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遇到瓶頸時
剛開始實修時,任何情況都有可能發生,有時修了有體會、有時沒有體會;有時修得不錯、有時修得很糟,這些都很正常。經過一段時間後,如果你無論怎麼修,內心一點進步的感覺都沒有,此時要把重點放在「淨罪集資」。
一般而言,如果完全不淨罪集資,你希望完成的事情將不容易順利成辦,所以平常本來就應該隨分隨力地累積福德資糧;遇到上述的修學瓶頸時,更應該專心致意地淨罪集資,只要真正去做了,你將親身驗證淨罪集資的功效。本來修不起來的、經年累月地努力但內心依舊紋風不動的,一旦開始淨罪集資,經過幾個月後,對於同一個主題,雖然你沒有運用新的理由與譬喻,依然按照原有的方式思惟,但內心竟然有被撼動的感覺。有過這樣的親身經驗後,無論別人再怎麼持反對意見,你都會不為所動,內心會很堅定地知道:「淨罪集資就是有效!這是千真萬確的事!」
再者,到了這個階段,與依師軌理有關的「祈求上師」確實很有用。有時候,再怎麼努力都沒進步,若用了某個方法竟然立刻改善,這類方法藏文稱為「博敦」(譯註:意思是「很明顯地發揮了效用」,類似中文的「立竿見影」)。帝洛巴尊者曾經跟那洛巴尊者說:「所有『博敦』中最殊勝的,就是上師啊!」有親身經驗的人都知道,無論實修什麼,共同的「博敦」都是祈求上師。
對那些與自己有直接法緣的上師祈求,是共同的博敦;此外,不同的實修主題有各自不同的博敦,包括特別有助於生起大悲心的方法、或是特別有助於生起出離心的方法等等。以念死無常為例,當你再怎麼修都修不起來時,到尸林去,或是到有人往生的地方去看一看,這些都屬於修念死無常時「不共的博敦」。
無論你實修的主題是什麼,共同的博敦都是「祈求上師」。這個方法不僅遇到實修瓶頸時可以運用,當你學習經論時記不住文句,或雖記住文句但不明白文意時都可以用。正如《廣論》所說的:「聽聞不能持文,思惟不能解義,修習相續不生。」在這個時候若去淨罪集資、在依師軌理上下功夫,將會很有幫助。因此,不僅實修,在學習經論、聞思之時,淨罪集資與依師軌理都很重要。
…2007《四聖諦初探》
一般而言,如果完全不淨罪集資,你希望完成的事情將不容易順利成辦,所以平常本來就應該隨分隨力地累積福德資糧;遇到上述的修學瓶頸時,更應該專心致意地淨罪集資,只要真正去做了,你將親身驗證淨罪集資的功效。本來修不起來的、經年累月地努力但內心依舊紋風不動的,一旦開始淨罪集資,經過幾個月後,對於同一個主題,雖然你沒有運用新的理由與譬喻,依然按照原有的方式思惟,但內心竟然有被撼動的感覺。有過這樣的親身經驗後,無論別人再怎麼持反對意見,你都會不為所動,內心會很堅定地知道:「淨罪集資就是有效!這是千真萬確的事!」
再者,到了這個階段,與依師軌理有關的「祈求上師」確實很有用。有時候,再怎麼努力都沒進步,若用了某個方法竟然立刻改善,這類方法藏文稱為「博敦」(譯註:意思是「很明顯地發揮了效用」,類似中文的「立竿見影」)。帝洛巴尊者曾經跟那洛巴尊者說:「所有『博敦』中最殊勝的,就是上師啊!」有親身經驗的人都知道,無論實修什麼,共同的「博敦」都是祈求上師。
對那些與自己有直接法緣的上師祈求,是共同的博敦;此外,不同的實修主題有各自不同的博敦,包括特別有助於生起大悲心的方法、或是特別有助於生起出離心的方法等等。以念死無常為例,當你再怎麼修都修不起來時,到尸林去,或是到有人往生的地方去看一看,這些都屬於修念死無常時「不共的博敦」。
無論你實修的主題是什麼,共同的博敦都是「祈求上師」。這個方法不僅遇到實修瓶頸時可以運用,當你學習經論時記不住文句,或雖記住文句但不明白文意時都可以用。正如《廣論》所說的:「聽聞不能持文,思惟不能解義,修習相續不生。」在這個時候若去淨罪集資、在依師軌理上下功夫,將會很有幫助。因此,不僅實修,在學習經論、聞思之時,淨罪集資與依師軌理都很重要。
…2007《四聖諦初探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