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課-【希求解脫】什麼是解脫(四)

對輪迴感到厭離與出離心,兩者應該要區分。雖然我並未在經論裡清楚看到它們的區別,但我沒看到不表示沒有,因為我讀的經論很少,我沒辦法讀很多經論。雖然沒看到經論根據,但在思考之後,我認為對輪迴感到厭離與出離心,兩者應該要做一點區別。厭離是由於想到自己至今遇到諸多困境,心裡感到難過、憂傷,接著又因為想到「如果不設法解決,以後還會繼續遇到困難」而感到害怕,這種反應稱為對輪迴感到厭離。而出離心則是在了解自己的處境後,思考是否有方法脫離輪迴,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脫離輪迴,經過思考後,確知自己有方法也有能力脫離輪迴,因而決定要設法脫離輪迴。光對輪迴產生厭離感,此時內心並不勇敢,而且會感到害怕與緊張;但如果有伴隨出離心,那時不但有智慧做為助伴,也會很有心力與膽識。所以,若只有厭離,沒有出離,只是讓自己變得難過卻沒有幫助,那又何必呢?還不如開心地過一天算一天。

在產生出離心之前,雖然也必須對輪迴有厭離,但如果只停在這裡,則這些思惟除了讓你變得不快樂,沒有真正的幫助。對輪迴產生厭離後,進一步研究「有沒有辦法可以脫離輪迴」,最後確定有方法可以解脫,從而決心徹底脫離輪迴,生起心力與勇氣,內心知道這是一定要做的事,如此一來,便能成辦很重要的大事。

這輩子過得不順利,遇到各種困難而內心難過,這只是厭離,但不是出離。要生起出離,必須先對輪迴產生厭離感,透過思惟輪迴過患,對輪迴生起厭離。有了厭離感之後,懂得思惟的人就能以此為緣而生起出離心,所以必須多多思惟輪迴過患。而剛才提過,輪迴指的是投生,思惟輪迴過患其實是思惟投生過患。內心作意各式各樣的困難,而後想:「會遇到這些困難,全都是因為投生造成的。」之後再想得更深,去想它們全都來自煩惱;再想得更深,去想它們都是因為我執而產生。剛才提到的這些,都必須經常思惟,一再這樣去鍛練你的心。

一個經常這樣實修的人,遇到困難,就像遇到勸請自己生起出離心的機緣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光靠自己,能想得不多也不深;遇到困難,這困難等於是直接向我們介紹輪迴有多不好,在沒有實修的狀態下,也看到了輪迴的面目,知道投生輪迴就是這樣,被煩惱控制就是這樣。於是你會覺得這些人生的困境,原來都是在策發自己生起出離心。若能帶著這樣思惟面對困境,不但有助於幫助你生起出離心,而且你也不會那麼容易被困難打倒。這樣一來,不但對這輩子有幫助,也有助於生起希求解脫的心。

洛色林寺有一對兄弟,他們都是很有自己看法的人,不過他們的主要觀點並不太合得來。有一天,我在路上遇到其中一位法師。由於我長年生病,大家都知道我的狀況,這位法師跟我說:「圖滇悲桑,一旦取得有漏近取蘊,就是這樣囉!不用太灰心。」

這位法師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。有一次聖座來洛色林寺看大家辯經,這位法師與幾位比較年長的老法師坐在一起。老法師說:「我們這些從西藏來的老法師,比較沒用。」這位法師說:「為什麼這麼說呢?」老法師說:「你看啊!那些年輕的法師在聖座面前辯論,一點都不怯場,可以表現得很好;但我們這些老法師,一看到聖座就很畏懼,根本沒辦法好好辯論。比起我們這些老法師,那些新進的法師實在好多了。」當年洛色林寺養了一些用來種田的水牛與黃牛,這位法師說:「田裡的那些水牛和黃牛,你把牠們牽到聖座前面看看,牠們也不會害怕喔!」這位法師的意思是,那些老法師對聖座有非常強的信心與恭敬心,所以在聖座面前自然會感到敬畏;但年輕的法師沒有這種心,所以才能表現得那麼自在。那位法師的某些看法,真的很銳利。

※ 摘要:
  • 光對輪迴產生厭離感,此時內心並不勇敢,而且會感到害怕與緊張;但如果有伴隨出離心,那時不但有智慧做為助伴,也會很有心力與膽識。
  • 思惟輪迴過患其實是思惟投生過患。內心作意各式各樣的困難,而後想:「會遇到這些困難,全都是因為投生造成的。」
  • 遇到困難,這困難等於是直接向我們介紹輪迴有多不好,雖然沒有實修,但也看到了輪迴的面目,知道投生輪迴就是這樣,被煩惱控制就是這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