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課【修止正行】-身的威儀

【原文】二、正行分二:巳一、身以何種姿勢而修。巳二、正釋修習之次第。

巳一、身以何種姿勢而修。應如《修次論》中所說,坐於柔軟、舒適墊上,其身具足八法而修。此中,一、足者,結全跏趺或半跏趺。二、眼者,不應太開或太緊閉,注視鼻端。三、身者,不可太仰、太俯,端正其身,正念住內而坐。四、肩者,平齊而住。五、頭者,不可過昂、過低或偏一方,從鼻至臍端正而住。六、齒與唇者,任其自然而住。七、舌者,抵住上齒。八、息者,內外出入莫令有聲、急促、混亂,務使出入無有感覺,無須費力,徐徐而轉。應先令身具此八法,特於調息如說而修。


這些內容應該很容易理解。「坐於柔軟、舒適墊上」這項,一般的說法是,最好後面的坐墊可以稍微高一點。「其身具足八法而修」的八法,第一項是盤腿結全跏趺或半跏趺。但此處的全跏趺,不確定是一般的全跏趺還是金剛跏趺;半跏趺,是盤腿時其中一隻腳可以稍微向外伸。

第三項講到身體的坐姿要端正。如果身體的姿勢端正,脈就會跟著端正;脈端正,風息就會跟著端正,因此能使心變得清明。其餘幾項的文義並不困難,大多可以依文解義,就不多說。「舌者,抵住上齒」,舌頭要稍微碰觸上顎,這樣做比較不容易口渴,口水也比較不會流出。

最後一項談到呼吸「內外出入莫令有聲、急促、混亂,務使出入無有感覺,無須費力,徐徐而轉」,這是要稍微注意的事。無論思惟的內容是什麼,思惟的力道或大或小,都要自然呼吸。若沒有注意這一點,一旦思惟得太專注而忘記呼吸,因此而容易肩背疼痛。所以,在一開始時就要養成習慣,無論思惟力道大小,都要維持呼吸平順與自然。「特於調息如說而修」的意思也許是這樣,若心很散亂,便無法立刻安住於所緣境上,所以在尚未進入正行之前,必須輕緩地調息、數息,數七到九下都可以,這應該很重要。

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,沒有清楚的經典根據。如果你在專修奢摩他的階段,並希望修習的品質精純,那麼,無論你正行的所緣是什麼,在尚未開始之前,先用三到四天的時間,單純以呼吸為所緣去修,之後才轉換成設定的正行所緣,這樣應該是比較好的作法。現代生活充滿著讓我們的心思混亂的事物,若能先花幾天在調息上用功,藉著調息攝心,對修行應該會有幫助。

※ 重點摘要:
  • 要養成習慣,無論思惟力道大小,都要維持呼吸平順與自然。
  • 現代生活充滿著讓我們的心思混亂的事物,若能先花幾天在調息上用功,藉著調息攝心,對修行應該會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