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從基道果建立對佛法的認識
透過「基道果」來確立教法的內容,是佛法非常不共之處,其中蘊藏了非常重要的關鍵。
四聖諦法輪,是佛陀最初講的法。當時佛陀透過體性、作用、作用與果三個角度詮說,把四聖諦的內涵做了統整性的揭示。從體性詮說四聖諦,佛陀說:「此是苦聖諦、此是集聖諦、此是滅聖諦、此是道聖諦。」從作用詮說四聖諦,佛陀說:「苦應知、集應斷、滅應證、道應修。」從作用與果詮說四聖諦,佛陀說:「苦應知而無知、集應斷而無斷、滅應證而無證、道應修而無修。」這段話,收錄在《甘珠爾》的《出家經》裡佛陀說的是:「苦已知、集已斷、滅已證、道已修。」
以上三段內涵,正是基、道、果的論述。從體性詮說四諦是「基的論述」;從作用詮說四諦是「道的論述」;從作用與果詮說四諦是「果的論述」。也就是說,四聖諦是透過「基道果」而確立出來的。大乘地道也是透過「基道果」而建立的:基之二諦、道之方便與智慧、果之二身。咒乘教法的確立方式,同樣是透過「基道果」的論述而建立的。
佛陀開示的道與果,並非來自臆測,也不是單憑「佛經有說」為理由就要大家照著做,更不是依靠神通現起而安立出來的,而是依據他對真實情況做的最徹底的探究。清楚了解真相後,以真相為根據而開展的道,才會是無誤而清淨的方法;一旦所依靠的方法是無誤的,得到的果也就是無欺誑的。
以佛法的學習方式為例,學習《現觀》、《中觀》、《釋量論》,大體上都是對「基」的探究,透過研究去確定事實的真相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我們可以用量識去成立 或理解「事實是什麼」。在這之後,我們會問:「根據這樣的事實,我該有的作法是什麼?」接著,就要把認識與實踐結合起來。《道次第》與修心方面的教授,談的就是這方面實踐的次第。
先確立事實,而後與相續結合,懂得這兩個步驟,是非常重要的事。一般的事情是如此,佛法的學習更是。透過大乘或小乘的理路,先認識事實真相,之後依據自己目前的現況與程度,看看自己應該用什麼方法前進。
這兩個步驟非常重要。如果只知道一般的做法,卻沒有考慮自己的現況、不知如何與自己的現況結合,會變得很奇怪。例如,密咒乘說的一生成佛,或說修某種法可以一生成就,這是事實,說的人並沒有說謊,但是它屬於「基的情況」。在道的次第上,則要看看自己現在的程度,那個一生成就的法,是在什麼階段要修的法?當你兩方面都知道,就會知道如何去整合它們。否則,你的學習就會變得有點奇怪。
…《2009華人請法團析釋》第五講
四聖諦法輪,是佛陀最初講的法。當時佛陀透過體性、作用、作用與果三個角度詮說,把四聖諦的內涵做了統整性的揭示。從體性詮說四聖諦,佛陀說:「此是苦聖諦、此是集聖諦、此是滅聖諦、此是道聖諦。」從作用詮說四聖諦,佛陀說:「苦應知、集應斷、滅應證、道應修。」從作用與果詮說四聖諦,佛陀說:「苦應知而無知、集應斷而無斷、滅應證而無證、道應修而無修。」這段話,收錄在《甘珠爾》的《出家經》裡佛陀說的是:「苦已知、集已斷、滅已證、道已修。」
以上三段內涵,正是基、道、果的論述。從體性詮說四諦是「基的論述」;從作用詮說四諦是「道的論述」;從作用與果詮說四諦是「果的論述」。也就是說,四聖諦是透過「基道果」而確立出來的。大乘地道也是透過「基道果」而建立的:基之二諦、道之方便與智慧、果之二身。咒乘教法的確立方式,同樣是透過「基道果」的論述而建立的。
佛陀開示的道與果,並非來自臆測,也不是單憑「佛經有說」為理由就要大家照著做,更不是依靠神通現起而安立出來的,而是依據他對真實情況做的最徹底的探究。清楚了解真相後,以真相為根據而開展的道,才會是無誤而清淨的方法;一旦所依靠的方法是無誤的,得到的果也就是無欺誑的。
以佛法的學習方式為例,學習《現觀》、《中觀》、《釋量論》,大體上都是對「基」的探究,透過研究去確定事實的真相。透過這樣的方式,我們可以用量識去成立 或理解「事實是什麼」。在這之後,我們會問:「根據這樣的事實,我該有的作法是什麼?」接著,就要把認識與實踐結合起來。《道次第》與修心方面的教授,談的就是這方面實踐的次第。
先確立事實,而後與相續結合,懂得這兩個步驟,是非常重要的事。一般的事情是如此,佛法的學習更是。透過大乘或小乘的理路,先認識事實真相,之後依據自己目前的現況與程度,看看自己應該用什麼方法前進。
這兩個步驟非常重要。如果只知道一般的做法,卻沒有考慮自己的現況、不知如何與自己的現況結合,會變得很奇怪。例如,密咒乘說的一生成佛,或說修某種法可以一生成就,這是事實,說的人並沒有說謊,但是它屬於「基的情況」。在道的次第上,則要看看自己現在的程度,那個一生成就的法,是在什麼階段要修的法?當你兩方面都知道,就會知道如何去整合它們。否則,你的學習就會變得有點奇怪。
…《2009華人請法團析釋》第五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