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2課-【基礎概念】什麼是修
這門課的主題是奢摩他,就六度的分類而言屬於靜慮度的實修,內容主要是修的方法。以下先說明什麼是修,接著才談修的方法。
簡單講,用我們從上師那裡聽到的開示調伏自心,這樣就是修。修是拿回自心主權的方法。為什麼要拿回心的主控權?因為我們不想再受苦。想一想,為什麼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和不如意的事?因為我們被心控制,心又被煩惱控制。現在的我們,沒有能力左右心的去向,反而完全被它操控,它叫我們做就做、說就說。不受控制的心,對煩惱言聽計從,帶來的結果是無窮盡的苦。
修,就是要讓自己不再受心控制,讓心不再受煩惱控制,讓自己完全成為心的主人。現在我們的情況是,要心朝某個方向想,但它就是不肯;明明知道某種想法不對,但還是忍不住,心就是這樣不受控制。透過修,我們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心,要它去就能去、要它不去就能停、要它安住就能安住。
修的方式有兩種:止住修、觀察修。這個概念很重要,一定要知道!心不散亂、專一安住在某個所緣境,這樣是在做止住修;針對某個要修成的結論提出許多理由,增強內心對這個結論的力道,這樣是在做觀察修。一般而言,想著「是這樣、還是那樣」時,雖然也是在觀察,但嚴格講起來不是觀察修,因為此時你並不完全清楚你要修的內容。真正的觀察修是在了解後進行的實修。
強烈的貪心與瞋心都是觀察修的產物,所以其實我們都有觀察修的經驗,而且經驗老道,只是用錯了方向。以生氣為例,在還不知道自己被傷害時,當然沒有在修瞋心;當你懷疑某人在傷害自己,開始去觀察與找證據時,也不算修瞋心。修瞋心,是知道某人傷害自己後,你花時間一一回想你知道的那些情節「他昨天跟我講了這種話,以前他也這樣講話傷害我,不只對我,他還傷害我的家人,他心裡的預謀原來是這樣……」,這樣就是在修嗔心。你能想到的理由愈多,對他的怒氣就會愈大。以上這個過程,與觀察修非常類似。
道次第大部份的科目,包括相信三寶、念死無常、暇滿難得、慈悲心等,幾乎都要用觀察修的方法修。以「對眾生修慈心」為例,運用各種理由做出要慈愛眾生的結論,例如,因為一切眾生都當過我的父母,所以應該慈愛眾生;眾生跟我一樣都想離苦得樂,所以應該慈愛眾生;諸佛菩薩把眾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,傷害眾生等於傷害一切佛菩薩,利益眾生會讓諸佛菩薩聖心喜悅,所以應該慈愛眾生。就像這樣,「要慈愛眾生」是你內心想要成立的結論,為此,你提出許多能成立的理由,增強內心對這個結論的力道,這樣思惟的過程就是在做觀察修。整個《道次第》從最初的依師軌理開始,從頭到尾幾乎都要靠觀察修才能進步,所以,學習如何觀察修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
剛才舉的用觀察修增長瞋心的例子,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。正因為很熟悉,所以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些例子去掌握觀察修的關鍵,然後換個方向就對了。這樣說來,實修也許不難,只要研究自己生起煩惱的經驗,看看壞的心如何愈變愈壞,然後朝著反方向運用。例如,我們觀察到自己與惡友往來愈密切,壞的心就愈增長,把這個經驗朝著好的方向運用,就知道如果想增長對死亡無常、業果的信心,就要多與在這方面信心強的朋友來往。再例如,我們觀察到自己只要聽多了貪嗔煩惱太重的言論,壞的心就會跟著增長,根據這個經驗,就知道如果想要增長善心,就要多聽善良的言論。就像這樣,觀察我們自已的經驗、檢視使心變壞的因緣,然後轉個方向去運用就對了。
雖然修奢摩他時主要用的方法是止住修,修毗缽舍那時主要用的方法是觀察修,但事實上,對於同一個所緣境,兩種修行方法都可以用,包括修空性也是如此。以修念死無常為例,「決定死、死無定期、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」是修念死無常時要思惟的三個項目,每個項目又各有三個理由。在思惟「決定死」這個項目時,透過思惟「死主決定當來,此復無緣能令卻退」等三個理由,內心生起「真的一定會死」的感受時,要讓心專注地停在這個感受上,這樣就是用止住修的方法修。也就是說,在修死亡無常的「決定死」這個項目時,主要靠的方法是觀察修,但在內心生起「真的一定會死」的確定感時,讓心專一安住在這樣的感受中,這是止住修。無論哪一種所緣,都可以運用止住修與觀察修這兩種修行方法。
做止住修時,心要能專一安住於某個所緣境上,但初學者無法馬上做到這個標準。對於初學者而言,第一步要做的是認清要修的所緣境,而且所緣境不能多。若你現階段的目標是成辦奢摩他,在還沒修成之前,選定一個所緣境後就不要隨便換。讓你的心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安住在這個所緣境上,並設法延長停留的時間。在這過程中,只要一發現心散逸了,就把它拉回原來的位置,再散就再拉回來,如此反覆練習。
除了要設法延長安住的時間外,也要注意心必須保持在有精神、不厭煩不睏頓的狀態中。如此不斷地練習,安住在等持狀態的時間愈來愈長,只要刻意努力,就能專一安住在所緣境上五、六個小時;後來,就算不刻意集中注意力,也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安住,五、六個小時都不成問題。如此持續下去、再延長安住的時間,到後來,你的心會產生很大的喜樂。心的喜樂會影響身體,使得整個身體都感到很舒悅,接著,身體的舒悅又會再影響內心,使得心變得寧和、舒緩而安定。當這種狀態的心專一安住在所緣境上時,就是修成奢摩他了。
在整個實修的進程上,從下士道開始到生起菩提心,這些證量的產生不一定要有奢摩他,如果有當然很好,若沒有也不會影響證量產生;但是,要從資糧道依次進入加行道、見道與修道,要成辦神通,一定要有奢摩他。若沒有奢摩他的基礎,就無法產生加行道以上的證量與神通等成就。
奢摩他雖然重要,但若不修道次第、只修奢摩他,即使修行有成也不足為奇。有奢摩他證量的外道徒並不罕見,僅有奢摩他無法獲得解脫,連解脫的邊都沒碰到。如果沒有修出離心、菩提心與空正見,無論用多久時間專修奢摩他,絕對無法解脫成佛;然而,在有修出離心、菩提心與空正見的前提下,修奢摩他也是非常重要的事。(註1)。
《略論》「修學奢摩他」這個科判的內容,是初學「修」的人必備的基礎。但這門課恐怕無法做非常廣泛而完整的講解,因為時間有限,這樣會講不完。
註1:有人問:「您的意思是,在有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正見之後,才要修奢摩他嗎?」老師答:「不。在這句話裡,我並沒有說明修行的順序。我要強調的重點是,若缺乏三主要道的修行,奢摩他本身並沒有什麼稀奇,因為空有奢摩他,連解脫的邊都碰不到;但是,若有三主要道的修行,奢摩他就會變得非常重要。」…2016.10.31
※ 摘要
一、什麼是修
簡單講,用我們從上師那裡聽到的開示調伏自心,這樣就是修。修是拿回自心主權的方法。為什麼要拿回心的主控權?因為我們不想再受苦。想一想,為什麼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和不如意的事?因為我們被心控制,心又被煩惱控制。現在的我們,沒有能力左右心的去向,反而完全被它操控,它叫我們做就做、說就說。不受控制的心,對煩惱言聽計從,帶來的結果是無窮盡的苦。
修,就是要讓自己不再受心控制,讓心不再受煩惱控制,讓自己完全成為心的主人。現在我們的情況是,要心朝某個方向想,但它就是不肯;明明知道某種想法不對,但還是忍不住,心就是這樣不受控制。透過修,我們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心,要它去就能去、要它不去就能停、要它安住就能安住。
二、修的方法
修的方式有兩種:止住修、觀察修。這個概念很重要,一定要知道!心不散亂、專一安住在某個所緣境,這樣是在做止住修;針對某個要修成的結論提出許多理由,增強內心對這個結論的力道,這樣是在做觀察修。一般而言,想著「是這樣、還是那樣」時,雖然也是在觀察,但嚴格講起來不是觀察修,因為此時你並不完全清楚你要修的內容。真正的觀察修是在了解後進行的實修。
強烈的貪心與瞋心都是觀察修的產物,所以其實我們都有觀察修的經驗,而且經驗老道,只是用錯了方向。以生氣為例,在還不知道自己被傷害時,當然沒有在修瞋心;當你懷疑某人在傷害自己,開始去觀察與找證據時,也不算修瞋心。修瞋心,是知道某人傷害自己後,你花時間一一回想你知道的那些情節「他昨天跟我講了這種話,以前他也這樣講話傷害我,不只對我,他還傷害我的家人,他心裡的預謀原來是這樣……」,這樣就是在修嗔心。你能想到的理由愈多,對他的怒氣就會愈大。以上這個過程,與觀察修非常類似。
道次第大部份的科目,包括相信三寶、念死無常、暇滿難得、慈悲心等,幾乎都要用觀察修的方法修。以「對眾生修慈心」為例,運用各種理由做出要慈愛眾生的結論,例如,因為一切眾生都當過我的父母,所以應該慈愛眾生;眾生跟我一樣都想離苦得樂,所以應該慈愛眾生;諸佛菩薩把眾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,傷害眾生等於傷害一切佛菩薩,利益眾生會讓諸佛菩薩聖心喜悅,所以應該慈愛眾生。就像這樣,「要慈愛眾生」是你內心想要成立的結論,為此,你提出許多能成立的理由,增強內心對這個結論的力道,這樣思惟的過程就是在做觀察修。整個《道次第》從最初的依師軌理開始,從頭到尾幾乎都要靠觀察修才能進步,所以,學習如何觀察修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
剛才舉的用觀察修增長瞋心的例子,對我們而言並不陌生。正因為很熟悉,所以我們也可以透過這些例子去掌握觀察修的關鍵,然後換個方向就對了。這樣說來,實修也許不難,只要研究自己生起煩惱的經驗,看看壞的心如何愈變愈壞,然後朝著反方向運用。例如,我們觀察到自己與惡友往來愈密切,壞的心就愈增長,把這個經驗朝著好的方向運用,就知道如果想增長對死亡無常、業果的信心,就要多與在這方面信心強的朋友來往。再例如,我們觀察到自己只要聽多了貪嗔煩惱太重的言論,壞的心就會跟著增長,根據這個經驗,就知道如果想要增長善心,就要多聽善良的言論。就像這樣,觀察我們自已的經驗、檢視使心變壞的因緣,然後轉個方向去運用就對了。
雖然修奢摩他時主要用的方法是止住修,修毗缽舍那時主要用的方法是觀察修,但事實上,對於同一個所緣境,兩種修行方法都可以用,包括修空性也是如此。以修念死無常為例,「決定死、死無定期、死時除法而外餘皆無益」是修念死無常時要思惟的三個項目,每個項目又各有三個理由。在思惟「決定死」這個項目時,透過思惟「死主決定當來,此復無緣能令卻退」等三個理由,內心生起「真的一定會死」的感受時,要讓心專注地停在這個感受上,這樣就是用止住修的方法修。也就是說,在修死亡無常的「決定死」這個項目時,主要靠的方法是觀察修,但在內心生起「真的一定會死」的確定感時,讓心專一安住在這樣的感受中,這是止住修。無論哪一種所緣,都可以運用止住修與觀察修這兩種修行方法。
做止住修時,心要能專一安住於某個所緣境上,但初學者無法馬上做到這個標準。對於初學者而言,第一步要做的是認清要修的所緣境,而且所緣境不能多。若你現階段的目標是成辦奢摩他,在還沒修成之前,選定一個所緣境後就不要隨便換。讓你的心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安住在這個所緣境上,並設法延長停留的時間。在這過程中,只要一發現心散逸了,就把它拉回原來的位置,再散就再拉回來,如此反覆練習。
除了要設法延長安住的時間外,也要注意心必須保持在有精神、不厭煩不睏頓的狀態中。如此不斷地練習,安住在等持狀態的時間愈來愈長,只要刻意努力,就能專一安住在所緣境上五、六個小時;後來,就算不刻意集中注意力,也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安住,五、六個小時都不成問題。如此持續下去、再延長安住的時間,到後來,你的心會產生很大的喜樂。心的喜樂會影響身體,使得整個身體都感到很舒悅,接著,身體的舒悅又會再影響內心,使得心變得寧和、舒緩而安定。當這種狀態的心專一安住在所緣境上時,就是修成奢摩他了。
在整個實修的進程上,從下士道開始到生起菩提心,這些證量的產生不一定要有奢摩他,如果有當然很好,若沒有也不會影響證量產生;但是,要從資糧道依次進入加行道、見道與修道,要成辦神通,一定要有奢摩他。若沒有奢摩他的基礎,就無法產生加行道以上的證量與神通等成就。
奢摩他雖然重要,但若不修道次第、只修奢摩他,即使修行有成也不足為奇。有奢摩他證量的外道徒並不罕見,僅有奢摩他無法獲得解脫,連解脫的邊都沒碰到。如果沒有修出離心、菩提心與空正見,無論用多久時間專修奢摩他,絕對無法解脫成佛;然而,在有修出離心、菩提心與空正見的前提下,修奢摩他也是非常重要的事。(註1)。
《略論》「修學奢摩他」這個科判的內容,是初學「修」的人必備的基礎。但這門課恐怕無法做非常廣泛而完整的講解,因為時間有限,這樣會講不完。
註1:有人問:「您的意思是,在有出離心、菩提心、空正見之後,才要修奢摩他嗎?」老師答:「不。在這句話裡,我並沒有說明修行的順序。我要強調的重點是,若缺乏三主要道的修行,奢摩他本身並沒有什麼稀奇,因為空有奢摩他,連解脫的邊都碰不到;但是,若有三主要道的修行,奢摩他就會變得非常重要。」…2016.10.31
※ 摘要
- 簡單講,用我們從上師那裡聽到的開示調伏自心,這樣就是修。
- 修的方式有兩種:止住修、觀察修。這個概念很重要,一定要知道!
- 心不散亂、專一安住在某個所緣境,這樣是在做止住修;針對某個要修成的結論提出許多理由,增強內心對這個結論的力道,這樣是在做觀察修。
- 真正的觀察修是在了解後進行的實修。
- 雖然修奢摩他時主要用的方法是止住修,修毗缽舍那時主要用的方法是觀察修,但事實上,對於同一個所緣境,兩種修行方法都可以用。
- 整個《道次第》從最初的依師軌理開始,從頭到尾幾乎都要靠觀察修才能進步,所以,學習如何觀察修,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