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34課-【苦諦】思惟苦諦與修行道(中)
從某方面來說,我們必須學習,四諦、二諦等都要學;
但從另一方面來說,要真正撼動到你的心,必須從念死無常開始。
但從另一方面來說,要真正撼動到你的心,必須從念死無常開始。
二、念死無常與思惟苦諦
以前阿底峽尊者去西藏時,有一位名叫阿札惹地的工作人員也跟著去。有一天剛好到了某月的十五日,阿札惹地心裡很難過。有人問他怎麼了,他說:「今天剛好是印度的節日,以前的這一天,我會和妻兒們開心地慶祝今天的節日。我想到了以前的時光,所以心裡很難過。」那個人問他:「如果現在就解脫,與現在就回到家鄉,這兩者你會選哪一個?」阿札惹地說:「我應該會選擇現在就回到家鄉。」對此,親教師智慧法幢說:「若仔細想想,我們的希求解脫之心也像是這樣。總說自己生不起希求解脫的心,但無法生起的原因,仔細想想,也就是這樣啊!」
因此,很重要的是,若沒有很強烈的念死無常之心,則思惟三惡趣苦、思惟來世可能會受苦,也不會產生強烈的感受。如果覺得自己不必去,就算知道到某處會遇到很多困難,心裡也不會很在意;如果很清楚自己必須去,又知道要去的地方會遇到很多困難,才會想辦法看看要如何解決。而要產生這些感受,起點就是修念死無常。如果念死無常的心很強烈,之後想到死後不知會投生到哪裡,此時思惟三惡趣苦便會產生強烈的感受。一旦對惡趣苦產生強烈的感受,則想到無論投生在怎樣的善趣,最後還是會死,還是有可能再次墮入惡趣,就會覺得自己就算身在善趣,也只是站在惡趣的險崖旁邊,這種心情會很強烈。若有很強的不想要這種苦的心,想到這一切苦的根本都是無自主地投生,便會很強烈地覺得自己去執取這個有漏近取蘊是很不對的,便會強烈地生起想要從中脫離的希求。
而後你又知道這一切的根本是煩惱,此時才終於能把煩惱視為與你有深仇大恨的敵人;然後又明白這一切的根本是我執,便會生起強烈的想要脫離我執的心;而要脫離我執,除了證無我慧之外,沒有第二條路。一旦確定了這件事,若前面講到的那些心都很強烈,至此,你會日以繼夜地努力,除了不得不照顧一下身體,其他時間你會不由自主地把全部心力都用在獲得證無我慧。為了證得無我,你會不斷地想辦法,看看是不是該去讀書、去思惟、為此而淨罪集資、去上課、去討論……總之,你會想:「如果沒有證得無我,我就完了!」你會有這種想法,一旦能這樣想,則你在這輩子必定就會有一番成果。
若內心想的是要成辦一切有情的義利,則自己就會順帶地獲得解脫;若內心想的是自己要獲得解脫,便會順帶地擁有來世的安樂;若內心想要的是來世的安樂,用這樣的想法過日子,便會順帶地讓自己這輩子過得快樂。反之,若只在意這輩子,就不會獲得來世的安樂;如果只想著下輩子的安樂,就不可能獲得解脫;如果只想著自己一個人獲得解脫,就不會有能力成辦一切有情的義利。把目標放得愈遠大,則今生的安樂自然就會產生。這輩子快樂,下輩子也快樂,一直都快樂,我們要的不也就是這樣嗎?
從某方面來說,我們必須學習,四諦、二諦等都要學;但從另一方面來說,要真正撼動到你的心,必須從念死無常開始。若念死無常的心很小,則以此為起點,往後的一切修學成就也都會變得很小;若念死無常的心只有中等,從此開始的所有成就也都只有中等;如果念死無常的心非常強烈,則從此開始的所有覺受也都會非常強烈。不過,剛才這些道理要能說服你,也必須靠學習,所以學習是必備的基礎。
當你透過實修,一旦自然地生起對解脫的希求心,那時才算走上解脫的道路,才開始算是入道。若你只是為了自己,就成了小乘資糧道。總之,直到此時,你才算終於走上解脫之路。
※ 摘要:
- 若有很強烈的念死無常之心,則從此開始的整個道次第的覺受也都會非常強烈。
- 透過實修,一旦自然地生起對解脫的希求心,那時才算走上解脫的道路,才開始算是入道。
- 把目標放得愈遠大,則今生的安樂自然就會產生。這輩子快樂,下輩子也快樂,一直都快樂,我們要的不也就是這樣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