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課-略說道諦(中)

乙、略說五道(續)
 

二、加行道


接著,在靜慮中進一步以空性為所緣再度做觀察修,而後再做止住修,以如此止觀雙運的方式修空性。透過觀察修的力量可以獲得輕安,一旦獲得這樣的輕安,便得到毗婆舍那、進入加行道。

加行道分為四個階段: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法。到了忍位時會獲得不忘失陀羅尼,那時凡是你看過或聽過的任何文字與意義,都不會忘記。

 

三、見道


在具備靜慮與菩提心,以及緣空止觀的狀況下現證空性,就進入了見道。此即《心經》中的「波羅揭諦」,從此之後的道就是出世間道。

講到這裡,概略補充一下止與觀。止的作用是讓心能完全安住在某個所緣境上,觀的作用是觀察抉擇。要能看清楚某個東西,需要什麼?現代人因為用電很方便,所以感覺可能不太深刻,以下用油燈為例來說明。假設四周一片漆黑,你點了油燈,要能用它看清楚四周,需要兩個條件:第一,油燈本身必須夠亮;第二,燈芯不能劇烈晃動。同樣地,平常我們在思惟時不專心,一下想到甲,一下又想到乙,就像不斷晃動的燈芯一樣。止的作用可以讓心在緣某個對境時不會左右晃動,一旦獲得止,心就可以專注在某個所緣上。

再看看觀的作用。舉例來說,想到某個人時,若不只是想到,而且要把他的樣子在心裡清楚地顯現出來,就要一一去想他的五官,包括眼睛、鼻子等,以及他臉上的表情,這樣一來他的樣子就會變得很清晰。就像這樣,在止觀並用的情況下觀修空性,當現證空性之時,就會把空性看得非常清楚,此時就進入見道。

昨天課程裡舉了一個例子,軍人在黑暗中把稻草人誤認為真人,因此產生緊張或憤怒等情緒。如果那時他開槍射擊,就會發現那個人完全沒有反應,既沒有反擊也沒有倒下來,此時軍人就會知道那不是真的人,因為真人在被打了幾槍後,至少會動一動。此時,雖然天還沒亮,但軍人已經透過判斷知道那個人不是真的,這種狀況相當於透過理由證得無自性;而見道或說現證空性,相當於天亮之後,那個軍人親眼看到那個稻草人。從獲得見道位開始,投生惡趣的種子斷除,絕對不可能再投生惡趣。

獲得大乘見道位的菩薩,有很多不同於小乘見道位聖者的特質。包括:無論他布施多少財物甚至身體,吝嗇的心連一剎那都不可能生起;他不再受煩惱控制,所以不會再因為煩惱而投生輪迴,也不會再經歷生老病死等苦;他可以變幻出一百個像自己一樣的化身,而每一個化身又能再變化出一百個化身;若他要展現能力,他可以搖動一百個世間;無論他如何被火燒、被武器刺,都不會覺得苦,完全不會生起痛的作意,只有安樂的感受。上述這些初地菩薩的功德,我們很難用理路成立,僅能憑著有經驗者的描述建立概念,例如根據《十地經》、彌勒菩薩造的《寶性論》等認識初地菩薩的功德。

如果我們有機會親眼見到初地菩薩,恐怕會誤認對方是佛;甚至不必到初地菩薩的程度,只要稍微有一點跟大家不一樣的功德,我們就會稱對方是佛。由此可知,認識到底什麼是佛,是很重要的事。

 

四、修道與無學道


見道位菩薩是十地菩薩中的初地菩薩;之後從二地到十地菩薩都屬於修道位的菩薩。每一地的功德,皆以十倍的數量增長,例如二地菩薩的功德是初地菩薩的十倍,依此類推;八地菩薩以上的功德,很難用數量去衡量;至於十地菩薩的功德有多大呢?只能用「很像佛」來回答了。

二地以上是修道;一旦成佛便是究竟道,又稱為無學道。以上是根據大乘宗義做的解釋。

※ 摘要:
  • 以止觀雙運的方式修空性。透過觀察修的力量可以獲得輕安,一旦獲得這樣的輕安,便得到毗婆舍那、進入加行道。
  • 加行道分為四個階段:暖、頂、忍、世第一法。
  • 在具備靜慮與菩提心,以及緣空止觀的狀況下現證空性,就進入了(大乘)見道。
  • 見道位菩薩是十地菩薩中的初地菩薩;之後從二地到十地菩薩都屬於修道位的菩薩。
  • 二地以上是修道;一旦成佛便是究竟道,又稱為無學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