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課- 【希求解脫】什麼是解脫(一)討論記錄

接著請大家討論,什麼是解脫。大家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,也可以針對其他人的說法,表達贊成或反對的意見與理由,也可以做一些補充。

同學一:死亡就是解脫。因為只要死了,困難就結束了。

同學二:反對。如果死亡就是解脫,遇到困難就直接去死,何必學習?


老師:同學二的說法可以改成「如果死亡就是解脫,求解脫就不必學佛,直接喝毒藥就好」。另外,針對「死亡就是解脫」這種主張,大家也可以幫忙補充,讓這個說法變得比較沒有漏洞。

同學三:死亡不是解脫,因為死後還會再投生。

老師:所以把同學一的主張改成「死亡,然後不再投生,就是解脫」。

同學四:反對「死亡,然後不再投生,就是解脫」。如果死後不再投生就是解脫,也就沒有獲得解脫的人了。

同學五:對於「死亡,然後不再投生,就是解脫」,若不再投生表示心識斷滅,我就同意;否則,只要心識的相續還在,就不可能沒有苦,既然有苦就不是解脫。


老師:同學五認為,「只要有心識,就一定會有苦」,由於你有這種感覺,所以你認為,只要心識的相續還在,就不是解脫;若心識的相續沒有中斷,又說這種狀態是解脫,就必須能解釋「心識相續既未中斷,但也沒有苦」是怎麼回事。
請同學四與同學五討論。同學四說「若心續斷滅,連解脫者也不存在」;同學五說「獲得解脫時,如果仍有心識,就不可能沒有苦」。其他人也可以參與,但主要請你們兩位,針對彼此的主張與疑議發表意見。

同學四:若有心識就一定有苦,請同學五回答這句話是如何成立的?是苦起現行然後心識領受,還是只要有心識就有苦,就算苦沒有起現行,心識明明沒有領受苦,但心識就是知道它是苦?

老師:同學五在說的應該不只是苦苦。

同學六:反對「死亡是解脫」。沒有苦,只有樂,才是解脫。隨著死亡結束的不僅僅是痛苦,連快樂也會跟著結束,所以死亡不是解脫。

同學七:反對「身心相續都中斷就是解脫」,因為這樣將無法利益眾生。

同學八:建議把「身心相續都中斷就是解脫」,修改為「身心相續都提昇就是解脫」。


老師:「續流不中斷,只要身心相續有提昇就是解脫」,這樣要如何判定是否有獲得解脫?

同學九:消除顛倒的心,就是解脫。

同學十:贊成「沒有苦就是解脫」,而方法是「不知道苦就沒有苦」。所以,只要讓身體的神經愈來愈鈍,就不易感到身苦;智慧愈來愈低下,就不易感到心苦,於是離解脫就愈靠近。

同學十一:反對。愚鈍的人只是看起來不苦,你如何確認他真的不苦?


老師:愚笨的人也許心裡的苦較少,但來自身體的苦應該比較多,因為遇到問題時他不懂得設法解決,很多事情也沒有能力做。聰明的人遇到問題時比較會想辦法,所以來自身體的苦應該比較少,但因為他想得多,所以內心的苦或許也比較多。

同學四:有心識不一定有苦。不快樂都是從不悅意、不順境產生,若主張沒有心識、感覺不到不悅意境,就不會苦;同樣地,只要沒有不悅意境,那也不會苦。

老師:永遠不遇到不悅意境,只遇到與自己的欲望相順的境,這樣的時刻存在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