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課-略說上部宗義主張的無我

以上說的無我,是所有佛教宗義都承許的觀點。以桌子為例,所謂桌子,並不在這五個支分之外,這是佛教各宗都承許的無我見地。在這個基礎上,上部宗義把無我的內涵開展得更為深細。

各位現在都看到我的右手握著這桌子的腳。請問各位,我現在摸著桌子嗎?(同學說有)接著,請注意看,我的右手握著桌腳的姿勢並沒有換,但現在這隻桌腳被拆下來,看起來只是一隻小木棍。請問各位,我現在摸著桌子嗎?(同學說沒有)事實上,剛才與現在,我的右手握著相同的東西,為什麼剛才我有摸著桌子,現在沒有呢?難道桌子從我的手上跑出去了嗎?

從剛才舉的例子可知,所謂的摸到桌子,只是依靠著摸到桌子的支分,而安立出「摸到桌子」;依於摸到了我的手而產生「摸到了我」這種想法。所以這些論述,都只是靠著想法而成立的論述;若不結合內心的想法,就無法單獨成立這些論述。事實上,手摸到的地方只有桌腳,但說的時候卻成了「摸到了桌子」,因此這話是假的;雖然是假,但不是完全沒有。理解空性時,最難的部份就在這裡:是假,但不是沒有。

依於這五個支分而安立了桌子,雖然桌子是假的,那麼這五個支分是真的還是假的?我們會覺得它們是真的。但如果再去分析這五個支分,以這個桌腳來說,它可以區分為兩半,左半部與右半部,而且這兩半本來就是不一樣的,不是我去分了它們才變得不一樣。請看,我的右手握著右半部,左手握著左半部,左半與右半是不一樣的、分開的。這個長木條,並不存在於左半部和右半部之外,你可以指著左半部說它是長木條的左半部,指著右半部說它是長木條的右半部,但除了這兩個部分外,你無法指著其他部份說它是長木條。講到這裡,我們雖然同意長木條是依於左半部與右半部安立出來的,但也會覺得左半部與右半部則不必觀待其他者、自在而有的樣子。

我們還可以繼續分割,把長木條的左半部與右半部,各再切兩半,長木條就成了四個部份;這四段還可以再繼續分割,切到最細,最後剩下最小的微塵單位。這個無法再分割、最小的微塵單位,總不能再說它是心安立出來的吧?在佛教四部宗義中,毗婆沙宗和經部宗就是這麼主張的,他們認為這個最小的微塵單位沒有支分、不能再分割了,所以它不是假的,不是心安立出來的;但上部宗義反對這種看法,他們認為這所謂的最小微塵單位仍有其支分,仍是依於支分安立出來的。至此,便進入一個非常麻煩的議題。

這所謂最小的微塵單位還有沒有支分呢?現代科學應該認為最微細的微塵沒有支分,但不確定他們所謂的無支分,與佛法說的無支分意思是否相同。這是可以再繼續研究的事。

若所謂最小的微塵單位是有支分的,則這個所謂的最小單位也是以心安立出來的。這樣一來,一切都是心安立的。談到這裡,有人會接著問:「若一切都是心安立出來的,是否我隨便想什麼就是什麼呢?」針對這個問題,要談的內容就很多了。

剛才談的這些內容,若能掌握到其中的核心關鍵,並且稍微做一點實修,就算你只懂一半,然後概略做一點思惟,就能在暫時上提供很大的幫助,會使你在遇到困難時大大減低內心的緊張。再者,為了能明白這些核心關鍵而做的種種學習與努力,是最有力的淨罪集資;若能透過這些過程真正學懂,你也就真正走上解脫和成佛之道。

要懂得無我就必須學習,即使無法馬上學懂,只要持續去上課、討論、思考,不斷地努力,一定會漸漸進步。要知道,就算是一位很懂空性、很會教書的老師,也沒辦法在幾天之內就讓一個初學者完全掌握這些內容,就算聖座嘉瓦仁波切親自來教,恐怕也沒有辦法。但只要我們不斷去學,就會愈學愈深,愈學愈清楚。

說這段話是想提醒大家:懂得一些粗略的內容後,不要就此感到滿足,不要停在這裡;繼續思考、繼續學習,你會再懂得更多;再繼續思考與學習,你會再懂得更深一些。聖座在講法時經常說:「這裡還有可以再深入探討之處。」但他沒有繼續往下說,因為怕講了我們也聽不懂。然而,當你自己付出了努力,終於稍微懂一點時,再去聽聖座講法,你會覺得他說了很多前所未聞的新東西,覺得自己得到不同於以往的理解。但如果你重新去聽十年或十五年前,你曾經親自參加過的法會錄音,才發現這些內容他那時就早已講過了。其實,這些內容聖座一直都有說,但只有自己付出努力去學習與思惟、認真地淨罪集資後,才終於稍微聽得到聖座講的話。

請各位要努力學習無我,就算暫時無法非常努力,至少不要失去「我要學」的欲求,並且不斷地祈願:我要一直繼續學下去,從今生到來生,到還沒學到究竟之前,都要在證得空性這件事情上付出全部的努力!

※ 摘要:
  • 理解空性時,最難的部份就在:是假,但不是沒有。
  • 上部宗義認為所謂的最小微塵單位仍有其支分,仍是依於支分安立出來的。所謂的最小單位也是以心安立出來的。這樣一來,一切都是心安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