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72課-四諦總攝(四)所得之果
接著說明四諦的第三個層次。「苦應知而無知」,雖然應知苦,但不應該用「有我」的方式去知道什麼是苦。以上是結合「無我」去理解,「集應斷而無斷,滅應證而無證,道應修而無修」也都可以這樣結合去解釋。苦要去知道,集要去斷除,滅要去證得,道要去實修,然而,不可以透過「有我」的方式去知苦、斷集、證滅與修道。
另一種理解方式,「苦應知而無知」是,完全知苦之後,就沒有要再知道的了。《俱舍論》是結合「清楚知、不再生知」去解釋。剩下的內容也可以如此類推,「集應斷而無斷」,完全斷集後,就沒有要再斷的了。「滅應證而無證」,所有該證的都完全證得了,沒有要再證得的了。「道應修而無修」,所有該修的都完全修了,沒有要再修的了,所以稱為「無學道」。若以這種方式解釋,則這樣的四諦屬於果,除了阿羅漢地之外,無法與其他者結合做解釋。
譯成藏文的《甘珠爾》裡有一部《出家經》,這是一部以大乘觀點記載的佛的傳記。寫到轉動法輪的段落,提到所轉動的四諦法輪時,最後說的是「苦已知,集已斷,滅已證,道已修」,而不是「苦應知而無知,集應斷而無斷,滅應證而無證,道應修而無修」。在我整理的《佛經匯道》的四聖諦的經文中有收錄,只是它與聖座平常所引的經文不太一樣。
結合「苦已知,集已斷,滅已證,道已修」這個版本,我在讀《四諦法輪經》時想到了什麼呢?佛最開始講的,其實是在確立事實,在確立「基」的情況,他說「此是苦聖諦,此是集聖諦,此是滅聖諦,此是道聖諦」是在講基的情況,也可以說是「佛教的科學」,聖座平時是這麼說的。先整體講一下聖座平常的講法,他常說,苦諦與集諦是屬於佛教的科學;滅諦是佛教的見地;苦應知、集應斷,是佛教的實修。聖座會把佛法做這樣的分類:佛教的科學、佛教的見地、佛教的實修。
佛陀首先講什麼是四諦,對我們介紹什麼是事實;若事實是如此,那我們接下來該做什麼?是「苦應知,集應斷,滅應證,道應修」這四件事,四個所應作。為什麼要做這四件事?就像剛才說過的,目前為止我們之所以尚未解脫、仍留在苦中,就是因為沒有做這四件事,是因為做了與這四件相反的事;如果有做這四件事,一定可以成辦我們想要的快樂。所以對於最後這四句,我個人的想法是,佛陀是在跟我們說,他做了這四件事後,得到的成果是「苦已知,集已斷,滅已證,道已修」。
佛陀先介紹事實說「此是苦聖諦,此是集聖諦,此是滅聖諦,此是道聖諦」,再談該如何做而說「苦應知,集應斷,滅應證,道應修」,最後說「我把該做的都做完了」,就像在跟我們談他的自身經驗一樣。對最後這一段話,我的感覺是,他在跟弟子說:「我已知苦,已斷集,已證滅,已修道。我已經行了,而你們也應該要這麼做。」他不是隨便說一些推測而得的建議,而是用他的親身經驗說:「我是這麼做的,這樣做是行的,你們也這樣去做吧!」就像在交待我們要做的學處一樣。我覺得這樣去理解應該是可以的。我個人是在看到最後這一段(出自《出家經》的)經文後,有了這樣的理解。
※ 摘要:
另一種理解方式,「苦應知而無知」是,完全知苦之後,就沒有要再知道的了。《俱舍論》是結合「清楚知、不再生知」去解釋。剩下的內容也可以如此類推,「集應斷而無斷」,完全斷集後,就沒有要再斷的了。「滅應證而無證」,所有該證的都完全證得了,沒有要再證得的了。「道應修而無修」,所有該修的都完全修了,沒有要再修的了,所以稱為「無學道」。若以這種方式解釋,則這樣的四諦屬於果,除了阿羅漢地之外,無法與其他者結合做解釋。
譯成藏文的《甘珠爾》裡有一部《出家經》,這是一部以大乘觀點記載的佛的傳記。寫到轉動法輪的段落,提到所轉動的四諦法輪時,最後說的是「苦已知,集已斷,滅已證,道已修」,而不是「苦應知而無知,集應斷而無斷,滅應證而無證,道應修而無修」。在我整理的《佛經匯道》的四聖諦的經文中有收錄,只是它與聖座平常所引的經文不太一樣。
結合「苦已知,集已斷,滅已證,道已修」這個版本,我在讀《四諦法輪經》時想到了什麼呢?佛最開始講的,其實是在確立事實,在確立「基」的情況,他說「此是苦聖諦,此是集聖諦,此是滅聖諦,此是道聖諦」是在講基的情況,也可以說是「佛教的科學」,聖座平時是這麼說的。先整體講一下聖座平常的講法,他常說,苦諦與集諦是屬於佛教的科學;滅諦是佛教的見地;苦應知、集應斷,是佛教的實修。聖座會把佛法做這樣的分類:佛教的科學、佛教的見地、佛教的實修。
佛陀首先講什麼是四諦,對我們介紹什麼是事實;若事實是如此,那我們接下來該做什麼?是「苦應知,集應斷,滅應證,道應修」這四件事,四個所應作。為什麼要做這四件事?就像剛才說過的,目前為止我們之所以尚未解脫、仍留在苦中,就是因為沒有做這四件事,是因為做了與這四件相反的事;如果有做這四件事,一定可以成辦我們想要的快樂。所以對於最後這四句,我個人的想法是,佛陀是在跟我們說,他做了這四件事後,得到的成果是「苦已知,集已斷,滅已證,道已修」。
佛陀先介紹事實說「此是苦聖諦,此是集聖諦,此是滅聖諦,此是道聖諦」,再談該如何做而說「苦應知,集應斷,滅應證,道應修」,最後說「我把該做的都做完了」,就像在跟我們談他的自身經驗一樣。對最後這一段話,我的感覺是,他在跟弟子說:「我已知苦,已斷集,已證滅,已修道。我已經行了,而你們也應該要這麼做。」他不是隨便說一些推測而得的建議,而是用他的親身經驗說:「我是這麼做的,這樣做是行的,你們也這樣去做吧!」就像在交待我們要做的學處一樣。我覺得這樣去理解應該是可以的。我個人是在看到最後這一段(出自《出家經》的)經文後,有了這樣的理解。
※ 摘要:
- 苦要去知道,集要去斷除,滅要去證得,道要去實修,然而,不可以透過「有我」的方式去知苦、斷集、證滅與修道。
- 佛陀首先講什麼是四諦,對我們介紹什麼是事實;基於這些事實,接著說了四個所應作。如果有做這四件事,一定可以成辦我們想要的快樂。最後,佛陀跟我們說,他做了這四件事後,得到的成果是「苦已知,集已斷,滅已證,道已修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