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41課-如何消除對我的貪
講到這裡,各位可能對這個概念有一點理解,但不能停在這裡。在內心獲得堅固定解之前,要繼續透過各種理路與譬喻,思惟「在蘊體之外,沒有獨立自由的我」,並且去觀修。若能透過觀修消除對「我」的耽著,也就不會有對「他」的耽著,那時你就能單純地根據事實來考慮與處理事情,在你的感覺裡,你的一百元與他人的一百元就會是一樣的。
一旦透過觀修消除對我的貪,也就不會產生對「我的」的貪;一旦沒有貪,當那些號稱為我的東西被損壞時,內心就不會混亂,一切緊張、擔心也都不會產生。當然,如果擔心會帶來很多好處,不再擔心就是很糟的事;但擔心其實根本沒有用。一旦沒有貪,就不會傷害他人的生命。想想看,人為什麼會殺害別人的生命?可能是為了奪取對方的財物;為何要奪取他人的財物?因為貪欲。有可能是因為瞋心而殺害他人,但為何起瞋心?因為認為對方傷害了自己,例如害自己損失財物。但如果對財物沒有貪心,又怎麼會因此而生氣呢?就像剛才舉過的例子一樣,我對一張普通的白紙沒有貪心,若有人撕掉那張白紙,我不會生氣。
如此繼續推論下去會知道,若沒有貪心,就不會造任何惡業。即使說了粗惡語,但若不是為了自己,而是一心一意為了利益對方,說粗惡語不是在造惡業;若沒有造惡業,就不會有任何苦苦。再者,若沒有貪,就不會再在輪迴中投生;一旦不再投生輪迴,也就不會再有伴隨著生而來的老、病、死等輪迴苦。由此可知,一切苦的根本是從覺得「有獨立自主的我」這種感覺來的,而唯一能對抗它的辦法是去思考「獨立自主的我並不存在」。
舉例來說,在某個人很生氣的時候,為了平息他的瞋心,你叫他想點別的事情,這種作法能不能傷害到瞋心?一個修定功夫很好的人,生氣時若馬上數息,隨著呼吸數數字,由於那時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,他就不會那麼生氣。但這個方法只對平常有修三摩地並且已有一定能力的人有用。你們認為這個方法有沒有傷害到他的瞋心?
同學:暫時有用。
老師:即便只是暫時,這樣做有暫時傷害到他的瞋心嗎?
同學:應該是沒有吧!
老師:對,並沒有。
這個方法看起來暫時有用,並不是因為暫時傷害了瞋心,而是暫時搶走了瞋心起現行的機會。要怎樣才算是有傷害到瞋心呢?以修觀呼吸為例,我觀呼吸十分鐘後,覺得自己比較不生氣了,如果這表示觀呼吸有傷害瞋心的效果,則繼續觀呼吸一小時,瞋心應該要變得更小,繼續觀呼吸兩小時,瞋心要再變得更小,乃至再多觀呼吸幾個小時,最後起身時應該不會再起瞋心,這樣才算是傷害到瞋心。但是,觀呼吸並沒有這樣的效果。
修習與瞋心相反的慈愛心,可以傷害到瞋心。透過理由增長慈愛心的方法很多,概略地說,例如去想「這個人雖然現在傷害我,但他曾經如此如此利益過我」,尤其,若能好好想一想,是什麼原因使得他現在做出傷害我的事,會發現自己其實也摻了一腳;再者,雖然從表面上看,這個人是傷害了我,但從更長遠的角度看,他是在幫助我。就像這樣,若能透過思惟讓這些想法的力道愈強,瞋心就會愈來愈小,一段時間之後再看到同一個人,就不會生他的氣了。
醫生治病的時候,會先弄清楚致病的原因,看看身體裡的病菌是哪一種,然後才使用能消除這種病菌的藥。由於這個藥是某種病菌的正對治,吃了藥之後,病菌的力量才會愈來愈小。對治煩惱也是如此,要先弄清楚與各個煩惱相反的心識,想辦法增強些這些心識,煩惱才能漸漸減弱。我們說要對抗煩惱,但要怎麼對抗呢?例如以同一個人為所緣,「覺得他好」與「覺得他壞」這兩種想法是對立的,一者增強了,另一者就會減弱。就像冷與熱這兩種觸,兩者不可能同時都增強;一者強了,另一者就會變弱。所以,若要消除「做為蘊體的主人、獨立自主的我是存在的」這種想法,唯一的方法是生起「那種我不存在」的想法,此外沒有別的辦法。因此,若要完全根除煩惱、完全消除痛苦,唯一的辦法就是生起證無我慧。若把證無我慧放在一邊,把時間花在別的事情上,等於拿掉了能除苦的根本。
消除我執最主要的藥是證無我慧。那麼,是否只要拿到這一味藥就好,其他什 麼都不需要?當然不是!要吃藥除了要有藥,還得有水,不然如何把藥吞下去?有些藥必須透過注射才能到達體內,所以還需要針頭、針筒等各種器材。所以,要設法讓其他一切法的實修,都成為證無我慧的支分。這個概念在《入行論》第九品的第一偈有說:「此等一切支,佛為智慧說。故欲息苦者,當啟空性慧。」透過做課誦、拜懺、供養等法行淨除罪障,將有助於增長智慧,可以更有力、更清晰地思惟無我義。佛陀曾說過,我們現在稍微願意對空性投注一點關心,願意聽人家講一點空性的道理,都不是很容易的事。若不是過去曾累積很大的福德資糧,一聽到無我就會覺得反感,即使沒有出口批評,心裡也不會有絲毫的希求心,就算被朋友硬拉去聽法,也會一聽到無我就會開始打瞌睡,講到其他主題時就會馬上清醒過來。
既然佛陀說其他一切實修都是證無我慧的支分,我們就應該要讓自己所做的一切其他的實修,都成為證無我慧的支分。方法是什麼呢?把學習無我放在最主要的位置,為了能學好無我,首先要生起歡喜心,要為自己有機會學習無我感到很歡喜,為此,必須明白我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本;為了明白這件事,必須明白我執會造成對我的貪,從而引發種種煩惱,於是造業、受苦。必須對這層層的關係有非常清楚地瞭解,才會打從心底裡生起「我執真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本」這種想法,然後才會相信消除我執的方法是證得無我,才會對證無我慧生起真正的希求心。
※ 摘要:
一旦透過觀修消除對我的貪,也就不會產生對「我的」的貪;一旦沒有貪,當那些號稱為我的東西被損壞時,內心就不會混亂,一切緊張、擔心也都不會產生。當然,如果擔心會帶來很多好處,不再擔心就是很糟的事;但擔心其實根本沒有用。一旦沒有貪,就不會傷害他人的生命。想想看,人為什麼會殺害別人的生命?可能是為了奪取對方的財物;為何要奪取他人的財物?因為貪欲。有可能是因為瞋心而殺害他人,但為何起瞋心?因為認為對方傷害了自己,例如害自己損失財物。但如果對財物沒有貪心,又怎麼會因此而生氣呢?就像剛才舉過的例子一樣,我對一張普通的白紙沒有貪心,若有人撕掉那張白紙,我不會生氣。
如此繼續推論下去會知道,若沒有貪心,就不會造任何惡業。即使說了粗惡語,但若不是為了自己,而是一心一意為了利益對方,說粗惡語不是在造惡業;若沒有造惡業,就不會有任何苦苦。再者,若沒有貪,就不會再在輪迴中投生;一旦不再投生輪迴,也就不會再有伴隨著生而來的老、病、死等輪迴苦。由此可知,一切苦的根本是從覺得「有獨立自主的我」這種感覺來的,而唯一能對抗它的辦法是去思考「獨立自主的我並不存在」。
舉例來說,在某個人很生氣的時候,為了平息他的瞋心,你叫他想點別的事情,這種作法能不能傷害到瞋心?一個修定功夫很好的人,生氣時若馬上數息,隨著呼吸數數字,由於那時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,他就不會那麼生氣。但這個方法只對平常有修三摩地並且已有一定能力的人有用。你們認為這個方法有沒有傷害到他的瞋心?
同學:暫時有用。
老師:即便只是暫時,這樣做有暫時傷害到他的瞋心嗎?
同學:應該是沒有吧!
老師:對,並沒有。
這個方法看起來暫時有用,並不是因為暫時傷害了瞋心,而是暫時搶走了瞋心起現行的機會。要怎樣才算是有傷害到瞋心呢?以修觀呼吸為例,我觀呼吸十分鐘後,覺得自己比較不生氣了,如果這表示觀呼吸有傷害瞋心的效果,則繼續觀呼吸一小時,瞋心應該要變得更小,繼續觀呼吸兩小時,瞋心要再變得更小,乃至再多觀呼吸幾個小時,最後起身時應該不會再起瞋心,這樣才算是傷害到瞋心。但是,觀呼吸並沒有這樣的效果。
修習與瞋心相反的慈愛心,可以傷害到瞋心。透過理由增長慈愛心的方法很多,概略地說,例如去想「這個人雖然現在傷害我,但他曾經如此如此利益過我」,尤其,若能好好想一想,是什麼原因使得他現在做出傷害我的事,會發現自己其實也摻了一腳;再者,雖然從表面上看,這個人是傷害了我,但從更長遠的角度看,他是在幫助我。就像這樣,若能透過思惟讓這些想法的力道愈強,瞋心就會愈來愈小,一段時間之後再看到同一個人,就不會生他的氣了。
醫生治病的時候,會先弄清楚致病的原因,看看身體裡的病菌是哪一種,然後才使用能消除這種病菌的藥。由於這個藥是某種病菌的正對治,吃了藥之後,病菌的力量才會愈來愈小。對治煩惱也是如此,要先弄清楚與各個煩惱相反的心識,想辦法增強些這些心識,煩惱才能漸漸減弱。我們說要對抗煩惱,但要怎麼對抗呢?例如以同一個人為所緣,「覺得他好」與「覺得他壞」這兩種想法是對立的,一者增強了,另一者就會減弱。就像冷與熱這兩種觸,兩者不可能同時都增強;一者強了,另一者就會變弱。所以,若要消除「做為蘊體的主人、獨立自主的我是存在的」這種想法,唯一的方法是生起「那種我不存在」的想法,此外沒有別的辦法。因此,若要完全根除煩惱、完全消除痛苦,唯一的辦法就是生起證無我慧。若把證無我慧放在一邊,把時間花在別的事情上,等於拿掉了能除苦的根本。
消除我執最主要的藥是證無我慧。那麼,是否只要拿到這一味藥就好,其他什 麼都不需要?當然不是!要吃藥除了要有藥,還得有水,不然如何把藥吞下去?有些藥必須透過注射才能到達體內,所以還需要針頭、針筒等各種器材。所以,要設法讓其他一切法的實修,都成為證無我慧的支分。這個概念在《入行論》第九品的第一偈有說:「此等一切支,佛為智慧說。故欲息苦者,當啟空性慧。」透過做課誦、拜懺、供養等法行淨除罪障,將有助於增長智慧,可以更有力、更清晰地思惟無我義。佛陀曾說過,我們現在稍微願意對空性投注一點關心,願意聽人家講一點空性的道理,都不是很容易的事。若不是過去曾累積很大的福德資糧,一聽到無我就會覺得反感,即使沒有出口批評,心裡也不會有絲毫的希求心,就算被朋友硬拉去聽法,也會一聽到無我就會開始打瞌睡,講到其他主題時就會馬上清醒過來。
既然佛陀說其他一切實修都是證無我慧的支分,我們就應該要讓自己所做的一切其他的實修,都成為證無我慧的支分。方法是什麼呢?把學習無我放在最主要的位置,為了能學好無我,首先要生起歡喜心,要為自己有機會學習無我感到很歡喜,為此,必須明白我執是一切痛苦的根本;為了明白這件事,必須明白我執會造成對我的貪,從而引發種種煩惱,於是造業、受苦。必須對這層層的關係有非常清楚地瞭解,才會打從心底裡生起「我執真的是一切痛苦的根本」這種想法,然後才會相信消除我執的方法是證得無我,才會對證無我慧生起真正的希求心。
※ 摘要:
- 若能透過觀修消除對「我」的耽著,也就不會有對「他」的耽著,那時你就能單純地根據事實來考慮與處理事情。
- 一切苦的根本是從覺得「有獨立自主的我」這種感覺來的,而唯一能對抗它的辦法是去思考「獨立自主的我並不存在」。
- 既然佛陀說其他一切實修都是證無我慧的支分,我們就應該要讓自己所做的一切其他的實修,都成為證無我慧的支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