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76課-【道諦】錯誤的顛倒道(二)
【顛倒道三】皈依常法造物主
走第三條顛倒道的人,所求的不單只是今生,他們已會想到「死了以後,會怎麼樣」的事,說起來,考慮的範圍算是變大了,但是他們認為一切苦樂都是由常法造物主所造,所以,若能皈依這位造物主,死後就能獲得解脫;若不皈依,無論這輩子造善或造惡,都會下地獄。伊斯蘭教是這麼說的,基督教似乎也是如此。我曾直接與一位伊斯蘭教徒談話,在火車裡,他告訴我:「只要皈依造物主,無論這輩子做好事或壞事,死後都可以得解脫。不過,做壞事的人要先接受造物主的一點懲罰,再來就可以得解脫。但不皈依造物主的人,不管這輩子做好事或壞事,心地善良或不善良,都會下地獄。」基督教也許也是這樣主張。這些宗教在談的不只這一生,也會談死後的情況,說起來,他們的眼界有稍微寬一些,看事情也稍微看得遠一些。他們都認為要皈依造物主,雖然皈依的方法,包括身該怎麼做、語該怎麼說,這些宗教之間或許有些不同,但總之,他們都主張透過皈依造物主可以獲得解脫。
他們的這種主張是正確的嗎?用這種方法可以得解脫嗎?答案是否定的,而理由,之前在「業果」課時,已透過理由駁斥這種常法造物主的存在。由於「一切由常法造物主製造」並不是事實,則皈依造物主,就跟皈依「石女之子」一樣。由於心理作用,在皈依造物主時,人們的內心會感到平靜放鬆。無論事實上有沒有造物主,只要內心相信,心就會變得平靜,這是透過分別妄念就可以產生的效果,就像雖然事實上沒有人在傷害你,但只要心裡疑神疑鬼,就會因此感到緊張,身體也會受到影響。同樣地,由於覺得造物主會救自己,心裡就覺得平靜,身體也因此放鬆,皈依所謂的造物主的確可能會帶來這種效果,而這種效果無涉於事實。但如果我們在談的,是能否獲得真正的解脫,能否成辦真正的安樂,那麼皈依事實上並不存在的某個對象,完全不可能讓我們獲得所要的成果。
這個部份,因為之前已花時間跟大家討論過,我想應該已足夠,此處就不再討論。由此可知,用這種方法無法達到解脫的目標,這種方法不是解脫道。
「是否承許有造物主」是內外道的一個差別,但佛教徒中,許多沒有學習經論的人,其實也是在皈依造物主。雖然他們皈依的對象,看起來是釋迦牟尼佛、度母等,但他們皈依的方式與外道的做法一模一樣。無論今生的安樂或來世的去處,他們說全都交給佛,但人生有一點不順利時就怪佛。雖說是佛教徒,但許多做法都跟外道一樣。同樣地,若有一位上師展現神通,或者若自己有病,這位上師持個咒,展現神通,治好你的病,然後他跟你說:「皈依我,用恭敬與信心侍奉我,我會讓你得到解脫。」我們恐怕就會相信他了。沒有好好了解四諦之理的人,若從小就習慣對宗教有恭敬與信心,恐怕就會陷入這種危險中。若好好想過就會知道,這與之前講的顛倒道一樣,而這種人,恐怕內心已朝向「有造物主」的錯誤了。
想想看,若害你受苦的人不是他,你又不是因為沒向他祈求而受苦,而是因為生起了煩惱才受苦。既然如此,就算他再珍貴重要,光靠著向他祈求,無法解決問題,無法脫離一切苦,因為並未脫離苦因。我們若是那種充滿信心但智慧不足的人,偶爾發生一些不可思議的事,就會讓我們覺得對方是能讓我們依靠的人。
想到一件事,我有時會聽到「那個人長得一點也不像上師」這種形容,有些人會用這種方式談論一些身形矮小、長相不美,但講經講得很好的師長;有一些長相威嚴、身材高大的師長,即使明知他不是上師,但還是會說「這個人看起來好像是個上師」。這種說法,是表示了我們內心什麼樣的狀態呢?
※ 摘要:
- 走這種顛倒道的人認為,一切苦樂都是由常法造物主所造,所以,若能皈依這位造物主,死後就能獲得解脫;若不皈依,無論這輩子造善或造惡,都會下地獄。
- 「一切由常法造物主製造」並不是事實,則皈依造物主,就跟皈依「石女之子」一樣。皈依事實上並不存在的某個對象,完全不可能讓我們獲得真正的解脫、成辦真正的安樂。
- 有些佛教徒皈依的對象,看起來是釋迦牟尼佛、度母等,但他們皈依的方式與外道的做法一模一樣。無論今生的安樂或來世的去處,他們說全都交給佛,但人生有一點不順利時就怪佛。雖說是佛教徒,但許多做法都跟外道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