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9課-四諦總攝(一)認識事實(上)

《四諦法輪經》說:「此是苦聖諦,此是集聖諦,此是滅聖諦,此是道聖諦。苦應知,集應斷,滅應證,道應修。苦應知而無知,集應斷而無斷,滅應證而無證,道應修而無修。」四聖諦包括了三大部分,分別是四諦體性、四諦所作、四諦所作及果。聖座在解釋時,會從「基、道、果」來解釋這三部分。第一段開示的是基的情況,第二段是開示道的情況,第三段是在講果的情況。
 

四諦裡,關於「基」的論述


在開示「基」的情況時,主要或共通在談的內容是苦集二諦。所謂苦諦,若把範圍講得廣一點,情世間與器世間都包括在其中,或說由相續所攝與不由相續所攝的都包括其中。《俱舍論》裡講的輪圍山、四大洲等,雖然聖座近來會說它們並不存在,但《俱舍論》之所以提到它們,是在講苦諦時延伸出來的議題。外在器世間的種種情況,全都屬於苦諦的範圍,所以講苦諦時會提到它們。不但所有的投生處、六趣等是屬於苦諦的範圍,投生所拿到的蘊體,包括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等蘊,也都屬於苦諦的範圍。此外,對於色的論述、識的論述、根的論述,也都在苦諦的範圍裡。

再看集諦,談集諦主要談的是心識的論述,包括業的論述、煩惱的論述、它們各自的作用、業如何造等,這些內容都有完整地談到,它們都屬於「基」的論述。透過基的論述,明白滅諦事實上是可以獲得的,這也屬於「基」的範圍。那麼,要獲得滅諦,要學些什麼呢?對於「若學這些、這麼做,可以得到某種結果」的這些說明,在講道諦體性時也說得非常清楚,這同樣也屬於「基」的範圍。由上可知,佛陀開示四諦時,最開始談的是「基」的論述。

 

苦諦


以主要的內容來說,「苦諦」最主要的是行苦,或說無自由地投生、由業與煩惱而投生、有漏近取蘊,這些是苦諦。為什麼說是苦「諦」呢?對此有兩種說法,一種說法是苦「聖諦」,意思是聖者親見它們確實是苦,在聖者看來,它們的確真的是苦;但在我們看來,有漏近取蘊不但並不是真的苦,而且還是安樂的基礎,是最重要的。尤其是各自相續的有漏近取蘊,對各自而言更是最重要的東西而不是苦諦。但在聖者看來,它是苦,是真的苦。對我們而言,什麼才是苦諦?是苦苦,例如病痛對我們而言是苦諦。雖然在我們眼中,有漏近取蘊是安樂的基礎,但在聖者看來,它是苦,所以佛說:「此是苦聖諦。」佛是在跟我們介紹,事實上,它(有漏近取蘊)是苦諦。
 

集諦


所謂「集」是苦的因。我們辨識出來的苦因是什麼?這大家應該都知道,就不特別討論了。缺錢、敵人、破壞自己名聲的人,鄉下人可能還會加上鬼怪;若指不出眼睛能見、能解釋的苦因,就會用各種奇怪的理由說事,例如日子不對犯沖等。這些都是一般人眼中的苦因或說集;但在聖者看來,真正的苦因是業與煩惱,其中最主要的是對我的貪、我執,聖者認為這才是苦因,所以說「此是集聖諦」。

聖者所見的苦因才是真的苦因,我們所見的苦因不是真的苦因。我們之所以把它們視為苦因,通常都是觀待於(它產生了我們不喜的)某種結果,例如我們會覺得被詆毀是苦因,但是,被詆毀會直接帶來苦嗎?若按照一般的看法,大家會說「會」。被稱讚是獲得快樂的因,被詆毀是遭遇痛苦的因,但這只是一般而言可以這樣說;若仔細探究,就知道並不一定如此。對捨棄今生的正士夫來說,被詆毀他反而高興,若被稱讚他大概不會喜歡;但對我們來說,被稱讚我們會高興,被詆毀則不會高興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四聖諦包括了三大部分,分別是四諦體性、四諦所作、四諦所作及果。聖座在解釋時,會從「基、道、果」來解釋這三部分。
  • 佛說:「此是苦聖諦。」佛是在跟我們介紹,事實上有漏近取蘊是苦諦。
  • 在聖者看來,真正的苦因是業與煩惱,其中最主要的是對我的貪、我執,聖者認為這才是苦因,所以說「此是集聖諦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