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類目錄
CATEGORIES
-
主要課程
- 2006《略論》奢摩他
- 2007加行六法
- 2007四聖諦初探
- 2007道次第實修綱要
- 2008前後世
- 2008業果
- 2008道次第概說
- 2008依師軌理
- 2008四聖諦再探
- 2009隨念佛功德
- 2010大乘不共四聖諦
- 2011宗義-外道與毗婆沙宗
- 2012道次第抉擇與辨析
- 2012功德之本頌
- 2013慈愛的實修
- 2014釋量論第二品
- 2015中觀見地
- 2016緣起見無害行
- 2016《現觀》四聖諦
- 2016三主要道
- 2017如意牟尼夢語
- 2017四法印(汪傑格西)
- 2017四法印(悲桑格西)
- 2017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上)
- 2018《略論》與道次第實修(下)
- 2018空性概說
- 2019父母瑜伽
- 2022空性自習指導
- 2023給病中的你
- 開示彙編
- 主題釋疑
- 請問悲桑老師
- 請法團析釋
- 經論選讀
- 好文選讀
- 演講、談話與請益集
第12課【修止正行】心住所緣之前:對治懈怠(二)思惟三摩地功德(上)
在心還沒有安住在某個所緣境之前該做的事中,最重要的是:不斷思惟三摩地的功德。在這之前,必須一再地聽聞與思惟,讓這些功德能夠入心。如果這個前行基礎做得紮實,那麼,在正修之時,只要稍一提心便能進入狀況;反之,若之前沒有很好的基礎訓練,就不可能馬上進入狀況。
若有三摩地,不單有助於實修,無論做任何法行,不但心不會煩累,身體也完全不會有疲勞感。以現今看得到的例子來說,聖座嘉瓦仁波切當然擁有這樣的功德,這就不用講了;以其他我熟悉的例子來說,我認為日宗仁波切應該已有三摩地的修行證量。他可以連續一個星期晝夜忙碌不睡覺,除了看起來變得瘦一點以外,完全看不到絲毫的疲態。
我還在洛色林讀書時,日宗仁波切是寺院的住持,白天除了教書,還有很多要忙的事情,直到晚上十一、二點,他都還在辯經場看我們辯經,也會直接跟一些學僧辯經。然後他回到住處,繼續課誦直到清晨三點,之後頂多睡兩、三個小時,又起床繼續用功。後來,管家擔心仁波切這樣下去會生病,勸請仁波切多休息,但仁波切沒聽,最後管家只好拜託巴古拉仁波切去勸說。巴古拉仁波切是一位很有名的大仁波切,在蒙古地區非常受到重視,他也是日宗仁波切的叔叔。管家對巴古拉仁波切說:「拜託您見到日宗仁波切時勸勸他啊!他晚上只睡兩、三小時,白天又這麼忙。」
以上是我聽說的,以下是我親自經歷的。後來,我有機會親近仁波切,就住在仁波切住處的旁邊,親眼看到了一些事。白天整天,仁波切都在接見許多來自拉達克家鄉的人。白天這麼忙,該做的觀修與課誦呢?如果換成是我們,可能就會做得很簡略,但仁波切不是這樣。白天沒有空,他就用整個晚上觀修,幾乎完全沒有睡。
有一天,我半夜起來上廁所,經過仁波切房間,看到管家坐在房間外面。我問:「仁波切起床了嗎?」管家說:「不,仁波切才準備要就寢呢。」這管家很辛苦,仁波切未就寢前,他根本不敢睡,可是仁波切都在觀修,管家找不到機會睡,只好趴在桌子上打盹。這位管家,雖然可以打盹偷睡,但只要仁波切不睡,他根本沒機會躺在床上一覺到天亮。
我問管家,如果日宗仁波切完全不睡覺,他整天的作息是什麼?管家說,仁波切有時會忙到一天只睡十五到二十分鐘,有時甚至連這樣的時間也沒有。天亮時,他就把昨天的衣服換掉,盥洗後換上乾淨的衣服,便開始新一天的工作。這樣一、兩天下來,從外表上不會看到仁波切有什麼變化,若連續一個星期,頂多覺得仁波切有點變瘦而已。
在日宗仁波切講法的法會期間,如果時間快結束但恐怕講不完,他就每天授課十到十一小時,中午接見一些來自外地的客人或學生。這些人因為很難得見到仁波切,所以都會跟仁波切請法,於是,仁波切又會用中午時間為他們講經一個半小時。這種情況,我們幾個學生看在眼裡,都擔心仁波切會生病,就去拜託仁波切稍事休息,但仁波切應該沒有聽。雖然他都沒有時間睡覺,但他的身心絲毫沒有一點點疲態,任何時候都很有精神。
所以我猜想,日宗仁波切應該已有三摩地的功德;另一方面,這也與福德資糧有關,有很厚的福德,才能有這麼健康的身體可以支持;心力強就不必講了,有菩提心當然會有非常強大的心力。由此可見,若有三摩地的功德,在行善法時身心完全不會疲累。有時我們會開玩笑說,聖座嘉瓦仁波切的字典裡,根本沒有「累、煩」這些字,而且聖座還把這本字典拷貝一份,送給日宗仁波切了。
總之,必須經常思惟三摩地的功德。
※ 重點整理:
若有三摩地,不單有助於實修,無論做任何法行,不但心不會煩累,身體也完全不會有疲勞感。以現今看得到的例子來說,聖座嘉瓦仁波切當然擁有這樣的功德,這就不用講了;以其他我熟悉的例子來說,我認為日宗仁波切應該已有三摩地的修行證量。他可以連續一個星期晝夜忙碌不睡覺,除了看起來變得瘦一點以外,完全看不到絲毫的疲態。
我還在洛色林讀書時,日宗仁波切是寺院的住持,白天除了教書,還有很多要忙的事情,直到晚上十一、二點,他都還在辯經場看我們辯經,也會直接跟一些學僧辯經。然後他回到住處,繼續課誦直到清晨三點,之後頂多睡兩、三個小時,又起床繼續用功。後來,管家擔心仁波切這樣下去會生病,勸請仁波切多休息,但仁波切沒聽,最後管家只好拜託巴古拉仁波切去勸說。巴古拉仁波切是一位很有名的大仁波切,在蒙古地區非常受到重視,他也是日宗仁波切的叔叔。管家對巴古拉仁波切說:「拜託您見到日宗仁波切時勸勸他啊!他晚上只睡兩、三小時,白天又這麼忙。」
以上是我聽說的,以下是我親自經歷的。後來,我有機會親近仁波切,就住在仁波切住處的旁邊,親眼看到了一些事。白天整天,仁波切都在接見許多來自拉達克家鄉的人。白天這麼忙,該做的觀修與課誦呢?如果換成是我們,可能就會做得很簡略,但仁波切不是這樣。白天沒有空,他就用整個晚上觀修,幾乎完全沒有睡。
有一天,我半夜起來上廁所,經過仁波切房間,看到管家坐在房間外面。我問:「仁波切起床了嗎?」管家說:「不,仁波切才準備要就寢呢。」這管家很辛苦,仁波切未就寢前,他根本不敢睡,可是仁波切都在觀修,管家找不到機會睡,只好趴在桌子上打盹。這位管家,雖然可以打盹偷睡,但只要仁波切不睡,他根本沒機會躺在床上一覺到天亮。
我問管家,如果日宗仁波切完全不睡覺,他整天的作息是什麼?管家說,仁波切有時會忙到一天只睡十五到二十分鐘,有時甚至連這樣的時間也沒有。天亮時,他就把昨天的衣服換掉,盥洗後換上乾淨的衣服,便開始新一天的工作。這樣一、兩天下來,從外表上不會看到仁波切有什麼變化,若連續一個星期,頂多覺得仁波切有點變瘦而已。
在日宗仁波切講法的法會期間,如果時間快結束但恐怕講不完,他就每天授課十到十一小時,中午接見一些來自外地的客人或學生。這些人因為很難得見到仁波切,所以都會跟仁波切請法,於是,仁波切又會用中午時間為他們講經一個半小時。這種情況,我們幾個學生看在眼裡,都擔心仁波切會生病,就去拜託仁波切稍事休息,但仁波切應該沒有聽。雖然他都沒有時間睡覺,但他的身心絲毫沒有一點點疲態,任何時候都很有精神。
所以我猜想,日宗仁波切應該已有三摩地的功德;另一方面,這也與福德資糧有關,有很厚的福德,才能有這麼健康的身體可以支持;心力強就不必講了,有菩提心當然會有非常強大的心力。由此可見,若有三摩地的功德,在行善法時身心完全不會疲累。有時我們會開玩笑說,聖座嘉瓦仁波切的字典裡,根本沒有「累、煩」這些字,而且聖座還把這本字典拷貝一份,送給日宗仁波切了。
總之,必須經常思惟三摩地的功德。
※ 重點整理:
- 修定前的關鍵準備:①必須反覆聽聞和思惟三摩地的功德;②有紮實的前行基礎,正修時才能快速進入狀態。
- 三摩地的具體功德表現:①對修行有幫助;②做任何法行時身心都不會疲累;③能維持高強度的修行和工作。