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課-【苦諦】思惟苦諦與修行道(下)

若真正想要生起以一切有情為所緣的悲心,就必須真正認識行苦與解脫,
如此才可能真正生起「願一切有情都離苦」的心。
三、思惟苦諦與大悲心

對於「苦」理解程度的優劣,會影響大悲心的品質。例如,若內心認定的苦只有這輩子的苦,包括內心的苦、外在財務困難的苦……等等,如果你認為的苦只有這樣,就算你是個天生很容易同情別人,或基本上有做一點實修或很有愛心的人,也只有在看到遇到困難的人、很窮的乞丐、心緒混亂的人,才會非常同情對方;若對方是很健壯的人,你只會感到很羨慕,不會對他生起悲心。

同樣地,對前後世與業果道理沒有體會的人,看到那些透過造惡業而在這輩子過得很好的人,不會覺得對方值得同情。但事實上,仔細想想,到底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誰更可憐?舉例來說,某乙不停的傷害某甲,而某甲修忍辱,這個人只會對某甲生起悲心,對某乙不但不會生起悲心,反而會生起瞋心。他會想:「某甲已經這麼忍耐了,某乙還不斷地欺負他,真可惡!」但看在相信前後世與業果的人眼裡,他會知道某甲承受的只是眼前的一點小苦,但某乙是一頭衝進了通往惡趣的道路,因此會對某乙生起更大的悲心。

再者,雖然相信有來世,但只看得到苦苦,看不到壞苦是苦的人,他會覺得投生地獄、餓鬼、畜生很可憐;但對於投生天道的有情,他只會覺得這本來就是應該的,算是得償所願,哪裡會對他們生起悲心呢?同樣地,若不認識行苦是苦,雖然會對投生欲界天的天人生起悲心,但對於投生色界與無色界的天人,會覺得這是達成了應該要的目標,哪裡會生起悲心?所以,若真正想要生起以一切有情為所緣的悲心,就必須對行苦或說生苦,以及解脫有真正的認識,才可能真正生起「願一切有情都離苦」的心,亦即真正的大悲心。

一旦生起真正的大悲心,其他的事就會自然到位。生起大悲心,雖然並非就是成佛,但只要一生起這種心,其他所有的事情自然就會對了,很像自動化一樣。惡業會因此消除,福德會因此累積,智力會因此變好,諸佛菩薩的加持會因此進入。總之,只要生起真正的大悲心,其他的事情自然就都會上軌道,就像把水倒在斜坡上,水就自己會往下流一樣。一旦生起真正的大悲心,幾乎可以說就行了。雖然一般來說,生起真正的大悲心,在成佛之路上只算是很低的層次,但只要到了這個層次,再來就順暢了。我們是因為到不了這個層次而倍感辛苦。目前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鄉下,一路充滿荊棘、泥濘與坑洞,所以走起來很辛苦;但只要生起真正的大悲心,就像到了高速公路一樣,並且進入自動駕駛的模式,手也不必緊抓方向盤,只要把腳放在油門稍微用一點力,讓車子繼續開就行了。

但現在我們腳下的路很險峻,到處都是會讓人受傷的荊棘、坑洞等,因為我們還停在非常鄉下的地方;但只要先努力讓自己生起大悲心,到了這樣的層次,再來就快樂了。所以,努力吧!那時,可以邊唱歌、邊開車,車子會自己前進、直達目的地,還可以一面喝可樂,哈哈!

想投生極樂淨土的人,透過生起菩提心而祈願投生極樂淨土,百分之百會如願投生,這是非常確定的事。若是其他的善業,由於我們同時還造了很多惡業,或是生起強大瞋心而毀壞了這些善業,所以不能完全保證一定能如願投生;但只要生起菩提心,發願投生極樂淨土,保證一定可以如願投生!佛經是這麼說的。

※ 摘要:
  • 若真正想要生起以一切有情為所緣的悲心,就必須對行苦以及解脫有真正的認識,如此才可能真正生起「願一切有情都離苦」的心,亦即真正的大悲心。
  • 生起大悲心,雖然並非就是成佛,但只要一生起這種心,其他的事就會自然到位。惡業會因此消除,福德會因此累積,智力會因此變好,諸佛菩薩的加持會因此進入。
  • 只要生起菩提心,發願投生極樂淨土,保證一定可以如願投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