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課-前言與課程簡介

修正動機
 

無論做任何事,尤其是講聞佛法之前,都要透過皈依發心修正動機。透過皈依與發心,一方面祈請三寶的加持,二方面希望所作的事能利益一切眾生。靠著良好的動機與三寶的加持,不但能使得聽聞到的佛法為自己帶來利益,未來也能廣大地利益眾生。

聽聞佛法主要是為了瞭解法義並進一步實修,戰勝自己的煩惱,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。除此之外,帶著良好的動機聞法還可以累積無量福德、淨除許多罪障。所以,在每次上課的一開始,大家一起唸誦《皈依發心偈》來修正動機。

    諸佛正法眾中尊,直至菩提我皈依,我以所行施等善,為利眾生願成佛。

 

課程介紹


四聖諦這個主題我已講過三次,這次是第四次。第一次是「四聖諦初探」,針對還沒有真正學佛的人介紹四聖諦,希望即使對佛法認識不深的人也能稍微了解並運用得上,所以在那次的課程裡,我在不涉及前後世與太多佛法觀點的前提下介紹四聖諦;第二次是「四聖諦再探」,針對已經有佛法基礎的人,從佛法的角度做更深入的探討與詮釋;第三次是「大乘不共四聖諦」,針對已有經論基礎的人,把四諦的內容最更深入的介紹。

這些課程都有錄音,後來也有一些新加入的同學聽了這些課程,並跟我反應了一些意見。當年講這些課時,由於在場的同學大都有佛法的基礎,也都知道四諦的基本概念,所以那時我沒有仔細解釋四諦的名相與分類,而是直接把重點放在如何以理路證成四諦之理。這樣一來,不太熟悉佛法名相的初學者由於基礎不夠,聽這些課程的錄音便覺得聽不懂、跟不上,為了彌補這部份的缺失,所以有了這次「根據《現觀總義》介紹四聖諦」的課。之前的三次課程我都沒有用課本,但這次我會用《現觀總義》部份內容做為授課教材,也會針對某些特別重要的內容做統整性的提示,此外,我也會要求各位做一些功課,把該背的內容背下來,甚至會在課堂中直接要求大家覆誦。

聖座嘉瓦仁波切為大眾介紹佛法時,會先講述二諦、四諦的內涵,透過這個方式幫助大家認識佛法僧三寶。無論是否直接運用佛法名相,聖座總是以二諦與四諦做為基礎向大眾介紹佛法。因此,若能先對二諦、四諦、三皈依的體性與分類等有概略的認識,無論是聽聖座講法或閱讀他的著作,都更能掌握重點,理解聖座要傳達的內容。

上課時我主要使用的教材是聖福稱尊者的《現觀總義》,再加上宗喀巴大師造的《廣論》裡與四諦相關的內容。這部《現觀總義》是三大寺僧人學習《現觀莊嚴論》時會用到的教科書之一。西藏在宗大師降生之後,僧眾最多或說最有名的三座寺院是哲蚌寺、色拉寺與甘丹寺。三大寺各有兩個札倉,六個札倉中有兩個札倉(甘丹寺的一個和哲蚌寺的一個)在學習五大論時,是以聖福稱尊者的著作為教科書。

這門課我會用跟佛教徒自己人講話的方式進行。現代人重視教育,現代佛教徒也比以前更重視學習。在一個世紀以前,大多數的佛教徒只是靠著信心拜佛、持咒、做早晚課等,不太在意自己是否懂得佛教義理,但這種作法是錯的。當然,若是沒有機會學習經論,例如找不到老師教,或是自己完全沒有學習能力,這種人花很多時間做課誦與持咒,對他會有很大的幫助。但是,有能力與機會學習經論的人,不去學習經論,把時間都用在持咒、課誦、做儀軌,這種作法會讓他吃大虧。這就好比一個完全找不到東西吃的人,即使只是站在別人家的廚房門口聞一下飯菜香,他也會覺得聊勝於無,多少也能帶來一點幫助。但若食物就在眼前,光聞味道而不吃,不是很可惜嗎?



※ 摘要:
  • 聽聞佛法主要是為了瞭解法義並進一步實修,戰勝自己的煩惱,獲得暫時與究竟的安樂。
  • 若能先對二諦、四諦、三皈依的體性與分類等有概略的認識,無論是聽聖座講法或閱讀他的著作,都更能掌握重點,理解聖座要傳達的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