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課-【修止資糧】(一)

【原文】寅一、修學奢摩他之理分三:
卯一、修奢摩他所需資糧。卯二、依彼修奢摩他之理。卯三、由修所成奢摩他量。


修學奢摩他之理,分為三個部份說明,第一、「修奢摩他所需資糧」是指成辦奢摩他需要的順緣;第二、「依彼修奢摩他之理」指的是如何依著這些順緣正修奢摩他;第三「由修所成奢摩他量」指的是修成奢摩他的標準。

原文卯一、修奢摩他所需資糧分六:
辰一、住適宜處。辰二、少欲。辰三、知足。辰四、離諸雜務。辰五、戒律清淨。辰六、斷除貪等分別。

 

一、住適宜處


【原文】有五德之處:一、易得,無須勞苦,便能獲得衣、食等物。二、善處,無猛獸等凶惡眾生或怨敵等所住之處。三、善地,不易引發疾病之地。四、善友,具有戒律、正見相同之友。五、善相,日無多人,夜靜聲寂。《經莊嚴論》亦云:「具慧修行處,易得賢善處、善地及善友、瑜伽樂資具。」

易得、善處、善地、善友、善相」是隨順處的五個特質。第一項「易得」很容易了解,就不多說。第二項「善處」,若住處附近有猛獸、怨敵或恣意妄為的人,對於修止會有妨礙;沒有上述那些有情的地方,就是善處。第三項「善地」指的是適合維持身體健康的地方。

第四項「善友」指的是在戒律與世間法上看法相符的友伴。有些人彼此持守的戒律正好相反,例如有人持不殺生的戒律,有人則信仰殺生祭神的宗教。若與自己戒律不合的人住在一起,心就會被影響。

具有戒律、正見相同之友」這句話裡的「正見」,指的應該不是修行上很高的見地,而是世間一般的行事態度與想法。舉個很小的例子,兩個生活作息差很多的人如果一起住,一個要吃飯時另一個不想吃,一個想起床時另一個想睡覺,彼此都辛苦。以前在寺院有兩位法師,一位每天讀書到半夜兩點才睡,另一位每天晚上八點睡,半夜三點起床讀書。這兩個人住在同一間僧寮裡,一個才關燈睡覺,另一個不久後就開燈起床,兩個人都很辛苦。若不能獨居而必須跟別人住,這個友伴的行為與想法若與你合得來,才不會成為你修善的違緣。

第五項「善相」指的是白天往來的行人少、晚上也不吵雜的環境。吵雜的來源不僅限於人聲,也包括周圍環境的聲音。有些地方雖然人煙稀少,但靠近河岸瀑布或有鳥類群聚,這些吵雜的聲音對修止會造成很大的妨礙。

以上五項隨順處的條件,出自《莊嚴經論》裡說的:「具慧修行處,易得賢善處,善地及善友,瑜伽安樂具。」前四項在《莊嚴經論》裡都有相對應的文字,但宗大師提的第五項「善相」,是偈頌裡的「瑜伽安樂具」嗎?似乎不太清楚。

一般而言,在順緣不足的狀況下修行是好事,尤其可以鍛練內心,讓心志更堅定;但是,要成辦真正的奢摩他,修止順緣必不可少。如果缺乏順緣條件的配合,就算再精進也很難達成目標。不過,這不代表若缺乏順緣就完全不能修,還是可以修。雖然不能成辦真正符合標準的奢摩他,仍會有相對的好處。

問:剛才提到修止需要順緣,我感到有點驚訝。修心難道不是佛教徒要練習的重點嗎?為什麼還需要順緣呢?

答:順緣是一定要看重的啊!佛法最主要的核心思想是緣起,無論好事壞事,都需要眾多因緣聚合才能成辦。正因為是緣起,事物才能朝向好或壞的方向改變。

基於佛法最重要的這個核心觀點,所以才說當何種因緣聚合時,會往壞的方向變化;當何種因緣聚合時,會朝好的方向改變。把上述道理進一步講得更廣、詳述各種例子,就是經論裡講「成辦某種結果,需要哪些因與緣」的種種論述。這是為什麼一再強調要重視學習的理由。因為唯有透過學習,才能清楚知道要達到某種結果必須備齊的因緣。

※  摘要:
  • 一般而言,在順緣不足的狀況下修行是好事,尤其可以鍛練內心,讓心志更堅定;但是,要成辦真正的奢摩他,修止順緣必不可少。如果缺乏順緣條件的配合,就算再精進也很難達成目標。
  • 佛法最主要的核心思想是緣起,無論好事壞事,都需要眾多因緣聚合才能成辦。正因為是緣起,事物才能朝向好或壞的方向改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