅,除了這些,其他又還有什麼?在這個可以指陳之處,其他什麼都沒有了。若這些都不是,又沒有其他的,就變成沒有指陳處,尋找找不到,所以「何者是士夫」。到這裡是一個段落。

既然尋找找不到,那麼,我們又是怎麼說出「那裡有個人」?在我們心上又是如何顯現出「那裡有個人」?答案是「士夫六界合,依於六界聚合而想「那裡有一個人」,就只是這樣而已。依於「有六界的聚合」而說「有這個人」,所以,所謂的「人」、「那裡有個人」、「這人如何如何」,所說的這些話裡的人,其體性就是這樣,只是依於六界聚合而安立,此即「士夫六界合故」,這幾個字是收攝後的字,展開來應該是「士夫是依於六界聚合而安立故」。若把士夫換成人,就成了「此人六界合故」,與狗結合就是「此狗六界合故」。

依於六界聚合而說有,就只是這樣而已;若把這拋開,把「依於六界聚合而想『有一個人』」、「依於有六界而想『有一個人』,而產生『有一個人』的看法」這些拋開,不根據這些看法,而去看那人本身是如何,會發現沒有,所以「非是實有」,不是真的。由於只是依於六界聚合而安立,所以不是真的,此即「士夫六界合,故非是實有」。

聽到這裡,我們的心裡會有什麼感覺?只是依於六界聚合而在內心顯現出「人」,只是這樣而已,但六界則是在事實上存在,這個人只是我們的心去安立的,不是真的,我們心裡會有這種想法。如果是這樣,那麼再去觀察地界本身,會發現地界也是依於它的許多支分聚合而安立的,所以地界也不是真的。就像這樣,水界、火界等,全部都只是依於自己的眾多支分聚合而安立,所以不是真的。此即「如是一一界,合故亦非實」。不是真的,在事實上沒有。


以下用粗分的名相,或說不講界,而講「依於身與心聚合而安立出人」,「依於人的蘊體聚合而安立出人」,這樣說的時候,似乎身與心在事實上是有的樣子,內心會這樣想。「這是身體」、「這是人的身體」,也只是依於手、腳、頭等支分,或說依於五種支分(四肢與軀幹)聚合而想著「這是人的身體」,就只是這樣而已,若去它上面尋找,除了這五個支分,無法另外指出什麼是身體,所以「這是身體」也不是真的。

這樣講的時候,似乎手是真的,似乎五個支分是真的,但這手也是依於手指頭、手掌等支分聚合而安立的。用手講似乎比較簡單,因為只是外面的皮膚覆蓋而已,裡面的骨頭是一段一段分開的,手指、手掌、手肘、上臂、肩胛骨這些都是分開的,關節與關節之間,說是連在一起,但其實沒有完全連在一起,中間還有筋和肉。總之,所謂「手」也是許多骨頭、皮、肉等聚合而安立的,事實上沒有。這樣講的時候,似乎手指頭是有的,但其實手指頭也是依於眾多支分聚合而安立的,手指頭的支分也是依於眾多支分聚合而安立的。這樣分析下去,就會講到微細的微塵,而微細的微塵也有它的支分,若說沒有支分是不對的,可以用理路成立「不可能沒有支分」。(微細的微塵)有支分,是透過這些支分聚合而安立。這樣說來,無論指著什麼色,全都是依而安立的。心識也是如此,心識有很多支分,依於這些支分聚合而安立為心識。以上是字詞解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