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課-【苦諦】行苦(五)一個重要問題

最麻煩或說最困難的是,例如,若只從身體的狀況去認識輪迴過患,那麼生於無色界不就是解脫了嗎?但佛法說不是。投生無色界,沒有身體,為何仍不是解脫?他們還有什麼苦?

談這個話題時,他們的苦,恐怕是我們沒有能力認別的。也許嘴上可以稍微做一點解釋,但要透過經驗去認識他們的苦,根本不可能。再者,他們仍有我執,我執只要一產生,內心就會有不寧靜的成份存在,透過這個角度可以稍微解釋他們為何仍有苦。此外,最主要的問題在於他們會再衰退(會從無色界離開而再度投生)。他們為什麼會衰退?答案是:因為生。因為他們成辦的識,是在無自由的狀況下成辦的,所以最後仍會衰退。

「無色界有情為何仍會衰退」這個問題,必須做透徹的研究。後面我們會再講到,這個問題實在非常重要。無論你要從無明或業的角度解釋,總之,只要還無法回答,就非常難以確定「投生無色界不是解脫」。答得出來,才能說明這種投生也只是暫時的安樂,不是穩定的安樂,之後依舊會再投生,投生為人、地獄、餓鬼……投生無色界就像短暫的假期,假期結束必須離開,並沒有得到長久停留的公民證。思考這個問題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它觸及一個很重要的核心關鍵。

問:您剛才說「內心領受的苦,幾乎都是基於身體而產生」,指的苦是苦苦嗎?

答:是的,苦苦,意的苦。在人的社會領受的內心苦,大多與身體有關。至於剛才說的,因為不能調伏煩惱而覺得擔心、心力低落,與身體應該沒什麼關係。

意識與身體產生關聯,然後捨棄這個身體,再與另一個父精母血結生相續,然後再捨棄這個身體,又再結生相續……在這樣的描述中,若覺得意識像是一個常法,只是不斷地更換身體而已,這是外道的想法;事實上,意識一直在變化。否則,若以外道的方式來想,根本沒有所謂的「投生無色界」,只要捨掉了身,意識就這樣繼續存在就好了。但既然說是「投生無色界」,它必然有一個新成立的意識,雖然相續是同一個,也當然需要近取因,但依舊是成立了一個新的無色界的心識,所以才會說投生無色界。

兩年前我就問了一個問題,你們還記得嗎?我問的是「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死?」不知你們有沒有想一想?請你們想一想。我在兩年前就問了,也許你們有想過吧。

由《緣起經》的「生緣老死、憂惱……」可知,之所以會死,是因為有生。為何必須變老?因為生;為何必須生病?因為生;為何必須死?因為生。為何是因為生?道理何在?這是必須思考的事。若說一切苦都是因為生,則斷除了生、遠離一切苦、變得再也不必死時,才是真正的解脫。這就是之前跟你們說過的,我對解脫的理解是「變得不必再死,這才是解脫」。一切苦的續流都中斷,變得不必再死,這是解脫。苦與一切困難,都是因為生的緣故,若斷除了生,或說獲得自由,或說消除了生,就脫離了一切苦,也脫離了死,死這件事就再也不會發生,所以是解脫。而這種再也沒有生老病死的解脫,獲得它的唯一方法是證無我慧,所以佛陀才說證無我慧是甘露。

之後會談集諦、滅諦、道諦,按照這樣的次第去思惟,才能真正認識四諦。現在我們的主題是苦諦,要明白一切困難是如何由生而來,這要請大家去思惟。一旦明白,各位在實修時,一一辨識了苦,接著就可以想「它是由於生而來的」,一再如此思惟,要設法見到生的過患,讓自己變得非常討厭生,生它的氣也可以!

同學:這樣說來,我們真不應該跟人家說「生日快樂」。

老師:當你真正證得無我慧,才是真正祝賀「生日快樂」之時。

※ 摘要:
  • 投生無色界,沒有身體,為何仍不是解脫?他們還有什麼苦?思考這個問題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它觸及一個很重要的核心關鍵。
  • 「變得不必再死,這才是解脫」。一切苦的續流都中斷,變得不必再死,這是解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