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課-概說十六品類

四諦各有四個特質,加起來共有十六項,此即一般常會提到的四諦十六行相。由於時間不夠,所以這門課只能概略地說,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「《釋量論》第二品略講」這門課。

請看到《現觀總義》第221頁:「諸依止顛倒解脫道之外道,於四諦上承許顛倒趣入,(自宗)善破此後,於四他宗自諦上抉擇十六行相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,錯誤認識解脫道的外道,他們對四諦的主張有十六項顛倒的增益,自宗破除這些顛倒的主張,並說明四諦正確的特質即四諦十六行相。

世界上有很多宗教都有自己的宗義主張,其中印度教的見解相對上來說比較深細,一方面是因為印度教內部一向有討論的習慣,這些宗義主張是他們透過思考產生的結果,而不是單純依靠信心喊出來的看法。再加上有些印度教的修行者有神通,從而使得印度教的宗義主張比其他宗教更加深細。

但是印度教的宗義內容被佛教破斥,佛教同時提出了正確的見解。佛教這麼做並不是為反對而反對,也不是刻意要與他們起爭執,是因為佛教徒自己可能會犯下與外道相同的錯誤,所以必須把正確的看法說清楚。有些人自詡為佛教徒,宣稱自己講的是大乘、甚至是密乘的法,但仔細看他們的主張其實與印度教大同小異。若不認識外道的主張錯在哪裡,自己就很難避免重蹈覆轍;若能以理路觀擇外道宗義到底錯在哪裡,也能因此消除自己內心可能有的錯誤看法。

「正理自在(法稱論師)云:『於四諦增益,堅樂我我所,此等十六相,非真而愛著。於彼相違義,真性相了達,善修之正見,能破愛隨行。』」文中的偈頌出自《釋量論》,意思是修習四諦十六行相便能斷除貪愛,也能消除由貪愛引生的一切煩惱,獲得解脫。以下繼續說明一般凡夫與外道對苦諦的四種錯誤看法。「此復,述說(初者)顛倒趣入苦(諦)之行相,執著淨、樂、常、我。四者之對治,則是空、苦、無常與無我。」文中說的「顛倒趣入苦(諦)之行相」的苦是指輪迴的蘊體,對於它有四種錯誤的看法,執輪迴的蘊體是淨、樂、常、我。為了對治這四種錯誤的看法,所以佛宣說空、苦、無常、無我。

希望各位能夠把佛陀宣說的四法印背起來。四法印非常重要,佛陀不只在大小乘經裡多次宣說,也經常對動物唸誦四法印。四法印被視為是佛語的精華。若做得到,最好能把四諦十六行相都背起來;若做不到,至少要把四法印的內容「諸行無常,有漏皆苦,諸法空無我,涅槃寂靜」背下來並經常唸誦。

※ 摘要:
  • 四諦各有四個特質,加起來共有十六項,此即一般常會提到的四諦十六行相。
  • 一般凡夫與外道對輪迴的蘊體有四種錯誤的看法,執輪迴的蘊體是淨、樂、常、我。為了對治這四種錯誤的看法,所以佛宣說空、苦、無常、無我。
  • 請至少把四法印的內容「諸行無常,有漏皆苦,諸法空無我,涅槃寂靜」背下來並經常唸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