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39課-為何對蘊體生貪?
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我們對自己的蘊體或說身心有很大的貪愛,這又是為什麼?以下僅以身體為例說明,明白這個道理後其他的就可以類推。為什麼我們對這個身體特別地貪愛,對其他的身體就沒這麼貪愛?以我來說,為什麼我會對這個身體生起特別的貪愛?主因是什麼?是這個身體的美醜好壞嗎?因為這個身體特別好,所以我特別地貪愛它嗎?
同學:因為對這個身體有感覺,所以貪愛這個身體。
老師:你說的「感覺」是什麼意思?
同學:苦與樂的感覺。
老師:這個身體有苦樂的感覺,那個身體同樣也有苦樂的感覺,但你對那個身體沒有貪著,對這個身體特別貪著,為什麼?
經典裡的答案是:因為我們認為有獨立存在的我,而這個身體是我的,才會對這個身體有特別的貪著;其他的身體,由於我們沒有「是我的」的想法,就沒有特別的貪著。以上是經典裡的說法,對於這種說法,我們應該要進一步去確認才行。所以接下來,我們就帶著證詞與證據,上法院打官司吧!哈哈。
各位請看,現在桌上放了一張普通的紙,以及一張十元馬幣。有個小孩子把那張普通的紙撕破,我不會生氣;但若他撕了那張十元紙鈔我會生氣。為什麼?
同學:因為那張十元紙鈔有價值。
老師:對。說得更直接些,因為我喜歡那張十元紙鈔,那張普通的紙我沒有特別的喜歡;若用佛教的說法則是,因為我對那張十元紙鈔有貪欲,對那張白紙沒有貪欲。弄丟那張普通白紙不會不開心,但弄丟那張十元紙鈔則會不開心,為什麼?因為我對普通白紙沒有貪心,對十元紙鈔有貪心。
如果我們對任何東西都沒有貪心,心就沒有不快樂的機會,也沒有生氣的機會。讓心不快樂的基礎是貪欲,生氣與嫉妒的基礎也是貪欲。被我嫉妒的某人若得到那張普通白紙,我不會嫉妒他;若他得到十元紙鈔我會嫉妒。由此可知,是否產生嫉妒也與貪欲有關。
接著再往下問,我為何會對十元紙鈔生起貪心?先看以下這個例子。我的手上有兩張紙鈔,一張是十元紙鈔,一張是百元紙鈔。若弄丟十元紙鈔,我會有點不開心;若弄丟百元紙鈔,我會更不開心。為什麼?因為我對十元紙鈔的貪欲較小,對百元紙鈔的貪欲較大。
不了解心識運作方式的人,可能會說:「因為百元紙鈔的價值較大,十元紙鈔的價值較小。」但事實上,內心快樂與否並不是由外在的事實決定。例如對不懂得紙鈔價值的小孩子而言,雖然事實上兩張紙鈔的價值有別,但無論弄丟哪一張紙鈔對他而言都沒有差別。再例如,十元紙鈔是我的,百元紙鈔是翻譯的。雖然我知道百元紙鈔的價值大過十元紙鈔,但若翻譯弄丟了他的百元紙鈔,我不會覺得可惜,為什麼?因為那是翻譯的錢。我明知道百元紙鈔價值較大,但我對它的貪欲不及對這張十元紙鈔,我也不會去保護那張百元紙鈔,但我會保護這張十元紙鈔。為什麼?因為十元紙鈔是我的,百元紙鈔不是。
由此可知,生起貪欲的根本與「我的」有關。只要沒有改變「我」、「我的」的想法,就沒有辦法消除貪欲;在還未消除貪欲之前,就無法消除瞋心,也無法消除不快樂。雖然有一些暫時性的辦法可以減低不快樂與瞋心,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。就好比膽病發作時會不想吃油膩的食物,暫時上來看,這個人對於油膩食物好像沒有貪欲,但事實上他對油膩食物的貪欲沒有消失。一個現在一看到油膩食物就覺得厭惡、說著「不要!快拿走」的人,一旦膽病好了,又會馬上說「快點拿來給我吃!」。
若想要徹底除苦,就必須徹底除掉煩惱;若要徹底消除煩惱,就必須徹底改變對「我」與「我的」的看法。因此才說一切煩惱的根本是薩迦耶見,執「我、我的」為自主成立。之前給各位的回家作業裡,有一個題目是「輪迴的根本是什麼?是我執;輪迴的主因是什麼?是貪欲。」
※ 摘要:
同學:因為對這個身體有感覺,所以貪愛這個身體。
老師:你說的「感覺」是什麼意思?
同學:苦與樂的感覺。
老師:這個身體有苦樂的感覺,那個身體同樣也有苦樂的感覺,但你對那個身體沒有貪著,對這個身體特別貪著,為什麼?
經典裡的答案是:因為我們認為有獨立存在的我,而這個身體是我的,才會對這個身體有特別的貪著;其他的身體,由於我們沒有「是我的」的想法,就沒有特別的貪著。以上是經典裡的說法,對於這種說法,我們應該要進一步去確認才行。所以接下來,我們就帶著證詞與證據,上法院打官司吧!哈哈。
各位請看,現在桌上放了一張普通的紙,以及一張十元馬幣。有個小孩子把那張普通的紙撕破,我不會生氣;但若他撕了那張十元紙鈔我會生氣。為什麼?
同學:因為那張十元紙鈔有價值。
老師:對。說得更直接些,因為我喜歡那張十元紙鈔,那張普通的紙我沒有特別的喜歡;若用佛教的說法則是,因為我對那張十元紙鈔有貪欲,對那張白紙沒有貪欲。弄丟那張普通白紙不會不開心,但弄丟那張十元紙鈔則會不開心,為什麼?因為我對普通白紙沒有貪心,對十元紙鈔有貪心。
如果我們對任何東西都沒有貪心,心就沒有不快樂的機會,也沒有生氣的機會。讓心不快樂的基礎是貪欲,生氣與嫉妒的基礎也是貪欲。被我嫉妒的某人若得到那張普通白紙,我不會嫉妒他;若他得到十元紙鈔我會嫉妒。由此可知,是否產生嫉妒也與貪欲有關。
接著再往下問,我為何會對十元紙鈔生起貪心?先看以下這個例子。我的手上有兩張紙鈔,一張是十元紙鈔,一張是百元紙鈔。若弄丟十元紙鈔,我會有點不開心;若弄丟百元紙鈔,我會更不開心。為什麼?因為我對十元紙鈔的貪欲較小,對百元紙鈔的貪欲較大。
不了解心識運作方式的人,可能會說:「因為百元紙鈔的價值較大,十元紙鈔的價值較小。」但事實上,內心快樂與否並不是由外在的事實決定。例如對不懂得紙鈔價值的小孩子而言,雖然事實上兩張紙鈔的價值有別,但無論弄丟哪一張紙鈔對他而言都沒有差別。再例如,十元紙鈔是我的,百元紙鈔是翻譯的。雖然我知道百元紙鈔的價值大過十元紙鈔,但若翻譯弄丟了他的百元紙鈔,我不會覺得可惜,為什麼?因為那是翻譯的錢。我明知道百元紙鈔價值較大,但我對它的貪欲不及對這張十元紙鈔,我也不會去保護那張百元紙鈔,但我會保護這張十元紙鈔。為什麼?因為十元紙鈔是我的,百元紙鈔不是。
由此可知,生起貪欲的根本與「我的」有關。只要沒有改變「我」、「我的」的想法,就沒有辦法消除貪欲;在還未消除貪欲之前,就無法消除瞋心,也無法消除不快樂。雖然有一些暫時性的辦法可以減低不快樂與瞋心,但無法根本解決問題。就好比膽病發作時會不想吃油膩的食物,暫時上來看,這個人對於油膩食物好像沒有貪欲,但事實上他對油膩食物的貪欲沒有消失。一個現在一看到油膩食物就覺得厭惡、說著「不要!快拿走」的人,一旦膽病好了,又會馬上說「快點拿來給我吃!」。
若想要徹底除苦,就必須徹底除掉煩惱;若要徹底消除煩惱,就必須徹底改變對「我」與「我的」的看法。因此才說一切煩惱的根本是薩迦耶見,執「我、我的」為自主成立。之前給各位的回家作業裡,有一個題目是「輪迴的根本是什麼?是我執;輪迴的主因是什麼?是貪欲。」
※ 摘要:
- 我們認為有獨立存在的我,而這個身體是我的,才會對這個身體有特別的貪著。
- 如果我們對任何東西都沒有貪心,心就沒有不快樂的機會,也沒有生氣的機會。
- 生起貪欲的根本與「我的」有關。只要沒有改變「我」、「我的」的想法,就沒有辦法消除貪欲;在還未消除貪欲之前,就無法消除瞋心,也無法消除不快樂。
- 輪迴的根本是我執,輪迴的主因是貪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