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用「準備上路」的心態學習
有沒有打算真正上路,會影響「問路」的態度。比如,兩人都在問「要如何從達蘭沙拉去南印度的蒙古利」,其中一個只是閒聊時隨便問問,另一個是明天要自己單獨上路。這兩個人雖然問同樣的問題,但仔細程度卻非常不同。
沒有真正要去的人,只要給他一個大概的回答就行了,他也不會再問得更仔細。但如果是一個必須自己單獨上路的人,這種答案對他就不夠。你跟他說「必須先去德里」,他會追問「到德里的巴士要去哪裡搭?車票要去哪裡買?多少錢?幾點上車?在哪裡下車?」在還沒把握可以自己一個人去之前,他會有問不完的問題,不夠清楚的答案無法滿足他。
思惟或討論「無我」時也一樣。如果你只以概略的認識為滿足,將死之時你會覺得很沒把握,但等到那時才追問「真的嗎?」恐怕就太晚了。平常僅以表面概略的回答為滿足,當面臨緊要關頭之時,那些答案將無法真正滿足你的需要。所以,平常就要用認真的態度仔細地觀擇無我。
要如何才能發自內心認真仔細地觀擇無我?關鍵在於有沒有「出離心」。出離心非常重要,沒有出離心就無法證得無我,理由是:若沒有出離心,就算智力再好,也只是在嘴巴上浮泛地講無我,不會進到心裡去;一旦真正生起出離心,生起了離苦的欲求,知道苦的根本是我執,思惟許多我執的過患後,會生起「我執非除不可!」的心。一旦你真正決定要除掉我執,就會很仔細地問「該怎麼做?」很自然就會發自內心認真又仔細地觀擇無我了。
我們必須要仔細地思惟,才能在內心產生一定的把握。要有仔細思惟的能力,之前講的那些因果次第就是很重要的基礎;如果要思惟得更仔細、更精純,就必須從有前後世的前提切入,去探究「苦的根本是我執」。
…《四聖諦初探》第九講 2007.12.17
沒有真正要去的人,只要給他一個大概的回答就行了,他也不會再問得更仔細。但如果是一個必須自己單獨上路的人,這種答案對他就不夠。你跟他說「必須先去德里」,他會追問「到德里的巴士要去哪裡搭?車票要去哪裡買?多少錢?幾點上車?在哪裡下車?」在還沒把握可以自己一個人去之前,他會有問不完的問題,不夠清楚的答案無法滿足他。
思惟或討論「無我」時也一樣。如果你只以概略的認識為滿足,將死之時你會覺得很沒把握,但等到那時才追問「真的嗎?」恐怕就太晚了。平常僅以表面概略的回答為滿足,當面臨緊要關頭之時,那些答案將無法真正滿足你的需要。所以,平常就要用認真的態度仔細地觀擇無我。
要如何才能發自內心認真仔細地觀擇無我?關鍵在於有沒有「出離心」。出離心非常重要,沒有出離心就無法證得無我,理由是:若沒有出離心,就算智力再好,也只是在嘴巴上浮泛地講無我,不會進到心裡去;一旦真正生起出離心,生起了離苦的欲求,知道苦的根本是我執,思惟許多我執的過患後,會生起「我執非除不可!」的心。一旦你真正決定要除掉我執,就會很仔細地問「該怎麼做?」很自然就會發自內心認真又仔細地觀擇無我了。
我們必須要仔細地思惟,才能在內心產生一定的把握。要有仔細思惟的能力,之前講的那些因果次第就是很重要的基礎;如果要思惟得更仔細、更精純,就必須從有前後世的前提切入,去探究「苦的根本是我執」。
…《四聖諦初探》第九講 2007.12.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