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4課-【集諦】是否有我(一)略說內外道的不同看法

任何時候,我們總是說「我要這個」、「我做這個」,無始以來一直想著的這個我,在我們內心顯現的是一個能獨立的我。由於有這個想法,並且從無始以來一直串習,所以在聽到「沒有這種我」時,心裡馬上會有不能接受的反應。如果我們覺得沒有我不行,認為我是存在的,那麼,這種我的存在方式又是什麼?

這種能獨立的我(若存在的話),它存在的理由、它的特質是什麼呢?對此,外道有一些不同的說法,但有幾項共通點或說主要的特質,都是認為這種我是「常、一、自在」。其中「一」指的是無支分,「自在」指的也許是不觀待因緣。外道認為,所謂的「我」具有這三種特質。

但佛法把被稱為「我」者區分為二。(執我的心)也有量識,有執「我」的量識;另外也有執「能獨立之我」的顛倒識。佛教認為,外道心裡想的那種能獨立的我,根本不存在。雖然沒有那種我,但並不是沒有我,在名言中有我。而這種我不具備外道說的那些特質。這種我不是常而是無常;不是無支分,不是一,蘊體是我的支分,我是具支分者;不是不觀待因緣而自在,它必須觀待因緣。由上可知,佛法所主張的我,與外道的主張正好相反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外道認為的我,其主要的特質是「常、一、自在」。
  • 佛教認為,外道心裡想的那種能獨立的我,根本不存在,但並不是沒有我,在名言中有我。這種我是「無常、有支分、觀待因緣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